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

需求引领 · 融合创新 || 我院成功举办“医工融合,校企医需求对接交流会”

作者:袁瞻兴 高杨  来源: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5-10-17 11:14:01

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学研融合机制,精准对接临床需求与科研创新,搭建高效的“校-企-医”协同创新平台,2025年10月15日下午,由教育部数字化诊断治疗设备工程研究中心、佛山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及我院联合主办的“医工融合,校企医需求对接交流会”在我校顺德校区医工楼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是我院继去年成功举办“医工融合•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后,进一步推动“校—企—医”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

会议汇聚政、医、产、学、研多方创新主体。佛山市科技局、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代表,佛山市口腔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佛山复星禅诚医院等医疗机构临床专家,以及南方牙谷秘书处、佛山市口腔器材行业协会、佛山市南海区口腔器材行业协会、新格医疗、碧盈医疗等行业协会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医工融合与创新转化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由我院党委副书记龚剑主持。佛山市科技局梁达明副局长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此次对接会的现实意义。他指出,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佛山口腔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市科技局将持续支持此类精准对接活动,助力更多优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学院呈现科研实力彰显创新底蕴

我院院长冯前进系统介绍了我院在生物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分析、智能医学诊断、诊疗生物材料等前沿领域的深厚积累与科研攻关能力。四个优秀科研团队随后进行了专题汇报:


生物医学工程系边兆英介绍了团队《口腔CBCT成像技术与应用》的相关研究工作,其团队提出的基于耦合数据本源特性与系统信息统一建模的超低剂量CT全域优化迭代重建技术和系列伪影校正技术,为实现口腔CBCT高分辨率成像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助力国产口腔CBCT产品的自主创新。

医学信息研究所贠照强介绍了自主研发的移动式便携DR系统,该产品的高度集成化设计为应急诊疗和移动诊疗场景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廖立琼分享了团队在新型骨修复及齿科材料方面的突破,重点介绍了用于牙周炎治疗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兼具精准局部给药、抗菌与促成骨多重功效,有望为牙周炎治疗开辟新路径。该研究体现了诊断治疗用生物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

医疗仪器研究所徐圆介绍了其团队在《多尺度X射线成像平台建设及研究》进展,其研发的浅层适形放疗系统在精确剂量计算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实现高效、精准的浅层放射放疗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医院临床需求,指引攻关路径

本次交流会的一大亮点是“从需求出发”。佛山市口腔医院代表从临床实践出发,系统剖析了当前在口腔诊疗设备、材料、技术方面面临的技术瓶颈,并提出了在诊疗生物材料领域的科研合作诉求,同时介绍了医院的发展历程与建设高水平临床研究型平台的愿景。该环节为后续科研攻关与企业合作提供了清晰导向。



三方深度交流,推动务实合作

会前,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医工楼的成像设备平台、智能感知与虚拟现实实验室及学院的科研成果展示。

      

      


会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临床专家、企业代表与科研团队成员围绕技术细节、合作模式与转化路径等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佛山市口腔器材行业协会陈实会长从市场维度提出“设备应实现分级配置,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需求”,为产品的市场化提供了重要思路。佛山市南海区口腔器材行业协会何建华会长也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分享了对协同创新的看法。廖立琼老师的新型材料研究引发广泛关注。佛山市如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纪焕彪总经理当即表示该研究与企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愿推进合作。佛山市口腔医院温玉洁副院长也从临床角度表达了浓厚兴趣,牙周病科兰倩主任与专家就牙周病防治难点痛点进行介绍,与在场的材料学、工程学专家就新的治疗方案与技术路径进行了探讨。

      

本次交流会是我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有效贯通了“临床需求-企业资源-高校科研”之间的协作路径,为今后三方联合申报项目、共建技术平台、加速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必将为区域医疗健康创新生态建设注入新动能。

法律声明 | 学院位置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邮编:510515 咨询电话:020-6164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