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基础课程 医学进阶课程 扩展资源 此刻的我
首页  >  基础课程  >  正文

专题三 生命的尽头——死亡心理及调适(第三节: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特点)

发布时间:16-03-08 09:40:53

简介:面对家庭成员的临终,家属的心理会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如何安抚及帮助临终病人家属度过病人的临终期,需要我们了解病人家属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特点。



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


面对某一家庭成员处于濒临死亡这一事实时,家属也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悲伤反应。他们既要痛苦地忍受着死亡带来的悲伤,又要千方百计地奔走求医,还要夜以继日地照顾和安慰患者,面对极大的生理心理压力,临终患者的家属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表现。

(一)临终抛物曲线(Dying Trajectory)

1965年,格拉泽和斯博斯(Glaser, Stranss)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后,提出了临终曲线学说,该曲线与患者经历的临终过程和持续时间一致,其长短、快慢及形状都能反映出临终病程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和临终患者家属伴随的心理反应。如果临终患者的死亡与预期相符,此时的家属可能已经做好了预期的心理准备;如果死亡超出预期时间,那么家属悲伤过久,生理心理负担过重,可能会心生疲倦、厌烦、怨恨,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命运的折磨;若临终患者突然死亡,家属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可能感到内疚悔恨,甚至可能会将这种情绪转移为医务人员的失责。

(二)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历程  

1975年,凯文纳夫Cavanaugh)将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历程描述7个阶段:震惊、不知所措、情绪反复无常、内疚罪恶感、失落与孤独、解脱以及重组生活。

1.震惊(Shock)  突然得知自己的亲人即将离开人世的消息,家属最先可能会表现出格外震惊,除此以外,家属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反常的言行举止甚至还会否认亲人临终的事实。

2.不知所措(Disorganization)  由于毫无身心准备,震惊之后,家属表现出不知所措、思维混乱,常无法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3.情绪反复无常(Unalike emotion)  面对临终患者,预感即将痛失亲人,家属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除了会出现为患者感到命运不公、怨恨外,家属自己也可能会经历痛苦、无助感

4.内疚罪恶感(Guilt)  家属可能会将患者的疾病归咎于自己的责任而内疚也会想到自己以往没有好地对待、照顾患者而深深自责

5.失落与孤独(Loss and Loneliness)  患者死亡后,其生活用物在一段时间内依然会出现在家属的生活中,家属可能会因睹物思人而感到哀伤、难过及痛苦等,独处时容易出现深深的孤独感

6.解脱(Relief)  接受了亲人死亡的事实后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疲惫感慢慢消退,尤其最长照顾临终患者的家属经历完失去患者最初的哀痛后,可能会有一种解脱感,这种解脱感不仅是认为死亡患者是一种解脱,而且是对亲属的解脱。

7.重组生活(Reorganization)  随着失丧哀伤的淡化,家属开始重新规划生活,寻找新的生活方向,但何时开始重组生活家属逝者关系、临终情景及家属个人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不论是临终患者还是其家属,会在临终过程中都会面临巨大的身心压力,虽然每个人在面对临终事实时的身心反应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需要有效地疏导内心情绪,在照护过程中要鼓励临终患者和家属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此外,外界也要给予他们各种支持和安慰。




参考文献:

[1] Carol K.Sigelman,Elizabeth A.Rider. Lief-Span Development[M],陈英和,译.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32-645.

[2] 史宝欣.临终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6-118.

[3] Irvin D.Yalom. Existential Psychology[M],沈东郁,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王定功. 仰望生命·生命教育学理研究 生命价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25-133

[5] 吴仁兴,陈蓉霞.死亡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224-225.

[6] Ekübler Ross.On Death and Dying[M],邱瑾,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31-129.

[7]田雪, 刘晓芹, 孙宏伟. 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孤独感和死亡态度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03):733-734.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