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生活 > 正文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博雅书院开讲“昆曲之美赏析”

[时间:2017-06-02 11:51:08] 来源:博雅书院 作者:刘肖琴、付星寰 摄影:吴湄、于恩泽

新闻摘要: 为积极响应文化部、教育部提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进课堂”号召,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书院文化内涵,博雅书院在近期开展了“文化大观园——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为积极响应文化部、教育部提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进课堂”号召,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书院文化内涵,博雅书院在近期开展了“文化大观园——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活动。5月23日晚,该活动第一站在顺德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活动主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之美赏析”。活动邀请到了广州五山昆曲社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孙珉担任主讲人,广州五山昆曲社的江南、枫叶等诸位老师担任表演者,通过《牡丹亭》赏析,昆笛示范表演、昆曲彩唱表演等,在初夏的夜晚为大家呈现了昆曲的唯美与儒雅,上演了一场清雅迤逦的文化盛宴。博雅书院领导、辅导员以及来自全校的众多同学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孙珉从昆曲的源流开篇,将历史的画卷铺陈在听众眼前。从明朝到现代,细数了昆曲的悠久绵长;从昆腔初创到俗雅争胜,道尽了昆曲的兴盛衰落。她谈道:“昆曲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元素融会贯通,构建而成的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宫殿。它是卓越的文学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结合。舞台上人物的喜怒哀乐全部通过深沉哀婉的唱词(文学性)和音乐旋律表达出来。”昆曲之曲谱和唱词均出自文豪大家之手,往往风雅韵致,情至格高,历代均为士大夫所好之事。为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昆曲的“音乐性”,五山昆曲社的何增莹老师还现场给大家吹奏了一曲“皂罗袍”。笛音悠扬婉转,绕梁不绝。


昆曲之美,美在其文学性与音乐性,更美在其缠绵婉转、清雅迤逦的水磨调。“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清圆,收音纯细。”昆曲讲究“字清”、“腔纯”、“板正”。“唱出的每一个字,都要分头、腹、尾三个部分,腔随字转,一字字,一声声,清晰宛转,细致入微,细到每个字分阴阳平仄,别头腹尾音,细到每个声音如丝般游动,不绝如缕,始终在唇喉跌宕起伏。”孙珉说。


在介绍完昆曲的基本情况后,孙珉对我国戏曲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汤显祖的《牡丹亭》进行赏析。她给大家介绍了《牡丹亭》故事的梗概:“《牡丹亭》表现了人性的苏醒,表现了以情抗理的人生理想和文人情怀”,凸显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样一种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赏析过程中还穿插有《游园》、《寻梦》、《惊梦》三场彩唱表演。五山昆曲社的江南和枫叶两位老师以灵绝的身段、清丽的演唱、温婉的动作赋予了杜丽娘、柳梦梅等人物灵魂,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及绚丽优美的词乐韵律在方寸大小的舞台上呈现了三场精美的舞台表演,凸显了中国昆曲灼灼其华、恒久弥远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表演令人如在梦境,全然忘我。


“百戏之祖”昆曲作为中国戏曲最为古老的代表性剧种之恶一,也是我国古典戏剧之集大成者,正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听昆曲,不进入昆曲的“园林”,怎知昆曲魅力无穷?孙珉说:“昆曲以其极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注定曲高和寡,但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却是极好的观众。将昆曲拉入我们的视野不仅有利于其保护与传播,更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医学这个注重人文关怀的学科里,艺术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讲座在精彩的互动环节后落下了帷幕。博雅书院将继续拓宽活动渠道,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其所蕴涵与传达的对于生命的理解与体悟,对于家国的认识与责任,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里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接续人文的教育功用。

阅读:

返回网站首页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马冈大道33号 邮编:528305

Copyright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管委会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