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广东科技工作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卞德龙、杜玮淦、黄锦辉



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广东科技工作者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加强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

  “对总书记强调的加强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等重要指示,我感触较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李骁健认真学习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感科技创新机遇更多、责任更大。

  他以自己从事的植入式脑机接口研究为例说,从事该领域研究需要较强的神经生理学、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以及一定的化学材料学基础知识。

  “在与伙伴实验室合作时,我感到大家都有较高的通过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创新的热情。”李骁健说,但目前一线科研人员普遍缺乏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足够了解,增加了深度交叉合作的难度。因此,他认为,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对于增强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十分重要。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这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师生中引发高度共鸣。

  该学院副院长谢龙汉介绍,学院设立智能制造工程和机器人工程两个交叉学科专业。“学生要广泛学习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控制工程多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入学第一天起就参与团队项目的创新合作,努力发展为交叉型、创新型优秀人才。”谢龙汉说,学院全体师生将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技力量。

  “总书记的讲话非常鼓舞人心,‘四个面向’为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谢黎玮说,科学研究是艰苦的探索过程,从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需要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有传承、有担当,做国家需要的研究,致力于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中国应对新的国际环境、为国家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作出科研人员应有的贡献。

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健康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段子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号角。

  段子渊说,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广州健康院将一如既往地面向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控和再生医学发展的急迫需求,积极投身国家实验室和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中的推动作用,通过组织对传染性疾病防控和再生医学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全面克服医疗新技术、新药研发和医学装备技术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服务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许多领域逐渐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但是在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和产业应用的重大理论、方法和成果等领域,中国人响亮的名字还不算多。原始创新应当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奋斗目标。”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颜云榕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产业链供应链所需要的科技解决方案等,都应当是科研人员的努力方向。我们要更深入思考如何响应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确定科研选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颜云榕说。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基层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亲切。”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朱波峰说。

  朱波峰特别注意到,总书记强调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这有助于为科技工作者松绑解压,使他们能够在教育科研和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轻装上阵,集中全部精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朱波峰说,作为院长他将采取更多措施,积极为教育科研人员放权让利、松绑减负,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与潜能,努力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培育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原文链接: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0-09/13/content_7904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