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基础课程 医学进阶课程 扩展资源 此刻的我
首页  >  基础课程  >  正文

专题六 生命的沉思——探索生命的意义(第一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发布时间:16-02-09 17:41:19

一、人生的有限与无价

(一)人生的有限性

生命的有限性是人类生命的实质特点。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细菌等微生物,不管是高级生命体还是低级生命体,自然界的每种生命体都有其各自的寿命,只是长短不同。古往今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多少妄想长生不老最终没有实现每个人寿命都是须臾数十载,最终无一不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就在《逍遥游》中谈到,朝菌只能活一天,蝉只能活一个季度,楚国南部的冥灵树(另一说是大海中的灵龟)能活一千岁,上古的大椿树能活一万六千岁,而人类中最长寿的彭祖活了八百岁。寿命长短不一最终结局都是死亡

知识链接


庄子《逍遥游》

原文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原文中是为了阐释智慧的深浅、寿命的长短、小的境界和大的境界相比较,差别太大。活的时间长的人和时间短的人,他所经历的人世间的经验差别很大,思想见解、智慧境界、观念等也各有不同。


          文献来源:徐柏容,郑法清 主编.庄子散文选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15.


一千年前,苏轼(1037-1101也在《前赤壁赋》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你知道吗?

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

蜉蝣在黎明的时候破壳而出,但黄昏的时候就会死去。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的意思,就去看看蜉蝣吧。它在短短的一天里做了很多事情:见到很多动物,交了朋友,去书店看书,去餐厅吃饭,去博物馆看霸王龙,看音乐剧,看电影,看棒球比赛等。当然,这是儿童图画书里面的内容。真正的蜉蝣做的事情是破壳而出、吃东西、交配繁殖后代、最后死亡。

它带给了人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虽然一天的时间很短暂,但好好把握每一刻,短短的一天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文献来源:

[1]波)维和特洛维奇 著,(波)兹乌巴克 绘.生命追求[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2]徐柏容,郑法清 主编.苏轼散文选集[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50-155.

几十年前,史铁生(1951-2010在《我与地坛》中写道“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以此表达不管生命最后的终点都是死亡不必急于求死不必恐惧


图书推荐

我与地坛

该书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只是作为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该书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写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第三部分写与地坛不可分割的情感。


                        文献来源:史铁生. 我与地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生命的有限性也是生命意义真正的组成要素人类存在的意义正是基于这种永不复返的性质。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为生命有限,才显得它弥足珍贵。因为生命有限,人们会更加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亲人之间的关心是无价的,配偶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互动也变得美好且珍贵。人们要探索如何要让短暂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活出生命的美好。


图书推荐

别以为还有20年,你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其实只剩下55天

如果你的父母现在已经60岁…如果你的父母还能活20年,如果你每两周回家吃个饭,每年过年回家2天,那么你还能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为:20年×(26天×2小时+2天×7小时)= 1320小时 = 55天。可能每个人都想过这件事: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但工作总是很忙、周末只想做家事或是跟朋友出去吃顿好的,父母才60岁,身体健朗,走到人生终点看似还有遥远的20年,其实就算每次过年都回家,你们此生的相处时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


文献来源:孝行执行委员会.别以为还有20年,你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其实只剩下55天[M]. 台北:漫游者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


由日本茶道发展而来的“一期一会”,也表达出对生命际遇的珍惜。“一期一会”是指人的一生中可能只能够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这样的心境也包含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无常”的



你知道吗?

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用语。它首次被提出是在千利休(1522-1951)的弟子山上宗二(1544-1590)的《山上宗二记》中,是千利休所讲之话。“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仅有一次的相会。因为富于禅理,成为日本佛道、茶道的重要思想、概念。

“一期一会”充分体现了佛教中的“无常”思想,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 “一期一会”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心力;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将会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

                     文献来源:山上宗二.山上宗二记[M]. 日本岩波书店,2006.



(二)生命的无价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曾用弈棋来比喻人生,人生就像弈棋,一步走错,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生命的无价性在于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正是因为仅有一次,所以才应倍加珍惜,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1592说,“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我们如何运用。一个人可能活得长久,但得到的少”。中国著名诗人臧克家(1905-2004)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是无价的,但生命的意义并不取决于时间上的长短。人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所以,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


知识链接


这句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文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1904年-1936年)。他1929年他全身瘫痪并且双目失明。1930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段话鼓舞了一代代人,也正是这个信念激励着他一次次和病魔作斗争。


        文献来源: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电影推荐

怎样才算过一生——电影《生之欲》

黑泽明导演的《生之欲》(1952年)是一部堪称伟大的作品,该片讲述了一个身患绝症的市民科科长,结束自己三十年浑浑噩噩的“木乃伊”生活,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电影用非常细腻的镜像语言刻画了一个垂死之人的内心改变。抛出了关于“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这一永恒话题的严肃探讨,演绎了一个将死之人的痛苦茫然以及渴切盼望等各种情绪。如何才算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还有死后的世界又是什么?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无神论者认为现世的一切才是最有意义的。但有神论者会认为,如果不认识神,今生的一切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追求都是枉然。无论你心中的答案是哪种,珍惜生命的价值,好好活着都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


二、生命价值的珍视

(一)生命的独特性

地球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的生命,尽管他们有些很相似,比如双胞胎、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可是细细研究你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体,就算是两片看起来完全相同的树叶,它们的脉络纹理也不会全然相同。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惟一的,是他人不可取代的。生命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外貌性格兴趣、亲友关系等方面,还在人生选择、实现价值的方式途径呈现出多样性

正因为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更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每个人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天职或使命,而这个使命只有他自己才能够实现,由此可见,每一个人的生命无法重复,也无法取代。生命的独特性,展现了每个人的与众不同,使每个生命的存在自有其意义。

(二)生命的不完美

很多人都追求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生,似乎只有这样,人生才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但是人不可能尽善尽美,的偏差构成了个体的惟一性。季羡林(1911-2009)老先生在《不完满才是人生》中写道,“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月亮尚有阴晴圆缺,人也不可能只有优点或缺点,更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明白这个道理,才不会幻想生活总是圆圆满满,也不会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只享受春天。每一个人的命运都独一无二且各有不同,无法同别人互作比较,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把握好分分秒秒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图书推荐

季羡林系列散文——《人生》、《再谈人生》、《不完满才是人生》

这是季羡林老先生关于什么是人生的散文。季老先生谈人生,饱含着朴素和真诚,于深入浅出中显现出真知灼见。慢慢读来,便化解了心头凝冰,体会到“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坦然接纳方能享受人生。慢慢读来,恰似在品味一壶幽幽的香茗,在宁静和思考中获得对人生的感悟。


                        资料来源:季羡林.季羡林散文集[M]. 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