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助航

ARTICLE

返回>

清明公祭:为大体老师点一盏缅怀之灯

时间:2016-03-31 17:44:19来源:第二临床医学院

 

学校遗体接收站公祭大体老师


        3月31日上午,临近一年一度清明节之际,由广州市红十字会主办及南方医科大学遗体接收站主办的清明节公祭活动举行。基础医学院领导和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医鸣警人”团队,中山大学及暨南大学遗体捐赠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及志愿捐赠者家属等约70余人共同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时,“医鸣警人”团队古书琴同学诵读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实现了遗体捐赠愿望的32个大体老师的名单。全体默哀致敬三分钟,并行三鞠躬礼。

图片8.png

        101岁老人余月娥的家属曹国智先生上台讲述了老人当年捐赠前后的故事,余月娥老人生前专注于慈善事业,一直在用各种形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当得知通过遗体捐赠可以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存续,让医学生脑海中抽象的书本知识,化为具体的感知。老人心动了,当即就将遗体捐赠同意书寄到远在澳洲的子女处。
        “医鸣警人”团队古书琴同学以“博爱奉献•生命永恒”为主题,表达了对大体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表示定不负大体老师教导之恩。浓浓的感动之情在全场萦绕,同学们和家属们在墓园献花致敬。

图片9.png

 “星星点灯”:感恩大体老师

        3月30日晚,由第二临床医学院医鸣警人社会实践团队举办的“星星点灯”活动在顺德校区行政楼前广场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号召南医学子感恩纪念大体老师,为无语良师点亮一盏缅怀之灯。
        活动开始前,便陆续有学生们怀着对大体老师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聚集在广场。他们手持蜡烛,观看着大屏幕上播放的采访捐遗志愿者视频,有序地等候着活动的开始。
        广东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副主任汤寿春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器官遗体捐献的情况,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主任欧阳钧以“礼物”入题,让在场学生明白生命中收到每一份礼物的背后都蕴藏着深沉的爱,尤其是大体老师,他们将自己的躯体赠予医学生,成为了医学生解剖刀下的第一个人,铺就了漫漫医学之路,这一份“生命的礼物”更是饱含了人间的大爱。
         “苍穹不老,平凡之躯已然化作不朽的历史;星辰不衰,淡然之心定当谱写永恒”,声情并茂的朗诵,真挚肺腑的话语在广场中环绕着,在现场学生们耳中回荡,这是由第二临床医学院艺术团主持人队带来的诗歌朗诵《无字的丰碑》。大体老师用他们的躯体化为知识,以义无反顾的奉献与无私化为灯塔,照亮了他人医学的成功之路,作为无言良师,他们值得所有医学生为之献上崇高敬意。朗诵结束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受邀的捐遗志愿者朱佩玉上台访谈,老人的乐观和无私,让人深受感动。夜渐深,天色逐渐暗了起来,但同学们依旧坚守在广场,静静等候着活动最重要的一部分——点燃如星之灯,感恩无言良师。

        在改编歌曲合唱《因为是医生》的歌声下,志愿者们帮助到来的参与人员点燃烛火。随着歌声的淡去,活动进入了最庄严神圣的环节——默哀。同学们肃立默哀,每个人悉心呵护着手里的烛火,火苗汇成感动的海洋,泼洒到每个人的心田。
        活动即将结束,现场的所有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将手中蜡烛放到前方绘制好的心形图案内,微弱的光亮一点点被根植入荒凉的空地,汇聚成一颗火热赤诚的心。身着白衣的工作人员自发在图案外围成了一个心形,继续无声地哀悼着。
        大体老师,虽无言,却身教,是学生医学道路上重要的陪伴者、见证者,他们用自己的肢体,为医学生撑起了医学知识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