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主题“器官互作与心血管药理学研究”
报告人:林灼锋 研究员、曹洋 教授
主持人:王培 教授、吴晓倩 教授
时间:2025年9月30日(周二)19点
线上会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
报告人
林灼锋 研究员(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医科大学心血管代谢病创新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心血管代谢病的病理机制研究,近年来围绕“器官间交流对话与心血管代谢病”这一主题,聚焦“心血管代谢病药物新靶标”,系统阐明FGF21调节机体物质能量代谢,参与维护血糖、血压稳态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物学功能,发现多个抗心衰、抗血管钙化和抗高脂血症等药物新靶标。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重点项目、重大攻关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近年来先后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 Metabolism(2024,2018,2013)、European Heart J (2025)、Immunity(2025)、Circulation(2025,2024,2015)、J Hepatology (2014)、Nature Communication(2025)等相关杂志发表40多篇SCI论文。获得国家自然奖二等奖(2024)、教育部优秀成果奖自然奖一等奖(2016)和浙江省自然奖一等奖(2018)等多个奖项。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浙江省特聘专家等人才项目。
报告题目:器官交流对话与心血管代谢病
曹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特任教授,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特聘教授,承担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计划项目。研究工作采用系统遗传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描绘心衰后器官互作并鉴定新分子靶标。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 Aging,Cell Metabolism,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 Nature Communications, EMBO Journal等期刊。
报告题目:心衰中的器官互作
主持人
王培,教授,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委会副主委、中国药理学会分子药理专委会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秘书长、上海市药理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心血管代谢疾病的药理学研究,获国家优青、科技部863青年科学家、上海市东方英才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奖、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等人才/荣誉。以通讯作者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Journal of Hep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工作被SCI引用1000余次,单篇最高被SCI引用超过300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授权7项。副主编、参编专著和教材7部。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级岗位津贴,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16项。
吴晓倩,广州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与药物发现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及面上基金、省市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irc Res、Redox Biol、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Pharmacol Res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任药理学经典期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杂志编委,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羊城学者、广东省首批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广州市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