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3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 赵久龙 王劲玉)日前,媒体报道称,江苏东南大学大一新生入学需集体参加“防诈骗”安全测试,60%以上题目与防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有关,未满80分者需补测,直至测试合格为止,引发网友热议。这项测试到底效果如何?学校老师和学生对此有何看法?记者进行了采访。
学校:“防骗考”评测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案件渐呈多发高发态势。东南大学保卫处处长任祖平教授告诉记者,该校每年所有的校园案件中,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案件占到了近80%。
“根据监测,这两年高校网络和电信诈骗案件增幅较大,相对而言盗窃案件有所减少。”任祖平说,东南大学一年约发生诈骗案件80起左右,其中网络和电信诈骗案件占到60起左右,校园不良网贷也初现苗头。
江苏省教育厅安全保卫与维护稳定处处长焦伟介绍,每年开学季,安全教育都是江苏全省各级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消防、治安、交通等传统的安全教育。“这两年,随着形势变化,我们更为强调防范网络和电信诈骗,今年在下发的安全教育文件中还特别要求将防范网络和电信诈骗作为新学期安全教育工作重点,坚决遏制此类校园诈骗案件高发势头。”
“其实,在新生入学之前,各高校安全工作即已展开。比如,录取通知书随寄安全手册、高校自媒体平台推送安全提醒、高校相关部门短信提醒学生安全事项等,工作前移、关口前置,是为了防患于未然。”焦伟说。
据任祖平介绍,东南大学“防诈骗”安全测试已实施多年,江苏省教育厅也组织开展“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就像驾校科目一考试,我校采取机考的方式,达80分即可,不过再考。”任祖平说。
据任祖平介绍,东南大学“防诈骗”安全测试包括防骗、消防、安全出行等多方面内容,今年相应增加了防电信和网络诈骗题目。题库内共有1000道题目,每年至少更新200道题目,每次考试按项目权重随机从题库中抽出100道题目,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已逐步形成有教材、有题库、有考试系统,题库不断更新的评测体系。
学生:应还“象牙塔”一片“清净地”
对于“防诈骗”安全测试,有网友评论认为,“‘防诈骗’不能满足于一次入学考试,防诈骗实际应对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防诈骗’测试分数及格不代表能力及格,测试合格也不能掉以轻心。”“骗局不断翻新,防骗是一场持久战,是一生的战役。”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一新生侯力元告诉记者,来到江苏上学才几天,几乎天天都能接到营销和诈骗电话。“我觉得学生身边的诈骗风险很多,中学时期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少,感觉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防诈骗’安全测试很有必要,出题人也应具备一定的经验,会更有指导价值。”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雨嵩和交通学院的王宣俨也都是大一新生,他们俩闲暇时都会翻一翻学校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过来的安全知识手册。“手册里介绍了一些诈骗案例和防诈骗方法,还有漫画和图片展示,特别生动,也很实用。而且,学校宣传栏和流动电子屏也时刻提醒我们注意自身安全,辅导员更是事无巨细、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
记者采访获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辅导员王天乙不仅“言传”,而且创新性地进行“身教”——伪装成“骗子”去该院各新生宿舍“行骗”,并不高明的“骗术”,却几乎无一“失手”,令众师生愕然。可见,防诈骗案例学习极为重要,大学新生自身更须提高安全意识。该校一位大一新生说,“防骗教育越早越好,在初高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可进行。”
专家:防骗考“初心美好”但效果难评
“防诈骗”安全测试既已实行多年,效果如何?能否切实起效?对此,知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表示,“防诈骗”安全测试“初心美好”。“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对自身行为负有完全责任,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也有教育的义务。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正是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负责任的表现,这个方向是对的。”
周孝正表示,对“防诈骗”进行测试这一教育措施还处于试验、完善阶段,效果具体如何仍需科学评估,但方向正确,应该坚持下去。
对于必须考到80分通过为止的规定,任祖平解释说,“大家习惯了考试60分便及格,却没有思考驾考科目一为何必须考到90分,否则必须重考直至通过,因为那是对生命负责。同样地,‘防诈骗’测试是对自己生命财产安全负责,而且这些题目并不难,可以说是应知应会的‘生活常识’,对于不少农村地区的寒门学子来说也是重要的‘城市生活学习’。”
南京大学一位教授表示,进行“防诈骗”测试,高校其实是在做好事,客观效果也很好。“查阅资料可以发现,各个层次的人都可能成为电信和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一些智商很高的人也未能幸免。因为现在信息泄漏严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花样繁多,南大一些学生还多次接到陌生‘领导’电话向其借钱,‘场景式诈骗’防不胜防。”
周孝正和任祖平建议,大学新生一定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起贪念,不要怕被陌生电话恐吓,遇到事情多请教老师和同学,并及时报警。此外,勤工俭学一定要到正规的组织或者部门,要多参加校园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增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领悟社会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