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临终是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病人及在面对死亡时,会出现哪些心理表现呢?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临终患者处于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此时,他们的心理感受、情绪是复杂且多变的,一般会表现出抑郁、焦虑、恐惧、独孤、绝望、消极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表现也会因临终患者的个人特质、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20世纪60年代末,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探索这一群体的心理历程,其中以临终心理学的创始人库伯勒·罗斯(Ekübler Ross)的《论死亡与濒临死亡》(On Death and Dying)为例。
1969年,罗斯与约200名疾病晚期患者进行深入系统的交谈后发现,当个体被告知自己患有不治之症或疾病发展到晚期,没有治愈希望而面临死亡的时候,其心理反应大致会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一)震惊与否认(Shock and Denial) 大多数人在遭受自己身患绝症的巨大打击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不,一定不是我,这不可能。”不论是在最初得知消息的时候,还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头,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否认情绪,多会认为是医生的误诊,而否认掉自己的患病事实。否认往往只是暂时的自我防御机制,过不了多久,大多数患者就会转变为在一定程度上接收。
(二)愤怒(Anger) 若是最初的否认无济于事,愤怒、狂躁、嫉妒和怨恨之情便开始出现。患者很自然地就会想“为什么会是我?”在这个时期,患者目睹到、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会引发他心中的愤怒情绪,并且会随时随地爆发出来,也容易将这些情绪发泄在亲友或医务人员身上,甚至是拒绝配合治疗。
(三)交涉/讨价还价期(Bargaining) 经历了“否认”和“愤怒”阶段后,患者开始倾向于想方设法地希望延长生命,期望自己若是表现良好、愿意配合,就会换来生命延长或其他愿望的实现,这时期他们的情绪比较平和,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他们期待上帝、高明医生或灵丹妙药能够治好他们的病。这种讨价还价的心理反应,实际上是一种试图延缓死亡的企图,是生命本能和生存欲望的表现。很多晚期患者在这一阶段会希望延长生命以完成未竟的事业,为家人、社会再做贡献。
(四)抑郁期(Depression) 当晚期患者被迫接受越来越多的治疗、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征兆时,他们不再否认自己的病情;面对身体状况日益下降、治疗负担不断加重、家庭责任无法履行时,他们也无力再疾言厉色、暴躁如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这些失落感源于身体功能的衰弱或丧失、治疗的痛苦、加重的治疗负担、甚至是失去的责任和义务等。除此以外,晚期患者还会产生与这个世界即将永别的悲伤,前者称为反应性抑郁,后者称为预期性抑郁。这个时期的患者多会表现出沉默、沮丧、低落和绝望等。
(五)接收期(Acceptance) “接纳死亡”是指一个正在走向死亡的人的“超脱现实”“超脱自我”的需求胜过一切,“接纳”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后一次对自我的超越,是生命最后的成长。如果晚期患者在经历前几个阶段时得到了一定的帮助,并有足够的生存时间(即排除猝死),那么他最终将会进入一个对其“命运”既不心灰意冷也不暴躁愤怒的阶段——即“漫长旅程前最后的休息时间”。这时,他们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以往的任何感受,也已经对自己即将失去的事物进行了哀悼,开始默默地守候离去的那一刻。此阶段的晚期患者已经找到了安宁,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他希望能单独呆着,甚至不想被外界所打扰。通常晚期患者会表现出疲倦、虚弱,常常需要借助药物进入睡眠,他们也希望能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人世。
实际上,晚期患者会因个人特性、文化背景、社会经历、不同性质的疾病、病程时长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心理发展和行为反应的表现不一,也并不是所有患者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上述5个阶段和,而且发展顺序不一相同。
这里有一个小短片,可以让大家体会到疾病晚期患者的一些心理及行为表现。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六个月,会怎么办?
参考文献:
[1] Carol K.Sigelman,Elizabeth A.Rider. Lief-Span Development[M],陈英和,译.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32-645.
[2] 史宝欣.临终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6-118.
[3] Irvin D.Yalom. Existential Psychology[M],沈东郁,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王定功. 仰望生命·生命教育学理研究 生命价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25-133
[5] 吴仁兴,陈蓉霞.死亡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224-225.
[6] Ekübler Ross.On Death and Dying[M],邱瑾,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31-129.
[7]田雪, 刘晓芹, 孙宏伟. 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孤独感和死亡态度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03):73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