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娜,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一名大五学生,她在科学文化艺术节之“明日医生”论坛上,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南方医科大学医学生的成长历程。
人文教育,铸造高尚人格
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学校培养大家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也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学校和学院在我们人文素养的养成上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人文职业精神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
学院围绕中国医学教育标准要求,注重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坚持人文与专业融合,无论是课程开设,还是实践策划,都贯穿人文职业精神培养。每到学年,由医院院长率先为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医院党委书记带头为本科生讲授人文教育系列课程。每年开设《医学史》、《医患沟通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与人文》等近30门人文课程,举办珠江名师讲坛、珠江青年讲坛和卓越医师论坛等系列人文讲座。成立了卓越医学生协会、医鸣警人等各类社团组织,定期组织支教、义诊等志愿者活动。周末同学们去看护孤寡老人与残疾孤儿,假期前往助学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进入医院照料陪护脑瘫患儿已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在活动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善良与美好,体会到责任与担当。
学院定期组织珠江名师讲坛活动,邀请德高望重的教授作讲座,给我们树立清晰的医学路线,指明全面提升自我的方向,以适应临床及社会的需要。钟世镇院士告诉我们“把冷板凳坐热,才是最大的本事”,指引我们如何面对困境,坚守选择和应对挑战,他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不一样的人生。珠江医院血液科主任李玉华以自身经历告诉大家,除了学好书本知识,也要锻炼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全方位提高个人修养。骨科田京则用外科医生的一天,展现平凡中透着汗水,微笑中担着责任,每个荣誉的背后,是对自己不懈的磨砺与打造。老师们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激励大家在追梦的路上勇往直前。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支持和鼓励各类学生组织的成立,并提供指导及支持。全校现有各类社团55个,低年级参与率达70%。学院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品牌项目也影响着大家。“医辩惊人”辩论赛中,我们建立了辩证思维,提升了口才,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红歌会”带我们重温光辉岁月,增强集体荣誉感及凝聚力;各种迎新迎春及毕业晚会,让我们勇敢走上舞台,积极展现自我;“珠江杯”篮球赛,锻炼体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升了我们的整体精神面貌,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充实有益
学院提倡大家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走出校园,通过志愿服务,来了解社会,感知生活。至今记得在“医鸣警人”一次宣讲活动中,一位遗体捐赠者的话:“宁可让学生们在我身上割错千万刀,也不要让他们在病人身上切错一刀。”我们深感医生的责任,更感谢为医疗事业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并带着感恩之心敬畏生命,砥砺前行。
专业强化,成就精湛医技
当代优秀医学生除了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也必不可少。学院和我们一起为成就优秀医学生而共同奋斗。
教学改革如火如荼
学院为优化教学效果展开一系列教学改革。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基础与临床相融通的课程整合,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架构,让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大三开始接受专业课双语教学,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拓宽专业学习广度;翻转课堂、PBL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增进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早期接触科研更是给大家打下了坚实的文献检索基础,训练严谨的科研思维。
临床实践早、多、反复
学院建立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模式,我们从大学第一个假期就可以进入科室进行临床实践。每年寒暑假的见习成为必不可少的功课,从对医学的好奇和胆怯,到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我们在感受医疗行业的酸甜苦辣的同时,也对医学和医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院的临床技能中心全天候开放,专职老师组织并指导大家进行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所以在正式进入实习前,我们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病例分析能力。
创新培养严谨规范
学院创建了导师指导、研究生辅导的“本科生+导师+研究生”的协同创新团队模式,定期召开创新进展报告会、创新经验交流会,着力培养大家的科学态度的严肃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科研作风的严格性,掌握规范化、系统化的科学研究方法。学院完善了激励政策,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本科生创新教育,推动学校出台了本科生发表SCI论文优先推免研究生、本科生发表论文计入推免研究生量化加分的政策,给予指导教师发放教学津贴补助。利用社会捐资100万元设立“树才留学奖学金”,先后资助学院36名同学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香港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交流学习,拓展我们的国际视野,提升国际交流与竞争实力。
自我管理,全面发展
书院制建设,促进专业间交流
今年起,学校创新推行书院制管理,从之前一个学院、相同专业单一性管理,转换为文理专业融合,多所学院共管,并实行全员导师制、基础与临床导师互选的新模式。从部队管理到学院管理,再到书院制,学校在逐步努力为我们构建一个全方位、全时段的成长环境。
学生自助,参与管理
学校和学院强化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建立了涵盖教学、学生管理、党团建设的学生工作官网、学生社团微信公众平台等,大家通过电子平台获知各组织活动动态,根据兴趣与时间进行选择与安排。校长助理、各部门学生助理、辅导员助理、教班主任、学生会、团委等学生骨干,只要有意愿,在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找到属于我们的位置。学生可以通过“校长接待日”,副处级领导联系班级、教师评价系统等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出谋划策、发言献声,可以提出质疑、争取权益。凡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无论巨细,学院都认真听取我们的建议与意见,在跟我们利益相关的任何环节,学生才是决定的主要力量。
自我助力,自我成长
我校的贫困生约占总数的20%,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重视。通过公平公正评选奖助学金、积极争取社会和团体资助、拓展助学渠道等多种方式解决困难。去年,仅第二临床医学院为同学们提供了共计约107万的资助。除此之外,二临由学院主导、贫困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策划、自我分配的知行兼职中心,通过医学用品统购、搬运小能手、创业一条街、蚂蚁市场和家教中心等方式自主创业,经过5年的不断完善,中心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每年都会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其中25%投入学院爱心奖学金,奖励成绩优异的贫困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我院本科毕业考研录取率50%以上,就业率超95%,居全校前列;共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47项,广东省级立项98项;校级课外科研活动项目100余项,项目数和资助金额居全校首位。本科生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7篇。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先后获得特等奖1项,金奖1项,银奖3项,在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研和创新实践竞赛中,取得金奖3项,银奖7项,铜奖12项的好成绩。二临学子用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为学院树立了创新排头兵的优质品牌。
医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我们不懈努力,坚持前进。今天与大家交流成长的经历,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成绩,旨在推进共同进步。明天我们还将携手,在医学各个领域各施才华,各展风采,为全人类的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明日医生”是学校学院对我们的培养初衷和期许,也将成为祖国未来医学事业的中流砥柱。历经五年学习与磨炼,成长与蜕变,我们坚信,“明日医生”必将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