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所在单位 |
招生专业 |
研究方向 |
1 |
程卫东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中药资源利用和中药抗肿瘤 |
2 |
范钦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中医药介导鼻咽癌放射增敏的机制研究 |
3 |
高磊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肝病分子机理与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
4 |
贺飞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微生物天然药物及生物合成 |
5 |
贺松其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肝病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6 |
黄泳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1.针灸效应的机制研究;2.新型针灸技术的临床运用 |
7 |
贾钰华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
8 |
李娟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风湿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
9 |
李义凯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1.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2.软组织痛的基础与临床 |
10 |
吕志平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1.中西医结合肝病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中医藏象临床与实验研究 |
11 |
聂晓莉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肾脏病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
12 |
孙晓敏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肾病、肾虚证及亚健康状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13 |
孙学刚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中医经典复方调控肿瘤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
14 |
王昌俊 |
省人民医院 |
中西医结合 |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 |
15 |
肖炜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防治肾脏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
16 |
谢炜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17 |
张绪富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病毒性胃肠炎的相关基础和抗病毒药物研究 |
18 |
赵晓山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常见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
19 |
周国平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1.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经络理论的临床运用研究;3.疼痛性疾病的康复治疗 |
20 |
周迎春 |
中医药学院 |
中西医结合 |
1.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梗后心室重构 |
21 |
晁志 |
中医药学院 |
中药学 |
中药资源、鉴定与质量评价 |
22 |
刘俊珊 |
中医药学院 |
中药学 |
1.中药抗炎免疫;2.抗肿瘤药理研究 |
23 |
刘强 |
中医药学院 |
中药学 |
1.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2.中药健康产品开发 |
24 |
莫志贤 |
中医药学院 |
中药学 |
中药及其复方有效成分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
25 |
谭晓梅 |
中医药学院 |
中药学 |
1.中药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2.中药配伍规律的研究 |
26 |
唐玲 |
中医药学院 |
中药学 |
中药复方抗肿瘤药理 |
27 |
王伟明 |
中医药学院(柔性引进) |
中药学 |
1.中药新产品研发;2.道地药材研究;3.中药材综合利用与深加工;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
28 |
肖小河 |
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 |
中药学 |
创建药源性肝损伤辨识策略、方法和标准 |
29 |
杨西晓 |
深圳医院 |
中药学 |
1.中药药理学、药剂学方向;2.临床药学研究方向 |
30 |
余林中 |
中医药学院 |
中药学 |
1.中药(包括有效成分)、复方与治法药理研究;2.方剂基础理论的药理研究;3.中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