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FORENSIC SCIENCE CENTER OF SMU

王涛:十八载坚守,甘为法医事业奠基石

三月 27, 2025


在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法医病理室,有这样一位同事,他或许没有鉴定人的头衔,却以十年的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他就是我们的鉴定助理——王涛。自2007年加入中心以来,“涛哥”(大家对他的亲切称呼)便成为了法医病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王涛的工作日常,是法医病理鉴定流程中复杂而具体的写照。你或许会在解剖台上看到他协助法医进行细致操作的身影,或许会看到他驾驶着鉴定车辆奔波于各个现场,又或许在实验室里,他正专注于组织切片和染色工作。从沉重的体力活到精细的技术活,他几乎承担了法医病理室实验室运转的大量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繁杂、琐碎,有时甚至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但他从未有过怨言,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每一块组织切片是否标准,每一次染色效果是否清晰,都直接关系到后续的镜下观察和诊断。王涛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工作中格外严谨、精益求精。他常说:“我虽然不能像鉴定人那样签发报告,但我做的每一步都关系到报告的准确性,不能有半点马虎。” 这种朴素的责任感,支撑着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更令人钦佩的是,“涛哥”的奉献精神。据同事们回忆,十年来,他几乎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年假。当问及原因时,他总是憨厚地笑笑说:“科室工作忙,人手紧张,我多干点,大家就能轻松点。” 这样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当和无私。他将个人时间默默奉献给了工作,为中心的鉴定任务能够高效、顺畅地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真正做到了为司法公正“保驾护航”。

虽然王涛一直未能走上鉴定人的岗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法医事业的热爱和投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不平凡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敬业和奉献。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支撑着法医病理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这个大家庭里,王涛的故事或许不够惊天动地,但他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任劳任怨,是我们身边最生动、最值得学习的榜样。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心怀责任、脚踏实地,都能为法医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在累计参与的数千例尸检报告里,王涛的名字从未出现在鉴定人栏,但每份报告背后,都有个被钢印深深压入纸面的签名——那是一个普通法医助理用十八年光阴刻的司法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