“首届南方法医论坛暨网络云讲堂”

司法鉴定前沿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毒理毒分、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分会场)成功举办

  2020年4月12日上午,“首届南方法医论坛暨网络云讲堂”司法鉴定前沿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毒理毒分、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分会场)在腾讯会议平台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我校法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主办,朱波峰院长主持,来自广州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的十位专家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0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和本科生,他们围绕云讲堂主题进行了在线学术交流和研讨。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胡丙杰教授,他从中国法医学史研究的意义、回顾和展望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中国法医学史研究的论文、专著、研究成果以及中国法医学的国际影响,精心描绘了一幅中国法医学蓬勃发展的多彩画卷,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从世界回归中国,坚定了中国法医学的文化自信。

  山西医科大学贠克明教授的报告围绕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展开,介绍了法医毒物动力学的发展现状及酒精相关案件鉴定中的法医毒物动力学应用研究。他首先梳理了近30年来我国法医毒物动力学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法医毒物动力学的任务与作用;探讨了中毒标志物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的发展趋势。随后贠教授结合六个经典案例,提出了酒精相关案件判定中法医毒理学面临的新挑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酒驾判定中法医毒物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并详细剖析了乙醇代谢动力学在实际检案过程中的应用。此次报告全面展示了法医毒物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发展前沿及实践应用。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系的罗斌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心脏传导系统病变与心源性猝死》,他围绕相关案例展开报告,概述了猝死尸体检验规范、心脏解剖及取材方法等内容,并聚焦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介绍了心脏传导系统的新型取材法与染色法,系统分析了心脏传导系统病理变化与猝死之间的关系,为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导致的法医学猝死案例的鉴定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思路。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廖林川教授从“酒驾”的危害入手引出了“毒驾”的概念及带来的危害性,然后从“毒驾”涉及的毒品范围、“毒驾”的认定标准、“毒驾”的路边快速初筛方式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判等方面出发,对“毒驾”的解决策略及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及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毒驾”入刑的呼声越来越高,伴随着对“毒驾”打击力度的加大,“毒驾”相关的司法鉴定必然会越来越常见。相信随着各方对“毒驾”问题越来越关注, “毒驾”问题也会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苏州大学法医系王江峰教授首先从死亡时间推断的哲学、昆虫学主要方法、昆虫年龄的推断方法、温度的要求、影响因素、气象温度校正、昆虫物种鉴定等方面阐述了法医昆虫学的应用及发展现状和前景。随后王教授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如何应用发育历期、发育积温(总平均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Isomorphen模型、蝇蛆体长、蛹发育进度、饲养法推断死亡时间,最后他系统的总结了死亡时间推断产生差错的7个主要来源。王教授的报告为法医昆虫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实操技术和方法。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思金老师的报告内容主要围绕环境毒理与健康的基本介绍;环境健康面临的问题与展望;并以颗粒物为例探索分子毒理机制共三个方面展开。他概述了环境毒理与健康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指出了我国主要面临的环境毒理与健康问题以及环境健康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以颗粒物为例,分享了其团队在分子毒理机制中的研究成果。同时,他也介绍了环境毒理及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相关问题,让我们对环境毒理和环境损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邓振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虚拟人类学》的精彩报告。邓教授首先介绍了虚拟法医人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特点等,详细的阐述了其团队应用虚拟法医人类学在同一认定、个体生物学特征及颅面重建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同时,他指出颅像重建是未来虚拟法医人类学研究的核心之一,CT实影渲染技术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技术,为提高虚拟法医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临床学研究室夏文涛研究员从司鉴院法医临床科研进展及其在鉴定实践中的应用出发,主要介绍了嗅觉功能、肘关节功能、肢体周围神经功能、男性性功能与生育功能以及视觉功能等法医临床中的常见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嗅觉通路MRI、T1BROVEL、PECT、肌力检测仪、定量感觉技术、视觉电生理、虚拟现实技术图像视诱发电位、视网膜成像质量分析等。夏教授分享的司法鉴定经验对当前法医临床中的功能鉴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有效解决法医临床学鉴定中的常见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由于胰岛素具有独特的生理性质,胰岛素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一直是鉴定的难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周亦武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法医学鉴定中的胰岛素中毒问题展开。他首先介绍了胰岛素的发现历史和结构,并根据胰岛素在体内的代谢特点,结合国内外胰岛素中毒的案例,详细阐述了胰岛素中毒的表现、机制和鉴定面临的挑战,同时结合实际案件,分析了胰岛素中毒案件鉴定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种检测胰岛素中毒的最佳解决方案,为法医病理学、毒理学中棘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策略。报告的最后还特别地介绍了其团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做出的贡献,他们在此次疫情中对新冠死者尸检病理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奠定了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的冯浩高级工程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概论》的学术报告。冯老师首先通过大数据为大家分析了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物证鉴定的必要性及不断增长的需求,接着进一步从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发展探索和执业分类这两个方面对该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冯老师结合五个典型案例深入浅出的为大家介绍了多种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应用,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次研讨会主题新颖,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法医学史、酒精鉴定相关案件中的法医毒物动力学、心脏传导系统病变与心源性猝死、“毒驾”问题及解决策略的思考、犯罪调查中的法医昆虫学、环境毒理与健康、虚拟法医人类学、法医临床科研进展及其在鉴定实践中的应用、胰岛素中毒的法医学鉴定挑战及研究进展、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物证鉴定概论”等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师生们积极提问,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至此,“首届南方法医论坛暨网络云讲堂” 司法鉴定前沿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毒理毒分、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分会场)圆满落幕。整个报告高屋建瓴,不仅涵盖法医病理、法医临床等不同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技术突破,还有各领域专家多年鉴定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更促进了参会专家学者们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学术科研互动和前言知识的传播,创造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学术氛围,让广大学者开阔了学术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加深了对学科前沿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