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有自信的内在根源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9-04-15 仇小敏、徐子雁 查看次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明成果中最根本、最核心、最持久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精神观念、风气习俗等集合而成的总体性概念。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所学习、传承、研究和践行,其原因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无畏的竞争力、强大的生命力、永恒的创新力。这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朝气蓬勃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因,更是其之所以是我们最有自信的内在根源。

  巨大的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我国文化品质最大的潜力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极大地充实了人类多元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我国的周边地区,可以说早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华文化圈,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即便是以西方的视角和标准,孔子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被尊称为万世师表,在历次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国际性评议中均名列前茅,也已深深地烙印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今天全球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500多所孔子学院和成百上千的孔子学堂等中华文化方面的图书室、研究所(室、中心),已经在国外举办的一场场大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文艺活动和公益展览,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和衷心喜爱,使世界人民看到了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灿烂辉煌,充分显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

  无畏的竞争力。巨大的影响力必然产生无畏的竞争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虽然世界曾经有不同的、悠久的古老文化在历史上辉煌一时、叱咤风云,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有些只能成为历史的沉寂,消失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之中。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和人生思考的科学性、大众化、客观性基础之上,致力于揭示世界、社会和人生的本质和规律,是为了更好地使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且以和合”“大同为价值追求,传承着丰厚的历史感、深邃的人文性、众多的信息化,这些是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文化现象,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和鲜明个性,而且击败了历史上不同文化的严重破坏和无端攻击,今天依然以自己独特气派和风骨昂首屹立在世界先进文化的潮头,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畏的竞争力。

  强大的生命力。无畏的竞争力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众所周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数千年的时空,实现了古今异时共存、内外异地共享,是人类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品、珍品,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精神支撑。近代以来,中华文化虽然屡次遭受强势文化的破坏性打击,却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它愈来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异彩纷呈、交流交锋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各国都把增强文化的生命力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今天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掘、弘扬和光大,以不可阻挡的力量义无反顾地走向世界,已经逐步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打造新的文化实力,深入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建设得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越来越显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劲的内在张力和强大的外在生命力。

  永恒的创新力。强大的生命力离不开永恒的创新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5000年的历史中不仅发扬光大而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之放射出人类历史上更加灿烂的真理性光芒。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之所以能够继续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就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无比顽强的自我创新能力。当前,我们进入经济发展高质量、文化进一步繁荣、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文明的新时代,可以说我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最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也更加有理由坚信,在新时代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具有更加坚强的前进定力,必将具有更加永恒的创新活力。

  未来优秀传统文化的光明前程有待实干,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精神和巨大的能量智慧,结合新时代的实践新要求,不断进行理论继承与实践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更加持久的历史魅力和更加丰富的时代风采,使我们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的古籍中全新激活起来、在现实的生活中生动展现出来。

    

(文章转自南方日报,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上一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下一条:《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

关闭

南方医科大学 ( 粤ICP备05084331号 ) ?2013 s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