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深圳医院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双提升双改善”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作为工作重心,从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升医疗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入手,激励全员真抓实干,办民事解民忧,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
暖民心:为患者就医创建新环境
9月8日,由钢琴与手风琴联袂演奏的欢快歌曲《西班牙斗牛士》在深圳医院门诊大厅响起,每月一场“裕同乐之爱”公益音乐会,已成为医院与患者心照不宣的约定。
李女士就是音乐会的铁粉,“音乐缓解了我们看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而且医院的设施非常先进,看病流程也比较顺畅。”
7月18日,医院“上新”一批挂号机,让看病变得更便捷,患者不用带医保卡,刷脸就能支付,率先在广东省实现智慧医保全程刷脸就医。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创建智慧就医新环境,努力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
新环境还体现在“软件”上。医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双改善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诊疗中心+诊疗专科”双轨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全科诊疗和专科诊疗相结合的新模式。年初医院优化学科设置与布局,开设全科医学科,骨科中心关节外科、创伤骨科独立开科,做到全科覆盖、专科强化,为患者提供医疗、预防等服务。
医院以叙事医学为媒介,开展有温度的医学人文关怀活动。2023年以来,对内加强医护团队的人文培训,开展有“深爱先行,医路暖心”医学人文专题培训、叙事医学师资培训等培训11项,举办“生命会客厅”叙事医学读书会20期,立项叙事科研项目3项。对外提供暖心服务,开展有专科特色病友会10场、临床人文疗愈项目8项、节日人文关爱活动10项、社工服务4项。活动增进了医生与患者的共情能力,提升了医院患者满意度、就医体验度、员工幸福度,构建和谐、温暖的就医新环境。
惠民生:为特需人群开设新服务
主题教育的开展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今年以来,深圳医院聚焦患者就医痛点,推出一批新业务、新技术,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孕产妇及胎儿在产康中心、产前诊断中心,摆脱“生产痛”,实现优生优育。“眼镜一族”在飞秒激光的治疗下,重返清晰视界。
创建温暖民心的“爱心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一直在努力,今年又有一系列的便民、惠民举措。
5月31日,医院挂牌首家“宝安区双拥示范医院”,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等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提供免收普通门诊诊疗费优惠及多项优先服务,惠及上万优抚对象。
为解决暑期学生看病难的问题,医院开设专门门诊,如暑期学生鼾症门诊、书写障碍门诊、屈光门诊等,设学生专用号源。与此同时,第十一期“情暖鹏城 关爱成长”少儿体检公益活动为2150名青少年儿童提供免费体检服务,举办暑期惠民义诊10场。
心系深圳人民,更不忘解决藏区同胞外出就诊难题。6月19日,医院与察隅县人民政府签署深化诊疗帮扶合作协议,为来深的察隅县患者就医提供优先绿色通道,充分展现了鹏城儿女对雪域高原各族同胞的深情厚谊。自2021年起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作为牵头医院组团式帮扶察隅县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PCR实验室,开展多项技术填补医疗空白,以结对帮教、远程教学、骨干人员来深进修等方式培养本土医护人才。近日,医院派出第三批援藏医疗队赴察隅,继续为推动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顺民意:为医疗质量注入新动力
今年48岁的深圳市民杨先生,刚从心梗抢救中活过来,几天后心脏又破裂出血,性命危在旦夕。深圳医院心内科团队以夹闭心包引流管为左心室减压、个性化用药等联合手段,成功修复心脏,杨先生感慨:“是医生创造生命奇迹,救回了我的命。”
救死扶伤,医者天职,民心所系,而守住患者的“生命线”,核心是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医院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参评首批医院质量国际认证,创建住培基地,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用现代化医院管理理念为医疗质量注入新动力。医院全员发动,对标评审标准,根据186个条款开展自查自纠,找出薄弱环节督导整改,做好风险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9月8日-1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医疗质量大会上,深圳医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申报的13个质量持续改进项目脱颖而出获得5项“卓越案例”、8项“典型案例”,此外,1个研究项目获批2023年医疗质量循证管理持续改进研究项目,1个案例被评为“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典型实例”。
医院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注重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效果,进一步巩固和创新“双改善双提升”的有效举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新需求,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