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重头戏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9-03-18 魏作磊 查看次数:[]

从大湾区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全球著名大湾区产业演变规律看,起步于港口贸易、成长于临港工业、强大于现代服务业是发达湾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抓住现代服务业牛鼻子、建设强大服务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广东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再上改革开放新台阶的重要抓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涉面广、涉及领域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大湾区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全球著名大湾区产业演变规律看,起步于港口贸易、成长于临港工业、强大于现代服务业是发达湾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抓住现代服务业牛鼻子、建设强大服务经济是粤港澳大湾区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服务业在大湾区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地位

目前,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全球大湾区经济中服务业占GDP比重均超过80%,其中纽约湾区甚至超过90%。服务业占主体地位是大湾区经济长期分工演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大湾区承担创新发展领头羊的实现途径。从各大湾区发展历程看,依托天然港口优势发展转口贸易是湾区经济发展的起点,贸易发展随后催生了湾区临港工业发展。随着临港工业规模扩大,湾区土地租金上升抬高了工业生产成本,降低了湾区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将空间场地占用量大的生产环节迁到低土地成本地区成为企业的必然战略选择,现代交通与通讯技术为生产制造环节搬迁提供了保障。随着制造环节不断搬离湾区中心区,在湾区中心区与周边区域之间逐步形成了行政总部-加工制造的空间分工格局,大湾区专注于行政管理和商务运营,而外围小城市则在制造环节实现专业化,空间场地占用量小的微笑曲线两端服务环节最后成为大湾区主体产业。所以,大湾区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不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简单替代,更不是产业空心化,它是产业链空间分工合作和产业高级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大湾区在全球先进制造业价值链上占优势地位的具体表现。

金融、信息、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是大湾区核心竞争优势

从各大湾区服务业内部构成来看,除了商贸、餐饮、运输、仓储等这些伴随湾区转口贸易和临港工业成长起来的传统服务业之外,金融、信息服务以及法律、财会、咨询与调查、广告、人力资源、会务、行政管理等各类专业服务业在湾区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金融、信息和专业服务业地位上升是大湾区中行政总部-加工制造空间分工格局向纵深发展的表现。行政总部-加工制造的空间分工格局使大湾区聚集了大量公司总部,随着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和竞争加剧,湾区的企业行政总部越来越倾向于从外部获取金融、法律、财会、广告等专业化服务,市场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提升了各类专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降低了单位服务成本,这反过来又吸引更多公司总部向湾区聚集,二者按照斯密-杨格定理揭示的市场范围扩大与专业化分工相互促进机制进行动态演进,形成了大湾区以总部经济和各类专业化服务为核心的产业竞争优势。

发达的公共社会服务体系是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人才聚集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各类专业服务,更是离不开大量专业化人才的支撑。因此,能否吸引和聚集丰富的专业人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因素很多,其中完善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公共社会服务业不仅为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软环境,同时还是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起点公平的重要保障。从全球大湾区产业构成来看,以教育、健康、文化娱乐、社会救助等为主体的公共社会服务业目前占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GDP的比重已超过或接近10%

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水平须重点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是制约粤港澳大湾区由大到强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水平必须重点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

首先,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观念认识。要从战略观念上转变高服务业比重导致产业空心化、服务业比重高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简单替代等错误认识,从区域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链治理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大湾区服务业比重高是产业高级化的表现形式,发达服务业是大湾区执全球价值链之牛耳和引领区域创新的产业基础与保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湾区各主要城市应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在关键服务领域提前布局、推动自身制造业服务化、加强与周边区域分工协作等途径将政策资源重点向现代服务业倾斜,通过构建国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地位和主导权。

其次,加快金融、信息和各类专业服务业发展。除了天然港口优势产生的人流和物流,由现代服务业带动的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等经济流是大湾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大湾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主要载体。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发展金融、信息和各类专业服务业。具体来讲,整个大湾区应依托香港的金融业优势、广州高校科研院所密集优势以及深圳的信息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吸引更多国际知名专业服务公司入驻,全面提升大湾区专业服务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密集强大的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形成强大总部经济聚集效应,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经济中地位。

最后,优化公共社会服务业。发达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既是国际化大湾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湾区营造宜居乐业优质软环境的重要保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必须进一步优化公共社会服务业,重点提升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医疗、生态环境等非营利性公共社会服务业发展水平,通过更加优质的公共社会服务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环境,汇集更多创新人才、孕育创新型产业,以当前非营利性的公共社会服务投入滋养大湾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文章转自南方日报,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上一条: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新动脉

下一条:发展健康产业 塑造健康湾区

关闭

南方医科大学 ( 粤ICP备05084331号 ) ?2013 s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