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解锁生命奥秘的钥匙
专业介绍
院校名称:南方医科大学(院校国标代码:12121)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专业代码:071002
招生人数:80~100(根据每年招生计划确定)
基本学制:4年全日制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学校地址
校本部: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号-1063号
顺德校区: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马岗大道33号
1.专业定位
培养具备理工医交叉学科背景知识的高素质医学生物技术人才,聚焦疫苗研发、分子诊断、生物制药、生物治疗四大领域,服务“大健康”行业,利用生物技术相关知识为生命的孕育、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保障与支持。
2.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生物技术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生物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在工业、医疗、制药、食品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生物科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3.培养规格
学制:四年制
学分:≥187.5
基础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对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达到以下思想、知识、技能和身心素质要求,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刻苦钻研、开拓进取,热爱生命科学事业;树立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职业道德,具有探索创新精神和勇于质疑、勇敢批判的精神。
(2)知识要求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基本了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自然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掌握本专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现代生物技术、微生物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3)技能要求
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文献,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概括;能较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归纳和分析能力,并可以独自撰写论文;初步掌握分析研究并解决生物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开展生物技术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身心素质要求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了解体育活动组织的基本方法,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有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强健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行为端庄、举止文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4.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主要有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实习,创新学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50学分,1044总学时,353实践学时
学科基础课程:7学分,120学时,16实践学时
专业基础课程:61.5学分,1202学时,350实践学时
专业课:49学分,961学时,293实践学时
实习:42周
公共选修课:≥16学分
创新学分:4学分
5.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业课教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占91.67%,具有高级职称占91.67%,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7人(含高级实验师4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10人。学院坚持“内培外引”的策略,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外学术造诣深的教师,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6.教学条件
学院现有科研教学实验室占地3350m2,包括万级以上净化实验区227m2,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拥有4个省级实验室--广东省免疫调控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出生缺陷基因工程实验室,5个中心--国家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重大疾病快速诊断生物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体外诊断协同创新中心,2个基地--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是1个国家级实验室--“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应对核化生恐怖医学防护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创新平台--广东省公共卫生创新平台、广东省结核病转化医学创新平台,3个联盟--中国医检整合联盟、广东省结核病科学研究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健康科普联盟的成员单位。
设立由“温氏”奖助学金体系,“达瑞”、“优迪”研学合作项目优学体系。
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各附属医院,学校各大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西江实验室等个科研机构,以及达安基因有限公司、广州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长期合作企业。
7.培养特色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全程个性化指导
国际合作办学,具备国际交流平台
8.历史沿革
2005年开设生物技术专业;
2009年增设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
2014年生物技术专业获评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2014年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专业获评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2019年生物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增设生物技术(创新班);
2021-2022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上,在全国295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中排名16,在广东省仅次于中山大学。
9.专业方向
生物技术(创新班)本科
培养目标:立足南方医科大学的医学教学资源和学科交叉优势,聚焦国家人类大健康对生物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综合素质优秀同时专业能力拔尖的医学生物技术精英人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知识和素质并重的办学理念,培养出扎实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生物相关科研技能,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兼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志于服务切合国家生命健康领域科研需求的研究型医学生物技术拔尖人才。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工程学、基因工程学、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一、生物技术综合实验二、。设置有4组专业高阶课程,含专业提升课程(7门)、生物学前沿(4门)、生物制药前沿(4门)、组学技术(4门)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修,提升专业技能。
专业特色:采用20人以内的小班精英教学模式,在全学段为学生配备校内外科研水平顶尖的学业导师或具有丰富行业(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的行业导师;就读期间将开展国外(境外)访学、高新企业见习、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的交流学习;通过“4+3+2”(本科阶段+推免硕士+硕博连读)和“4+5”(本科阶段+推免直博)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着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服务于生命健康的研究型医学生物技术拔尖人才。
注:本专业实行动态流动制选拔,符合考核要求的学生,可优先推免就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
生物技术本科
培养目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基础医学、生物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医疗、制药、食品、工业等领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改进、生产管理等工作的研究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学、细胞工程学、酶工程学、蛋白质工程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工程学等。
注:本专业以大类招生录取入学,大一下学期分为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两个方向。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本科
培养目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生物技术、基础医学、生物制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生物药物研发、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改进、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测与管理、药品营销等方面工作能力的研究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基因工程学、细胞工程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制药学、生物制品学、药物化学、生物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等。
注:本专业以大类招生录取入学,大一下学期分为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两个方向。
学校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10.培养成果
本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强。近十年,在校学生共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161项,发表科研论文近8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近五年,学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9项,各类荣誉奖励共277项次。
近三年,学生平均升学率超过50%,其中53%进入双一流大学深造;就业率为97%,其中12%的学生进入上市公司或世界500强企业工作,80%的学生进入科研院所或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毕业生综合素质高,科研实践能力强,长期以来获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上一条: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下一条:学姐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