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猕猴
猕猴(Rhesus monkey;Macaca mulatta)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猕猴属,猕猴种动物。
(一)生物学特性
1、一般特性及生活习性
(1)猕猴体型中等且匀称,两眼朝前方,眉骨高,眼窝深,背毛棕黄色至臀部逐渐变深,为深黄色,肩及前肢色泽略浅,胸腹部浅灰色,冠毛向后,面部呈肉红色,尾巴约为体长的1/2,尾毛长而密下垂。
(2)猕猴是热带、亚热带动物,野生时群栖息于接近水源的有林区或草原。群居性强,喜闹,雌雄老幼几十只生活在一起,由直线型社会组成。群猴领袖即为猴王,是最凶猛,强壮的雄猴。猴群活动范围较固定,群体之间从不相互跨越。
(3)猕猴为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果实、嫩叶、根茎为主,有颊囊,可用来存储食物,善攀登,跳跃会游泳,大脑发达,聪明伶俐,动作敏捷,好奇心与模仿力强,有较发达的智力和神经控制。
2、解剖学特点
(1)猕猴具有一般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有爪,锁骨和胎盘。
(2)具有骨质环绕的眼眶,有三种牙齿和脱落更新的恒齿,有发达的盲肠。
(3)拇指与其他指头相对,指上有扁平指甲,雄性阴茎下垂,睾丸在阴囊内,雌性胸部有两个乳房,大脑发达,肺叶不成对,右肺3~4叶,左肺2~3叶,单子宫。
(4)有性皮肤,即雌性动物生殖器附近以及整个臀部,在排卵前期特别是排卵期呈明显的肿胀、发红,月经之前消退,青春期和年轻的猴最明显。
3、生理学特点
(1)猕猴性成熟雄性3岁,雌性2岁。月经发生之前会出现乳腺肿大,月经时最明显,月经后开始消退,有明显的繁殖季节。
(2)妊娠期165天左右,每胎产崽一个,极少两个,年产一胎。
(3)新生猴体重约0.4~0.55千克,出生后8小时睁眼,寿命为20~30年。
(二)猕猴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灵长目动物在亲缘关系上和人最接近,与人类的遗传物质有75%~98.5%的同源性,是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理想动物模型。具体应用包括如下几方面。
1、传染病研究 猕猴是某些人类传染病唯一易感动物,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B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疟原虫、赤痢阿米巴。在制备和鉴定脊髓灰质炎疫苗时,猕猴是唯一的实验动物。
2、生殖生理研究 猕猴等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殖生理与人类非常接近,月经周期亦为28d,是人类避孕药物研究极为理想的实验动物。
3、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电解损伤引起的猴震颤是目前筛选抗震颤麻痹药物最有价值的方法。猕猴对麻醉药和毒品的依赖性表现与人类接近,戒毒症状明显,且易观察,已成为新麻醉剂和其他药物进入临床试用前必须的试验。猕猴也是进行药物代谢、药物致畸等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
4、心血管疾病研究 猕猴等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性质和部位,临床症状以及各种药物的疗效等都与人类非常相似,适宜于进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
5、呼吸系统疾病研究 猕猴的气管腺数量较多,直至三级支气管中部仍有腺体存在,适宜于做慢性支气管炎的模型和祛痰平喘药的疗效实验。
6、器官移植研究 猕猴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RHLA)与人的HLA抗原相似,有高度的多态性,基因位点排列同人类相似,是人类器官移植研究的重要动物模型。
7、行为学和高级神经活动研究 用猕猴可建立各种行为异常动物模型,如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等。
(三)猕猴的饲养管理
1、饲养猕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笼养和舍养。检疫驯化群,隔离群、急性实验群用笼养,繁殖群和慢性实验群可舍养。饲养笼要配有锁,笼底下设废物盆,并使动物不能碰到。合理安置料斗和饮水器。房舍多样,内室设休息区,避风雨,防寒、外室供活动,采用露天封闭铁栏或网眼结构。所有笼、舍门应向内开。活动场所也可设置能攀登的架空金属杆,以利于活动。
2、对新入场的猴子必须进行隔离检疫,在完全隔离情况下进行检疫,至少要有一个月以上的检疫期,在此期间要登记、编号,做好临床观察记录和有关生理生化项目的检查,必须进行结核菌素实验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还应特别注意其他人兽共患病检查,另外还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平时被猴抓、咬伤要特别注意及时处理和治疗,工作时佩戴必须的防护用品。
3、繁殖方法以饲养方式而不同。群猴饲养不用过多管理,但繁殖率不高。舍养时1只雄猴配置3~12只雌猴。笼养时,等待雌猴月经后第11~17天,性皮肤肿胀最明显时转入雄猴笼,经过观察相合后,任其自行交配,交配后分笼饲养。交配后及时通过观察雌猴体征,月经、奶头变化,直检或激素试验,超声检查进行妊娠诊断。妊娠猴最好放入具有室内室外猴笼的猴房,进行单居饲养,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要捕捉,母猴分娩多在夜间。分娩时非遇难产不需人工护理。
(编者:田雨光,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