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院思政第一课:做自信自强中医药人,担守正创新时代使命

来源:  更新时间:2020-04-29  查看次数:[]

做自信自强中医药人

担守正创新时代使命

庚子新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可歌可泣的成绩。抗击疫情,充分彰显了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彰显了我国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伟力。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中方行动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疫情来袭,数万医务工作者,“去留肝胆两昆仑”、“不破楼兰终不还”,闻召而动,逆行向前,当属新时代最可爱最可敬的人。我校医护人员发出“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热血誓言,请缨一线,为医者仁心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民有痛,国有疾,疫情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成为中国抗疫方案的最亮点。作为一个中医人在自信自豪的同时,也应反思,如何转危为机,乘势而为,担负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

第一部分

望闻问切,扶正祛邪,

从硬核战“疫”中坚定中医自信

此次疫情防控,中医药第一时间上场战“疫”,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展现了实力,彰显了特色优势,在大疫大考中,又一次提交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一是望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是中医人的担当。国家第一时间调集中医药精锐,组建了5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湖北。全国有97个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参与了救治工作,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中医药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实施早期干预,首次全面管理一个医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诊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的硬核通行证。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中医负责的江夏方舱医院,实现了“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金银潭医院,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症患者,好转率达到83.61%。 “清肺排毒汤”临床观察显示:总有效率达到了97.78%,患者中无一例由轻症转为重症或者危重症。

“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是中医人的胸怀。病毒没有国界,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我国及时主动同世卫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抗疫情况,把最新版中医药诊疗方案翻译成英文。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跟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分享救治经验。中国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捐赠的物资包括中成药、饮片、针灸等药品和器械。选派中医师赴外支援,并一直与境外相关专家保持着密切联系。

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学院全体师生同心协力,一致抗疫。“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开展线上教学,开启25门在线课程,为1300多名本科生线上授课。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科普50余次,浏览量最高达1千多万;开展网上义诊,接诊患者达2900余人;岐黄学者李义凯团队推出原创的《新冠肺炎康复健身操》;南方医院、珠江医院中医科医生积极参加发热门诊。

周迎春教授开展疫情科普

黄仕营医师接受广东卫视访谈

贾钰华教授义诊 梁东辉教授科普

赖梅生教授科普 新冠肺炎康复健身操

学院有37名本科毕业生,奔赴湖北抗疫一线,有的担任医院院长,有的成为网红“湖北姑爷”,有的剪去一头秀发、有的以笔做枪记录正能量、有的网上连线向国外同行介绍抗疫经验。全院党员、校友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支持抗疫。

93级代方国



94级赵进军

95级韩丙超

95级赵毅

95级杨波 04级甄新现

06级秦思 06级王浩


中医药战“疫”规模之大、力量之强、参与之深,前所未有。

二是闻

决策声音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会议部署和调研中提及中医药,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孙春兰副总理,亦要求坚持中西医结合。

专家声音

张伯礼院士认为中医药对新冠肺炎防治可全程发挥作用。黄璐琦院士表示,中医药全面、全程参与防控救治,对改善症状、促进恢复出院等均有很好效果。仝小林院士指出,大疫是大考,应进一步树立中医自信,重新衡量中医在未来医学体系中的位置。钟南山院士同样认为,中医药在新冠病人治疗早期就需要介入。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临床一线西医医生反馈,中医药能舒缓患者情绪,对西医较难管理的症状有奇效;中医药可治小气道痰液堵塞,对患者后期恢复有帮助。

患者声音

一次疫情,让无数惧怕中医、远离中药的普通大众,逐渐接受、理解,甚至爱上中医。患者从“我是中医黑”到“中医,我服了”的转变例子不胜枚举。一位本来排斥中医的重症患者,在中医治疗好转后,当医生来查房时,喊出了:“你们可千万别减我的中药!”。

媒体声音

中国中医药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乎所有国内主流报刊,都第一时间、全方位、多角度详细报道了中医药防控疫情的举措进展。央视《新闻1+1》、《焦点访谈》、《中华医药,抗击疫情》特别节目、央视总台“全球疫情会诊室”等,制定专题节目,介绍中医药抗疫。

中医药战“疫”受政府重视、专家认可、老百姓欢迎、媒体关注,前所未有。

三是问

疫病身史

此次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具有发病急骤、症状相似、病情较重、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

历史战役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大疫”超过200次,中医药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抗击瘟疫的战争史。从内经、伤寒到瘟疫、温病,中医药形成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多种辨治体系,创制了大量经典名方。清肺排毒汤,正是由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4个经方演化而来。

现代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更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屡获奇功。蒲辅周老先生以三仁汤、白虎汤等辨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获奇效;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非典”创下了无一例死亡,无一例转院,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三个零”传奇。

每一次面对陌生病原时,中医药都能凭借独特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战胜病魔。

四是切

循证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新冠期间,登记的中国临床试验229项,中医类的有82项,占35.9%。张伯礼院士对800例新冠确诊患者进行证候学调查分析,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科学指导。国家对已经纳入诊疗方案的中成药和方剂,临床疗效同步观察研究,提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的“三药三方”。还有其他一批口服药物和注射剂也同时纳入了临床研究。

中医病机

现代机理

张伯礼院士团队研究发现:连翘败毒片、清瘟解毒片等能抑制冠状病毒;清热感冒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抗细胞因子风暴作用较好;八宝丹、清金止咳化痰丸等具有较好抗肺纤维化作用;宣肺败毒颗粒具有避免或缓解细胞因子风暴,多靶点保护肺脏作用。同时开展抗新冠病毒中药活性筛选研究,发现黄芩、桑叶、诃子、菊花、紫苏叶、金银花等具有较好抗新冠病毒活性。钟南山院士团队最新研究证实连花清瘟胶囊在体外试验具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

