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我校总务处潘雪花随广东省援加纳医疗队到达非洲加纳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作为医疗队中唯一一名后勤人员,她在两年时间里,为第六批、第七批广东省援加纳医疗队提供后勤饮食保障。因工作表现突出,受到了援加纳医疗队和卫健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谈到刚到非洲的生活,潘雪花坦言道语言是她面临的一大难关,“刚开始的三个月,没有随行的医生或翻译陪同,我不敢一个人出门,因为环境不熟语言不通。可是医生们办好手续就要去当地医院工作,白天基本上是我一个人留在驻地。我又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潘雪花开始跟同行的医生学习简单的英语,尝试用英语和手势与当地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在闲暇的时候,她选择走出去,来到加纳大学孔子学院同那里的年轻人进行交流沟通。“那里的学生都会一点中文,我就跟他们每天学一点,遇到不会的单词,我就回去查词典,然后记下来。”从英语零基础到可以独自出门去市场买菜。通过不懈的努力,潘雪花逐渐克服语言障碍,适应了当地的语言环境。
“每天早上5点开始做饭,需要一直忙到下午五点。医生们都去当地医院上班,我要做好午饭拿给司机给医生们送到医院去……”作为随队厨师,潘雪花面临的第二大难关就是食材缺乏。当地人饮食结构单一,食材并不丰富。如何用能买到的食材来满足来自不同地区队员们的饮食要求,是她每天需要协调解决的一个问题。“你需要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个队员的需求,还要注意尊重部分队员的民族习惯。”利用有限的食材和从国内带过去的调味品,潘雪花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为队员们的菜品提供更多的选择,慢慢开始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环境。
在援非期间,除了负责后勤饮食保障工作外,潘雪花还兼任了医疗队员的“专职摄影师”和助手,她一共参加了21次义诊活动,跟随医疗队来到当地聋哑学校进行义诊,想办法协助医生完成义诊工作,如将酒精棉球摘成合适大小、就地取材将矿泉水瓶剪制成盛放酒精棉球的容器、进行视力检查检验等。
在援非的日子里,最难忍受的是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驻地虽然有网络,但是信号很弱,与家人联系也并不方便。万里之外,想家的情绪不时困扰着她。但她并不后悔。她说“这次的援非的经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祖国援助非洲的真正意义。当我们走在大街上会发现很多非洲人会用中文跟你打招呼,特别一说我们是中国医疗队,他们会非常热情给予赞扬,这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响力,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能为祖国贡献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我感到无比荣耀” 。
如今援非归来的潘雪花带着一份沉淀、一份感动、一份思考继续前行,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后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她默默站在援非医生的身后,为他们提供保障,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援非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