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检测后冲我敬了个队礼,那一刻好感动……
5月30日早上9点,接到集合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士黎诗欣是从家里飞出去的,她没顾上洗脸,更顾不上吃早饭。
这个时间,孔佩文已经到了医院大楼里,又跟着同事们从楼里跑出来,跑上了即将开往越秀区的车子。
同事吴掌明,已经在去佛山的路上了,感觉还没穿上防护服,只要戴上N95口罩,就感觉到了熟悉的气息。是那种在武汉奋斗时的气息和配方。
同样在去往佛山路上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卢俊,是湖北武汉人。去年,他随广东医疗队支援武汉,从住处到医院的路上会经过他家所在的小区,但他都没法回去。这个“每天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流传在南医三院。
5月30日的清晨,在高速路上,进入社区的路上,从医院开车的路上,这群人有同一个目的地——支援广佛两地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这群人也有同一个身份——广东援鄂医疗队队员,逆行出征武汉的“最美逆行者”。
一声令下,火速集结,穿上熟悉的白色防护服,彼时武汉是寒冬,此刻广州已炎夏。
他们一头扎在不同的大街小巷里。
“这是我长大的地方,我看着他们每一个人,他们都是我的街坊。”
“我对广州很有信心,就算是要战,那也是有准备的战斗。我们有信心,可以赢。”
这是他们的决心,也是他们的底气,从武汉到广佛,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不会缺席。“广佛放心,街坊放心,我们在这里。”
特写
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士孔佩文 武汉抗击病毒、越秀核酸采样,需要支援她立即出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监护科护师彭岚 最快的时候,一小时能采300个样
一起努力,会过去的!——彭岚
穿好白色防护服、戴上面罩,跟队员们一起排队走出体育馆的空调区,来到几十米外的露天采样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监护科护师彭岚在一个窄桌后坐下,来一位市民,就叫他“啊”张嘴,拿出棉签,左三下、右三下,在咽后壁擦拭取样,再把棉签放进手中的试管中,一折,棉签头落进去……这样的工作,彭岚从5月28日起做了3天,地点也从佛山禅城的村居采样点转战至佛山岭南明珠体育场更大规模的露天采样点。“最快的时候,一小时能采300个样,我们两两合作,速度快。”彭岚说,有时采完样,家长会带着小朋友向采样人员敬礼、鞠躬,这让他觉得很感动。回忆起去年在武汉的情景,彭岚觉得,虽然天气不同,防护服穿起来同样闷热,“但不是特别辛苦,还可以……不管天气寒冷还是酷暑,我们这颗心永远是热的,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本职工作。”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护师卢俊 武汉、广州、佛山,是家也是奔赴使命之地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让大家的生活早点正常起来。——卢俊
卢俊是湖北武汉人,去年他随广东医疗队支援武汉。从住处到医院的路上会经过他家所在的小区,但他都没法回去。这个“每天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流传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这次,卢俊又报名来支援佛山采样工作。
5月30日下午4时30分,卢俊完成了一轮5小时长的采样工作,换下防护服冲了凉,等缓过来了,他淡淡地说。他们一般一个班是三四个小时,这次一下做了5个小时,他自己解释,是因为觉得自己状态还可以,就多坚持一会儿,“能多采一点就多采一点”。他的同事告诉我们,其实是下一批隔离衣还要晚一点到,他们已经在一线采的就想着多坚持一会儿。卢俊一边说话,一边拿手揉自己的右肩,“右手一直举着采样,有点难受、酸疼”。在采样一线时,他和队友时常抓住采样的空隙把冰的矿泉水瓶、冰袋搁在肩膀上,以缓解酸痛。
回顾在佛山支援的这几天,他觉得核酸采样组织越来越有序,采样速度也快了很多。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李桂林 从8月宝宝到老人 都特别配合我们
心理压力是有,但不像去武汉那么大。——李桂林
李桂林是湖北人,去年报名参加了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这一次,他又报名来支援广佛的核酸采样工作,“我在广州住了八九年了,是有感情的,我在武汉也有经验,就报名了”。
“心理压力是有,但不像去武汉那么大”,李桂林觉得,这次的采样工作比当时在武汉轻松很多,采样工作虽然任务量不小,但物质保障齐全,大家都对新冠防控有了底,压力没那么大。
李桂林平时是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这次采样要和大量的市民直接打交道,他有许多新的体会,比如,来采样的小朋友很多,有时并不顺利,“昨天有个8个月大的小婴儿,母亲把他放在台面上,嘴一张,一下就看到会咽、采成功了。”后来他还看到一个老人,家属搀扶着慢慢过来,采样人员要起身去外面给他采他也说不用,一定要自己慢慢过来,“我们很感动,市民真的太配合了”。
原文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21-05/31/content_10365.ht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