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对我生物统计专业的报道

时间:2011-01-14 来源:<a href="" target="_blank">中国医 作者:Admin 热度:

生物统计学人才缺口待填补

目前,许多专业的毕业生被就业难所困扰,而今年7月毕业的首届南方医科大学生物统计学专业毕业生一向社会输出,就被知名企业、医院疯抢。26名毕业生中,2人分别被加拿大McGill大学和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读研究生,10人被国家的各重点院校录取读研究生,其他14人则签约于罗氏制药、PPD(全球最大合同研究组织)、汇丰银行(美国分行)等国内外大型知名公司。生物统计学毕业生的“被疯抢”,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专业人才存在着极大的需求和缺口。

生物统计学人才缺口大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是开展医药科研的基本工具,尤其是在新药研发中,更贯穿了研究的始终。目前,我国对生物统计学人才需求的缺口极大,但人才的培养体制与现实需求极不相称。

据悉,现阶段,我国共有25所大学具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学位授予权,61所大学具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但目前只有南方医科大学一所大学设有生物统计学本科专业。而且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中从事生物统计学的只有1/3,全国每年只有不到200名硕士、50名博士毕业。

然而,医药生物研究领域对生物统计学人才的需要却在日益扩大。以新药临床试验为例,1999年9月1日发布并正式施行的《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就明确规定:“(新药临床试验的)各阶段均需有熟悉生物统计学的人员参与。”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峰教授介绍,虽然目前我国对生物统计学人才有迫切的需求,但实际的缺口却不小,我国生物统计学人才的培养规模有待扩大。

陈峰说,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在预防医学专业下开设的生物统计专业方向,共招收了27名学生。学生们在5年中系统学习了基础课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和统计专业课程,并在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医药企业或研发机构参加生产实习。2008年顺利毕业后,除6人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外,其余有10人进入辉瑞等国际医药公司,8人进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有3人进入其他制药企业工作。但陈峰遗憾地说:“由于专业设置的原因,这个实验班就办了这一期,也就停止招生了。”

明确学科地位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方法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来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等领域的一门交叉应用学科。南方医科大学生物统计学系主任陈平雁教授告诉记者,生物统计学在我国又称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在学科分类中属于预防医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但是,目前看来,这一叫法并不是很准确。

陈平雁谈到,我国最早招收“卫生统计学”本科生的高校是同济医科大学,是设在“预防医学”专业下的,前4年按照预防医学专业培养,到了第5年才分流,有的到了少儿医学方向,有的到了环境医学方向,有的到了卫生统计方向。

南京医科大学于2003年在预防医学专业下开设了生物统计专业方向,但是,这个班的毕业证书上写的也是“预防医学专业”,而不能写“生物统计专业”。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峰教授介绍,这也是因为在我国医学院校的专业目录里没有“生物统计”,而且也不能写“卫生统计”,因为“卫生统计”是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对于本科生来说,只能写到一级学科。

陈平雁认为,目前,我国的生物统计学与世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最直接的表现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员几乎很少在国外优秀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么多年总共也不过寥寥二三篇。而落后的原因,主要就是生物统计学人才的缺乏。而要加强人才培养,有一个好的学科大环境至关重要,从体制层面上来讲,明确名分非常必要。他建议,“卫生统计学”这个名称应及早转换为“生物统计学”,如果学科的定位不明确将直接影响学科的发展,诸如在申请国家基金等方面都会遇到不少困难。

“我们从2006年开始招收‘生物统计学’专业本科生。”陈平雁说,南方医科大学生物统计学系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毕业生直接申请理学学位,一级学科就是“统计学”,然后才是生物统计学方向。

探索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可否认,无论是统计学还是医药学的发展都越来越深奥,医药研究者和统计学家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但陈峰认为,目前国内基于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生物统计学专业人才,需要有较大的改革。

陈峰强调,生物统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数学、计算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遗传学等方面的内容,但这些课程之间并非独立,而是有一定的交叉融合。这就需要教师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研究经验。而目前我国生物统计学教师一部分来自医学相关专业,在数理方面缺乏系统训练;另一部分来自数学相关专业,缺乏医学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因此,在学科交叉方面显得非常薄弱,导致很难培养出合格、交叉学科的生物统计学人才。陈平雁则表示,他们生物统计学系的老师具有数理统计背景的达到60%~70%,本系开设的数学主干课程,比如数理统计、微积分全部由该系的教师来讲授,而不是外推给数学教研室。“这样做的考虑是基于这些有数理统计背景的教师进入应用研究领域攻读了医学领域的硕士、博士,不太做理论方面的工作,慢慢也就淡忘了,给予这个教学任务就能使其有一个能长期保持理论状态的大环境。”陈平雁说。

此外,与其他学校“前4年按照预防医学专业培养,到了第5年才分流”的培养模式不同,南方医科大学对生物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进行了一些尝试,探索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子。据陈平雁介绍,与其他学校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以医学课程为主不同,他们的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数理统计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如数学分析、线型代数、应用软件等;医学课程则被作为背景课程。此外,他强调,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能力很强的学科,所以其人才培养要有应用的环境,“见的多了才能识广”。“我们所有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要进行生物统计学方面的审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在论文的最后一页除了要有‘原创说明’外,还要有‘统计学合格说明’。而这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生物统计内容审核工作,就由生物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完成。全校每年有1000多名研究生毕业,我们都是这样做的,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了整理、分析资料,教师会重点讲解一些典型资料,这样几年下来的积累就很多。”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生物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应该吸引数学、统计学、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但目前的另一个尴尬现状是,很难招到合适的复合型人才。陈峰谈到,现行的“考研”政策规定,如果要考预防医学中的卫生统计学专业,必须要考“预防医学综合试卷”,这无疑是将一大批非预防医学的学生(数学、统计学、计算机考生)拒之门外。对此,陈平雁也表达了与陈峰一致的看法:“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导致了一开始生源就不是非常理想,可以说,占据我们专业主力军一大半的是具有医药背景的,这样的人先天不足,即应用能力没有问题,但理论知识缺乏。国外的情况则与我们不同,他们的相关人才都有数理统计背景,在理论方法上的积淀相当深厚。”

两位专家呼吁:“随着生物医学研究中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才的培养也就显得愈为加迫切和重要,我们希望能够突破体制上的束缚和羁绊,培养更多优秀的生物统计学人才。” 

注:文章出处 http://www.cnpharm.com/site1/zgyyb/html/2010-12/21/content_42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