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杨璐铭,2013级人文与管理学院学生,卫生经济专业副分队、心理委员,2015-2016届南方医科大学创行团队队长,校辩论队、人管辩论队成员,阿里巴巴校园大使,万联证券优秀实习生。成绩优异,标准GPA 3.68, 曾获“吕秀玲励志奖学金”、“校三等奖学金”、“2013-2014年度南方医科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
作为学霸的同时,更注重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定专业第一。斩获多枚奖项:2015全国大学生“生态创想-绿色行动”环保大赛三等奖、联合利华舒耐营销精英挑战赛三等奖、普莱克斯青年绿色公益项目全国十强等。调研小能手,曾获南方医科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内外兼修,体育素质也丝毫不输,连续两年参加院运会女子100米并分获亚军与季军。
作为辩手,思维敏捷,与人管辩论队一起夺得南方杯辩论赛冠军。
阴差阳错邂逅你——转专业
2013年高考后的暑假,基于从小受到家庭医学氛围熏陶,所以高出一本分数线79分的我决心报考医学专业,从医济世。然而,由于对专业方向的错误预判,在最终录取志愿时进行了专业调剂,阴差阳错地来到了人文与管理学院,就读卫生经济专业。
最初的我心存不甘,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医学梦,便决定通过转专业来踏上医学之路。因此在大一上学期,便刻苦勤奋,埋身学习,积累自己专业素养,最终取得了GPA3.68的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同时也获得了“吕秀玲励志奖学金”。
然而,在转专业机会真的来临时,我却犹豫了。当时时任人文与管理学院辅导员的许丰老师确认转专业名额时,问道:“你确定不转专业了吗?当初开学一来报道时,憋着一口气转专业最挑尖儿的可就是你了。以你现在成绩专业第一,担任班干的经历和自身条件,转专业成功是基本没问题的。”我在思考后答道:“我选择放弃转专业。感谢丰哥的培养与建议。但首先,在经过一个学期经济专业课程的学习,我发现我自己对于宏观经济运行、资源分配等经济领域专业问题有着极大的学习兴趣,或许这里才是我未被发掘的潜能。其次,可能我是个重感情的人,与室友、院里的同学、老师接触了半年后,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了。更何况在担任了专业的副分队长之后,我懂得到了什么是责任。全班50名同学,感情与责任的交织让我更能体会一路以来的成长。所以,感谢您与吴庆老师的指引,我选择留在大人管!”
人生总是在不断选择,方向之间或许没有好与差,只有适合与否。就像鲁迅先生一样,从医或是从文,总有自己一番道路要去前行。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医科经济之路也别样精彩!
铁齿铜牙娘子军——辩论队
—南医大淘汰最残忍的社团组织是哪家?
—当归人管辩论队莫属!
怀着对高中时期就扎根的辩论激情以及对大神师兄师姐的向往,我报名了人文与管理学院辩论队的面试,并与其他11名小伙伴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回首过来,不得不说,辩论队是我逻辑思维成长最快的环境,也是我收获最多情谊的地方。从大一加入辩论队,一轮接着一轮的模辩、友谊赛、南方杯,一次次从下午5点钟下课讨论到凌晨2点钟从春晖穿过长长的昏暗的校道,听着蛙鸣声回到春风。有比赛的一个月,所有晚上的时间都被辩论填满,以至于室友们评价我“我在看书,你在辩论;我在吃饭,你在辩论;我在追剧,你在辩论;我在睡觉,你还在辩论。”这也确实就是我的真实写照。甚至南方杯赛期的一个月,两门专业课考试虽然最后拿到了宏观经济学93,线性代数91的成绩,但实际上基本无暇顾及复习。也正是这些讨论的不眠夜,师兄师姐带着我们,从初赛,到复赛、半决赛,最后决赛拿下南方杯冠军,续写六连冠传奇。
查资料、立论、分战场、设置攻辩问题、自由辩、结辩措辞。两年的辩论之路走来,如今这一套辩论的流程已烂熟于心,无论在解专业课堂作业还是参加商业比赛pre与Q&A时,便总能做到信手拈来,用简洁、强逻辑性的表达为自己的陈述赢得最完美的效果。
同舟之情——贾琼(校辩论队队长)、许秋灵(招生协会会长)、李思宇(省赛主力辩手)、蒋明珠(互联网+银奖主力)、杨敏(校会主席),一路走来辩论队的六个女汉子都成为了自己喜欢的模样。犹记得当初“找女朋友千万不要找辩论队的”被广为流传,这也就是在说我们铁齿铜牙娘子军吧!
肩负可持续性公益——创行
如果说辩论队是我成长的摇篮,那创行就是“让我成为杨璐铭”的舞台。
“创行”是由39个国家的160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学术界人士和企业界领袖组成的国际性组织。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即运用积极的商业力量,践行企业家精神,共创更美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最初加入创行是受表哥的影响,因为他也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行团队担任Project Manager。在确定了未来将在经济方向发展之后,我在2014年度南方医科大学春季招新时候通过重重其企业化的面试流程成为其中一员。
随后,在注重将“授人以渔”思想与公益结合的创行,我体验了到了可持续性公益的力量。在加入团队“藻梦者”项目组后,我多次跟着PM到顺德区光辉村对其工业区污染状况进行调研。烈日下污染河流的取样检测给了我小麦色的肌肤,也给了我坚定公益为受众们做出积极改变的决心。走访不合格排污工厂,帮助受众卸下心理包袱并与其负责人开展有效沟通,说服受众与我们开展合作改善现状。听不明粤语(尤其是顺德话),调研采访受众村民时艰难地用蹩脚的粤语基础知识猜想可能的point用笔记本记录......
调研过程是苦而艰难的,然而所幸的是努力没有白费。随着项目的不断进展,光辉村的村民们开始接受“可持续公益”的模式,工厂、科技公司等合作方也愿意接受多方合作共赢的模式,学校专业教授也给予了多方位技术的项目指导与规划。最终,项目公益链建立完善,从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明白,创行的可持续性公益让一切变得有意义!
“藻梦者”项目的顺利推进也使得团队不断前进。南方医科大学创行团队出征华南区域赛获得三等奖,创行中国最多元文化奖等。同时,我的付出也使得我从小小的项目组成员成为南方医科大学创行团队2015-2016届队长,带队参加创业、商业比赛,并斩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