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突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从群众、基层和企业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中找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对于促进党和国家政策真落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以及持续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更是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根本路径。当前,要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探索符合广州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基层的责任与能力严重不匹配。现有管理体制突出了基层政府及村(居)委会的属地管理责任,大量事务向基层下沉,但相应的事权、经费等却并没有相应下放,基层人员编制也严重不足。越到基层,事务越多,责任越大;但是基层的管理权力有限,资源也少。其结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基层的能力与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不相适应,“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
二是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互动有待加强。社会治理需要有效的政府、有活力的社会和有效率的市场协同配合。目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还不完善,过于突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有待深度激发,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不足,结构和布局还不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度还不高。
三是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及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行政化”,基层党组织运作方式“科层化”,党员参与基层治理“被动化”。
四是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有待提升。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思维在基层还比较普遍,难以适应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和各类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的治理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往往“一刀切”,较少考虑不同区域居民群众的需求差异;对群众需求的回应还不够敏捷,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政府工作的纠偏功能还有待加强;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依然不足。
找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
进一步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将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的政治引领和对居民群众的教育引导作为工作方向,健全对基层党组织的考评体系,逐步将基层党组织从繁杂的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抓党建、抓治理与抓服务上。继续深化街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党建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并通过建立系统培训、资格认证、业务督导等工作体系,打造专业化的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同时,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以网格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为骨干凝聚各种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扩大党组织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新兴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的覆盖率,不断提升覆盖质量。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主导,完善共驻共建、互联互动机制,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等有机融合,充分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协同解决社会问题。建议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由街道党工委制定“需求清单”,辖区单位党组织提供“资源清单”,在瞄准群众需求、找准对接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以项目化形式推进辖区单位共抓基层党建、共推基层治理和共做精准服务。
增强基层党委政府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的能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鲜明导向,推进基层治理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使党的基层工作始终以服务群众和群众满意为目标。进一步促进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各种力量在基层集聚,通过优化基层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把更多的主导权交给基层,并配套完善责任清单、督查问责、资源下沉等工作机制,提升基层政府的回应能力。同时,建立以居民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基层工作考核机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突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从群众、基层和企业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中找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口,系统梳理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清单”,通过集中调研及分类试点等方式,逐一攻坚克难,并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向全市推广。
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精准化、科学化水平。一是完善实体化运作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在街(镇)建立网格化指挥中心,各村(居)设立网格化服务站;科学划分三级网格,在基础网格中按照“一格一员”的标准配备专职网格员;组建专门的网格化队伍,配备专职网格员,并实行专兼结合;制定入格事项的标准,精简入格事项数量,并制订易于操作的工作手册。二是理顺网格化运行机制,强化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作用。整合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综治网格信息系统,统一使用“标准作业图”平台处置网格事件,并与“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互联互通;严格执行“采办分离、闭环管理”的工作流程;强化工作督导和考核,确保网格员履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