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正文

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3日 浏览次数:


20056月,学校设立生物技术学院。20166月,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并入,学院更名为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逐步形成四系、三所、两中心的格局。

一、学科建设

学院是学校医学技术和免疫学学科牵头建设单位、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学科的骨干成员,其中,医学技术学科在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排名全球101-150位,在内地高校中排名第7位,免疫学学科已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截至目前,最新排名位于ESI全球机构前0.345%),全力冲击全球排名1‰;拥有免疫学和输血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医学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开设生物技术和医学检验技术2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技术专业包括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创新班)和生物技术(生物制药)3个方向。医学检验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为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为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19年医学检验技术、生物技术专业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生物技术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均被列为A类专业。

二、学科平台

学院科研教学实验室占地3350.5m2,包括万级以上净化实验区227m2,仪器设备总值2325万元。

学院拥有4个省级实验室广东省免疫调节与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出生缺陷基因工程实验室,5个中心--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重大疾病快速诊断生物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体外诊断协同创新中心,2个基地--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学院也是2个国家级实验室--“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传染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应对核化生恐怖医学防护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创新平台--广东省公共卫生创新平台、广东省结核病转化医学创新平台,3个联盟--中国医检整合联盟、广东省结核病科学研究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健康科普联盟的成员单位。

三、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人员50人(含特聘教授1人、博士后4人)。专任教师35人,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13人(含高级实验师3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4.28%,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12人。

学院专任教师结构统计表

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学历

人数

比例

职称

人数

比例

博士

33

94.28%

正高

17

48.57%

硕士

1

2.86%

副高

13

37.14%

本科

1

2.86%

中级

4

11.43%

 

四、科学研究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29项,经费7534.63万元,省级以上课题占72.1%;其中新增科研课题72项,经费5174.63万元,人均129.37万元。学院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在CellIF 66.85)、J InfectIF 38.637)、J HepatolIF 30.083)、J Med VirolIF 20.693)、Adv SciIF 17.521)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82篇,IF总计1395.075,篇均IF 7.67。申请发明专利18项,获授权20项,转让9项。

五、教学工作

学院积极推进“专家教授上讲台、青年教师进实验室,优秀成果入课堂”,落实院系领导听课制度,落实和强化系所集体备课、试讲制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学院年度开设课程32门,其中《抗体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微生物工程》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基因工程学》为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有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2门,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所有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所有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深化科研反哺教学机制。

近五年,学院教师承担教学改革课题45项,其中省级15项、市级1项、校级29项;主/参编教材/专著6部,发表教学论文16篇;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校级中青年教师本科教学竞赛三等奖2项,校教学优秀奖34人次,1人获评校本科教学优秀教师1人获评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2人获评“南医优秀教师”。

六、人才培养

学院围绕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培养博士后13人,获科研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培养博士生27人、硕士生86人,其中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广东省优秀研究生3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基金1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7人、校优秀毕业研究生14人、校优秀研究生33人、校优秀研究生骨干11人。选送8名优秀研究生出国(境)学术交流与合作。

近五年,培养本科生914人,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55项,其中国家级20项、省级48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授权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授权1项;发表科研论文41篇、SCI收录10篇,其中第一作者19篇;获“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三等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广东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互联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铜奖等省级以上奖励410余人次。

七、社会服务

学院围绕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1名教师为企业特派员,参与生物技术企业研发和管理,1名教师离岗创业,创建生物行业上市公司1家,6名教师为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

广东省体外诊断协同创新中心。学院牵头,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瑞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7家公司共同建成体外诊断技术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新型诊断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基地、政府和企业的政策和技术咨询机构。中心具有国内一流的体外诊断技术研发实力,保持广东省体外诊断产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公共服务三个功能,成为推动泛珠三角区体外诊断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珠海南医大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2016年获CNAS认可和CMA认定,出具的检测报告获全球签署互认国家认可;2018年获医学检验实验室执业资格;与南方医院妇产科共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联合检测中心;与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等联合建立7个创新合作平台,为区域79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与珠海南医大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申请并授权的专利“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新生儿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已进入中试阶段,该项目获得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广东区域赛三等奖、第六届创客广东后疫情时代与大健康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注: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2312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