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在学院党委的组织下,学院组织教职工党员于7月21日至23日赴惠州和汕尾等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1日上午,教工党员来到位于罗浮山脚下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学习。东江纵队纪念馆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抗日纪念馆之一,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4个展厅分别为“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以及两条长60多米、宽3米的参观走廊。陈列厅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反映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英烈厅内摆放着一朵“英雄花”雕塑,墙壁上刻写了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密密麻麻的名字,展示着共产党人为解放劳苦大众,抛头颅,洒热血革命精神。
21日下午,党员们一行来到新山村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原名鹿山村,解放后称新山村,距离海城5公里。过去,该村与周边的新南村、池口村、新北村、新东村、大渡头村一带,统称为鹿境乡。鹿境乡以前是一个岛屿,周遭河道纵横,溪流交错,水运四通八达。该村后面有一座鹿境山,前临丽江,后倚黄江,民间俗语有谓:“两水夹一龙,不出富贵出英雄。”
新山村自古崇文尚武,人才辈出。1922年,农民运动先驱彭湃和妻子蔡素屏(即新北村人)回鹿境乡开展农运宣传工作,并在该村开设武馆。在曾为彭湃贴身护卫、后任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等职的万维新带头发动下,新山村于1925年成立农会。从此,新山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一波又一波的革命热潮,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该村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许多英雄为革命献出生命,村内至今仍保存有农会旧址、农军训练场等革命遗址,是著名的“红色村”。。
随着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个革命史迹齐全、红色氛围浓厚的红色村庄展示在大家眼前。大家进入新山村,红色纪念馆、红色广场、红色文化长街、大塘休闲景区等等,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红色一条街”,参观了农会旧址、队部旧址、烈士故居等红色遗址,大家切实感受到一个革命的村庄,一个田园风格的新农村,戏称“两水夹一龙,既出富贵也出英雄。”新山村的参观学习让大家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解放广大贫苦大众,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的信念。
22日,党员们去红场红宫和彭湃故居参观。海陆丰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的根据地,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红宫红场。1927年12月1日,“农民运动大王”彭湃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此召开5万人大会,庆祝中国第一个苏维埃革命政权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1925年第一次东征时,周恩来率部在此与彭湃会面,建立中共海丰特别支部,彭湃任书记,中共海丰地委也设在此办公。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在这里举行数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焚烧田契、租簿10万余本。它是海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人员一起瞻仰了彭湃烈士铜像,参观了红二师和红四师会师纪念亭、镌刻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的“碑廊”、红色医院旧址、红宫文物展厅,深入了解海陆丰农民运动历史,感悟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精神,对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红宫红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随后,大家前往彭湃故居参观。通过实地的走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彭湃同志生平及其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光辉历程,为彭湃一家老小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事迹所感染,大家表示,要弘扬学习革命先辈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把握时代要求,牢记使命担当,更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3日上午,全体党员赴惠阳区参观了叶挺将军纪念园参观学习。叶挺同志纪念馆作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用实物与景观来叙述伟人的一生,以形象化的手法来展现那段光辉历史、凝固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使参观者对叶挺的精神有更直观感受。
党员们通过文字史料和历史文物,系统地了解了叶挺将军生平史迹,领略了一代名将光辉的一生,感受到叶挺将军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展馆庭外,许多石碑上记载着一些老革命家及党政军要员的题词,表达了对叶挺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战火纷飞的岁月已成过往,但叶挺将军的英雄事迹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华儿女惟有做好本职,为社会出一份绵薄之力,才能够使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通过参观学习,全体人员更深刻地了解到叶挺将军的一生,学习叶挺将军自觉服从党和国家的指挥,忠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崇高品德。大家纷纷感悟,虽身在和平年代,但一定要知党史、晓党情、感党恩;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一条:相约惠州 那里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