现代中医治病不仅依靠临床经验,更有临床循证和现代科学实验依据。

第二部分

辨证论治,审证求因,

从社会质疑中理性反思自强

中医药抗击疫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科学最共通的地方不是理论和方法,而是可以自由表达各种意见的氛围。中医学以科学为基石,也应在怀疑和反思中前行。面对争论,我们要坚持科学态度,辩证分析,实事求是、理性思考。

一、客观评价中医与西医的作用

新冠疫情,对中医、西医均是挑战。在对新冠病毒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依靠经验,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具有明显抗疫优势。但不可否认,西医在传染病防控、医疗救治各环节的训练有素以及患者重症、危重症阶段的生命支持等,也不可或缺。基础实验对病毒起源、基因分析、疫苗研发、影像和病理诊断等对正确认识及截断新冠传播也至关重要。正是中西医两种力量的汇聚、携手、结合,最终锻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中国方案。


二、理想引导中医粉和中医黑

随着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凸显,一些“中医粉”,扬眉吐气,沾沾自喜,过分夸大中医作用,如“中医完胜西医”、“中医吊打西医”等,甚至流传中医包治百病的怪论。而各种“中医黑”,一如既往的傲慢与偏见,打着科学的旗号诋毁中医,认为中医是伪科学,或将中医治疗效果归结为心理安慰。对于“中医黑”,中医人要保持自信和定力,相信凭借越来越多循证依据或现代科学实证,中医会赢得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而对于一些极端“中医粉”或“神医”,必须要保持高度警惕。他们过分吹捧中医、盲目自大,对中医发展并不能起到任何正面作用,甚至贻误病情、谋财害命,毁坏中医千百年来积累的口碑。

三、辩证分析专病专方和一人一策

此次疫情,出现了包括清肺排毒汤等全国通用专方,也有诸如广州“肺炎一号方”等区域专方,还有根据不同人制定的“一人一策”。

疫病爆发突然,感染人群多,治疗时间窗短、致病源相同等特点,综合分析中医治则,推出有效通用的专病专方,利于快速推广普及,为疫情控制争取时间;也弥补了各地中医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但千人一方难以兼顾万千变化。对于特殊体质人群或特殊气候地域,实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一人一策,则灵活多变,精确辨证,精准施治,提高疗效。当然,这也存在对医生水平要求高、质量标准难把控等问题。中医的精髓在于把握“度”,在疫情防治中,既要充分借鉴专家共识、专病专方,也要三因制宜、辨证论治。

四、科学整合中医经典和现代医学

本次疫情,再次证明中医经典的魅力,国家推荐的三方,均传承了中医理论的精华,由多个经典方剂组合化裁而来。但中医不能故步自封,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历史上中医药的发展,从来都在于它的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张伯礼院士表示宣肺败毒颗粒,就是中医古代的验方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既吸收了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千金苇茎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4个经方,又根据现代中药组分库数据,选取了现代研究对冠状病毒抑杀作用最强的虎杖和马鞭草。

第三部分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在发展中医中践行大医精诚

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中医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千百年来既代代传承,又以包容的胸怀、创新的态度不断发展。

传承中华民族精华 厚植中医中药情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文化知识与经济社会资源,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文明的哺育与熏陶,她根植于中华文明深厚土壤中,具有中华文明的厚德仁爱、尊生敬命、仁慈隐恻等文明内涵,体现在以人为本、仁心仁术。中华文明的滋养是中国人灵魂的支柱,根植其中的先进中医药文化,更是中医人前进的方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中医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弘扬中医药先进文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培根铸魂,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大医精诚,把个人理想、个人信念、个人奋斗,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梦的伟大事业征程中。

夯实中医经典功底 坚守中医临床思维 

经典的魅力,在于亘古恒新,永不褪色。纵观历代医学巨擘,无一不是熟读经典,精研经典,而后验之于临床,反复琢磨、参悟、提高,最终成就一代名医。中医临证,从核心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到“治未病”的未病防病、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拥有一套完整疾病防治观。独特的中医临床思维决定了独特的临床疗效。中医人,应加强中医经典研习,坚持自身理论体系,不可削足适履。要加强临床实践,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坚持中医思维,辨病与辨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借鉴现代医学科学 中西结合协同发展

开放包容、探索创新、追求真理,是中医学作为自然科学属性的本质要求。古代中医药除了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外,同时吸收了古代天文学、农学、植物学等当时先进知识、技术,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亦受到印度、波斯、西域诸多国家医学的影响,乃至后期金元四大家的医学争鸣,温病学派、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创立,无一不表明中医药学善于吸收其他学科、其他民族医学的精华,同时又不断追求理论创新与临床突破。医学是人学,研究人体生命,无分中西。屠呦呦从青蒿截疟,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说明中医药这一古代科学瑰宝,借助现代医学科学,才能散发出最璀璨的光芒。中医人,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学科框架,广泛借助现代学科最新方法与成果,为我所用,在交叉、碰撞、融合中获得提高、发展。

结语

2020年,美好还在奔来的路上,虽没有期待中的圆满,但是幸福一定不会缺席,疫情也终将退去。希望大家能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秉持“愿修妙手守健康,身入岐黄终无悔”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做到“自信、自尊、自觉、自强”,担负起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 中医药春天来了,中医人必将大有可为;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医人必须要有大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我们中医人一起奔跑,让青春在与时代奋斗、同频共振中,绽放绚丽之花。

上一条:三临开讲思政第一课

下一条:护理学院思政第一课:最美赞歌献给党、献给平凡英雄

关闭

南方医科大学 ( 粤ICP备05084331号 ) ?2013 s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