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别录》
【来源】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的干燥成熟种子。
【原植物识别特征】
乔木,羽状复叶,簇生于茎顶,长1.3~2m,小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单性同株,肉穗花序生于叶鞘束下,圆锥状,基部有黄绿色佛焰苞;雄花小而多,雌花较大而少。坚果卵形或长椭圆形,熟时红色,中果皮厚,纤维质,内含大型种子1枚。每年开花两次,花期3~8月份,果期11月至次年5月。
【药材识别特征】
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cm,基部直径1.5~3cm,表面黄棕至红棕色,粗糙,有网形凹纹,偶见附者灰白色内果皮碎片。基部中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新月形疤痕状种脐。质坚实,纵剖面可见棕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而微苦。
【产地与采收加工】
原产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现广东、海南等地有栽培。采收成熟果实,水煮或低温烘干,剥去果皮,取出种子。
【性味功效】苦、辛,温。归胃、大肠经。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用法用量】煎服,6~15克;单用杀虫,可达30克。
【验方精选】1.食积胀满,痰涎呕吐:槟榔、半夏、砂仁、莱菔子、麦芽、干姜、白术各6克,水煎服。
【附】采收槟榔未成熟果实,水煮或低温烘干,除去种子的干燥果皮,习称“大腹皮”;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再除去内外果皮的硬壳即得“大腹毛”。二者功效相同,下气宽中,行水消肿。
槟榔
槟榔—大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