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心理健康教育令学校近10年无学生自杀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3-12-25  查看次数:[]

 华东交通大学南区礼堂近日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全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总决赛正在举行。今年已是第11届,总决赛前5天就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了。

  今年大赛的主题是“是时候……(It's time to)”。在大赛中拔得头筹的是软件学院选送的作品《快民》。“在忙碌重复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患上冷漠、麻木的心理病,是时候慢下来好好感受生活了!”这部头奖作品的导演、编剧,大四男生胡保生这样阐述他“创作理念”。

  像胡保生一样,几乎每个华东交大的学生自入学开始,就会接触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各种活动。“在我们学校,几乎每个学生都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学生们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也较高。”舒曼介绍说。舒曼,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也是学校“心理情景剧大赛”的创始人,每一届比赛,他都雷打不动当评委。

  近10年来,这所高校没有发生一起学生自杀事件。记者走进华东交大,试图了解这所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灭火”重要 “防火”更重要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从2004年的“马加爵案”到最近的“复旦投毒案”,每一起恶性案件出来之后,都会在社会上掀起一波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讨论,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严重”,舒曼说。

  教育部2004年针对35所高校学生的测评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中真正患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精神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0.32%。而根据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有关研究人员测算,目前5%左右的中国人口患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精神障碍、心理疾病。

  “这两个数据相比,大学生群体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还是优于一般社会群体的。”舒曼说。

  在舒曼看来,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对少数原本就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帮助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更多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群体,给他们打“预防针”,让他们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够正确看待和应对自己心理与情绪的变化。

  “这和消防队除了灭火以外,更多的精力要放在防火上是一个道理”,舒曼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需要关注心理有问题的人是最大的误解”。

  在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让健康者更健康,心理困惑者能得到及时帮助是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学校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领导汪立夏介绍。

  “心理情景剧大赛”就是要破解“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到健康的大多数”这一难题。

  舒曼介绍说,每年的“心理情景剧大赛”会持续一个多月,“在这个过程中,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哪怕跑个龙套、搬个道具也是一种参与,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他们拆除了挡在学生与心理辅导间的隔阂之墙,不再认为谈心理问题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舒曼说。

  “另外,心理剧涉及的题材也非常多样,比如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攀比、就业压力、人际交往、情感困惑、价值观迷失等心理问题都有所涉及。作为一种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参与者和观看者,都能从心理剧中不经意间得到心理宣泄和疏导,更会引起反思与改进。”

  为了更好解决这个问题,舒曼和他的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新“玩法”——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舒曼记得,2004年,他带着24名学生到野外举办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一位失眠很长一段时间的学生,经过一天一夜的训练和劳累,睡眠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队员之间还建立了情感支持系统,在互相的鼓励中,队员们变得越来越自信。”2009年初,华东交通大学又首次把心理素质拓展纳入新生军训体系。

  在不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是“抱养的孩子”

  眼看着自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刚来时的“一个人一间房一部电话”发展到现在的“如火如荼”,舒曼感到欣慰的同时,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取得目前这些成绩,得益于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较为普遍的现实情况是,除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外,在很多高校里,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抱养的孩子——零花钱少、说话没分量。”作为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副秘书长,舒曼时常有机会与同行交流,他发现,在有的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甚至存在“上头来检查的时候很重要,不检查时就不重要”、“出事后很重要,不出事时不重要”的普遍现象。舒曼分析这种“怪象”背后,有几个原因。

  首先,在顶层设计上,主管部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定, 存在“弹性有余、刚性不足”的问题。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规定“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原则上在德育工作经费中统筹解决。”

  “这种过于弹性化的表述,使得经费是否能得到落实、能落实多少等问题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这导致在执行上大打折扣,因此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舒曼说。

  其次,“心理教育不是包医百病的良药”,遇到具体案例时,往往需要保卫处、校医院、学工处等各部门的联动配合,但是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说话没分量”,往往难以形成这种“合力”。

  另外,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素质也愈来愈成为一大问题。舒曼说,这一定程度上和“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准入门槛低”、“考核不严谨”有关。

  “在江西只要花大约4000块钱,经过几个月培训和考核就可以持证上岗,整个过程的操作都缺乏严谨性。不少退休职工、下岗工人等都可轻松拿到证”。在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岗位由于缺乏具有专业背景的老师,只能由思想政治老师、其他团学部门老师“顶上”。

  而对高校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而言,“上升空间”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心理咨询的岗位不仅要求心理健康老师每天坐班接待来访学生,还要负责组织活动、编辑宣传材料等工作。但是,心理教师的编制首先是老师,因此,即使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做得再多,如果没有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在年终工作量考核与职称评聘中也是没用的。”舒曼说,这就导致很多心理老师对自身发展充满纠结和焦虑,看不到出路。

  最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观念还有待普及。

  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更有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今年,华东交通大学又探索出一条“新路”——针对刚进校的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助跑”活动。

  “这里的‘助跑’不是真正的跑步,而是将大学生涯比喻成一场长跑,”舒曼说,“我们希望在他们‘起跑’的时候就去帮助他们树立目标、摆脱刚进入陌生环境的不安与焦虑感。”

  新学期伊始,华东交通大学接连举办了4场“入校助跑”讲座。主讲讲座的“助跑员”都是校领导,华东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万明主讲了其中一场,“在讲座中,学习、生活、情感各方面的问题我都跟学生聊。”万明说。

  华东交通大学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首肯。“每年华东交大都要输送大量的毕业生进入铁路交通系统。有铁路部门的领导对我们说,非常欢迎我们的学生。因为铁路交通等项目的工作岗位要求长期在没有业余文化生活的野外偏远地方作业,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毕业生更有竞争力。”

  今年3月,江西省文明办将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落户”华东交通大学。对一所没有心理学学科的理工类院校,这大概算是一种“特别”的认可。

上一条:大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社会信任度整体较高

下一条:世界多所高校开设“死亡课”:对待死亡抗争和妥协

关闭

南方医科大学 ( 粤ICP备05084331号 ) ?2013 s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