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成功就像一个美丽又高傲的女神,只有用心、努力、不断尝试、不畏挫折、敢于失败才能慢慢靠近她,最终获得她的青睐。
分享人信息:刘卓妍,2019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于2021年10月4日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二区,IF=7.561)上发表综述“Immuno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大家好,我是2019级生物技术专业的刘卓妍。有一句古话是“学而优则仕”,在基础学科的学习阶段,往往也会有“学而优则研”的趋势:一方面,当你已经进入大学两年见识到许多科研大牛后,你自己也会心生憧憬;另一方面,校内的老师们也希望能有尽量多基础扎实的同学能参与科研,于是这就成了一件互利互惠又极其自然的事情,而且,在我们学校一直有本科生进科研实验室的良好传统与学习氛围,所以我在本科阶段接触科研并不突然。
早在学院新生见面会开始,听过马骊教授对专业、对科研、对大学生活的精妙讲解,侃侃而谈后,我心中便被种下了科研的种子,也是从那时开始了我的科研探索之路。
大学的学习生活,不同于高中机械又规律的学习形式,学习氛围相对自由,你有了很多时间来干自己的事情,同时,也伴随着迷茫与焦虑,我常常思考,我以后应该如何做应该做什么?想起新生见面会上马骊教授提醒我们平时科研多关注一些如cell、果壳等公众号的内容,我便持续花了很多时间看上面的一些小文章,这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迈入科研之门的小习惯,逐渐让我重新认识到科学的魅力,让我产生了“科学竟如此奇妙”的感觉。
大一上学期,我参加了由校团创主办的解密科研活动,这也是第一次来到校本部人体博物馆,还参观了众多实验室。如果说科学研究是人类解释未知、拓展已知、追求真理的奇妙旅程,那么这次活动就是我探索科学的第一步阶梯。
图1 参观实验室(左二)
图2 解密科研活动合照(第四排右四)
随后,趁大一寒假,我与舍友一起参加生化技能大赛,这也是第一次尝试写实验论文,虽遗憾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有点丧气,但这并没有打击到我,因为本来也是抱着积攒经验的态度来参加的比赛,我明白的,科研之路不可能总是一路坦途,你总要不断尝试,才能柳暗花明。
大二下学期我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加入了基础医学院免疫教研室蒋小滔课题组,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申报了2021年度大创项目——《构建Glypican- 3特异性CAR-NK及其治疗肝癌的效果研究》,并以省级立项。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还有耐心指导的老师,暑假期间,有幸得到了蒋小滔老师的指导并完成了论文的撰写。期间也遇到了各种困难与坎坷,比如英语写作,查阅文献等对从未写过英文论文的我来说都是极大地挑战,但我坚持不放弃,认真耐心,不懂就问的心态将问题一个个瓦解,经过指导老师的修改,文章最终在免疫学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 (影响因子7.561)上正式发表。
图3 大创团队小伙伴们一起讨论课题
论文的发表对我来说是莫大的激励,我也深知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不深厚,还需要不断前行,继续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在此,我也想对师弟师妹们说,永远不要停止学习新的知识,不管是掌握基础知识的运用,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还是训练英语写作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成功的到来才能水到渠成。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的分享——博学笃行,尚德济世。这句话也是我们的校训,大家共勉之。
上一条:学院第二次团代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