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9-03-01 李任远 查看次数:[]

日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海洋经济”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这一规划是对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深化与落实,为大湾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海洋经济是大湾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东莞、中山、江门7个城市为沿海城市,具有漫长海岸线、良好港口群和广阔海域面,海洋优势明显。同时,三地海洋经济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但是海洋规划缺乏统一性、海洋经济大而不强、海洋利用相对粗放、海洋生态保护不够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需要落实好《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从多方面推动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

海洋功能区划在大湾区海域开发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明确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框架。《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与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统筹海岸带(含海岛地区)、近海海域、深海海域利用。”作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这可以指导、约束海洋开发利用实践活动,大湾区的各种海洋经济活动如海洋渔业、港口物流、临海石油资源开发等,均需依据海洋功能区划进行。综合来看,海洋功能区划是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具体落实,对确保大湾区海洋经济活动合法、高效、环保、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海洋观测,是开展一切海洋工作的基础,可以为大湾区多种海洋经济活动开展提供重要保障。《规划纲要》指出:“强化海洋观测、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这有利于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传统海洋产业,有利于促进未来大湾区海洋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实现大湾区海洋经济的腾飞。在海洋渔业方面,《规划纲要》提出优化提升海洋渔业,为大湾区渔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海洋运输业方面,《规划纲要》的出台有利于促进大湾区港口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香港的国际港口地位,有利于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对中国的区域发展有积极作用,也将对世界贸易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

长期以来,海洋渔业更侧重近海水域生物资源的开发,相对忽视了其他海域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开发。《规划纲要》强调深海海域利用的重要性,这一点与国际上重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开发利用的趋势相吻合。近海水域固然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在远洋水域、海床和底土亦含有丰富的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尤其是海床和底土不仅有大量定居种,更有大量的矿藏资源和近来备受国际关注的生物基因资源。《规划纲要》审时度势,立足大湾区现实、顺应世界潮流,制定加强深海海域的利用、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的重要政策,既有利于海域的充分利用,也符合加强海洋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研究利用的趋势,展现了国际性的战略眼光。

《规划纲要》重视海岛的保护与利用,对大湾区海岛的保护性开发有重要意义。与大陆相比,海岛面积狭小、动植物种类较少、生态系统较为简单,决定了生态系统相较大陆更为脆弱,因此世界多数国家为开发利用海岛制定了特别的环境保护措施。我国目前虽已经制定了《海岛保护法》,但关于海岛的保护和开发,仍缺乏全面性的可操作细则。依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发布的《广东省海岛旅游总体规划(2017—2030年)》,广东共有岛屿1963个,九成以上是无人岛屿,这些岛屿的开发与利用,对广东和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此次《规划纲要》特别关注海岛的保护与利用,将全面促进大湾区海岛的保护与开发,为大湾区海岛经济注入新活力。

综上,《规划纲要》对大湾区海洋经济的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国际性的先进理念,契合新时代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势必成为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文章转自南方日报,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博士)

上一条:广东以更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下一条:全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关闭

南方医科大学 ( 粤ICP备05084331号 ) ?2013 s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