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以“大南医”理念为引领,以“一院一策”为路径,主动深入参与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创新附属医院建设发展机制,建设有情怀、有格局的大学附属医院。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3所,共展开床位13000余张,年诊疗量超过1500万人次。学校移交广东省时,仅有附属南方医院、珠江医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2011年以来,通过政校合作共建、整体划转建设等形式,新增直属附属医院9所,有效拓展了办医办学空间,有力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坚持统筹协同,着力加强对附属医院的引领
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大南医”理念下的附属医院协同发展模式,着力建设附属医院命运共同体,打造共同的文化与价值体系,努力追求资源共建共享和效益最大化。学校重视附属医院顶层设计,将各附属医院建设置于整个学校的资源体系中谋划发展、统筹建设,强调附属医院建设由“医院建医院”转变为“大学建医院”、由“医院各自发展”转变为“协同合作、互利互促、共同发展”,坚持统一品牌、统一布局、统一配置资源,坚持统筹协同、多元分类、规模提升,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互为推动。在“大南医”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进一步理清大学和附属医院的职责、权利与义务,成立了医院管理委员会,为附属医院建设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对附属医院建设情况进行督导评价,对附属医院建设发展重大问题进行论证和审议。2019年,学校开创性地建立了附属医院院长联席会制度,以召开轮值会议的形式,在充分发扬民主自治的基础上,针对附属医院发展的共同问题、共同事务及协同合作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建议和处理方案。全面加强附属医院党的建设,定期开展附属医院民主生活会、大型公立医院巡查工作,落实巡视整改要求,督促附属医院落实党的各项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促进附属医院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相融合。定期开展医院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医院工作会议等全校性会议,凝练附属医院协同发展共识,督促落实各项发展任务,加快实现发展目标。通过政校合作共建理事会、联席会形式,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促进共建型附属医院可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学校专设机构医院管理处牵头定期举行专题会议,建立定期沟通会晤、交流共享机制,指导各医院科学制定章程,加快现代化医院管理建设;定期对附属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感染等进行督导检查,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学校召开医院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
坚持分类融合,着力优化附属医院的结构布局
学校牢牢把握解决群众就医问题这一核心要求,把提升医疗技术、提升服务能力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作为主要目标,借力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卫生强省建设部署,积极参与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和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强两头,抓协作,着力探索龙头综合医院建设一流医疗高地、专科医院以“直营店”模式托管专科、新建医院“管办分离”的附属医院集团协同发展模式,努力建设具有“顶天立地”特色的医疗格局。
龙头医院“登峰”发展,打造国家一流医疗高地。学校“强实力、建高地、冲高峰”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大病不出省”树立典范。学校附属南方医院在国内权威排行榜位居全国第15-20,现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单位、国家疑难病症(肿瘤)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单位、委省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诊疗中心和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基地,拥有器官衰竭防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慢性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和广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附属珠江医院现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是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联合建设单位,国家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单位,广东省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目前,学校正在集聚全校资源,以南方医院为龙头,打造国家综合类区域医学中心;加强辐射引领、促进强强联合,充分整合南方医院、珠江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附属医院及省内相关医疗机构强势学科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创伤、传染病、肾脏病、血液病、消化病、神经医学、皮肤病以及中西医结合等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先后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
南方医院启动广州肾脏病医学中心建设
创新政校合作共建模式,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验田”。学校始终遵循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始终贯彻大学“服务社会”的基本宗旨,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大学附属医院引领辐射作用,始终坚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办院方向,创新校政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形式,积极参与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等地的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了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办院模式。
——“南医三院模式”。接收只有150张床位、190多名员工的企业医院广州邮电医院,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定位于打造以骨科为特色的专科优势明显的综合性三甲医院,通过引入以南方医院、珠江医院专科团队和管理团队,迅速实现了医院的转型升级。现已成为三级甲等医院,“广东省骨科医院”和“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展开床位达1500张,形成了以骨科为龙头,妇儿生殖学科群、危急重症医学学科群、泌尿系疾病学科群、神经医学学科群等4个优势学科群共同发展的格局。承办了世界骨科大会,成为SICOT中国部落户单位,在国际上叫响了南医三院骨科品牌。全国政协常委、原卫生厅厅长姚志彬称赞南医三院是 “国有企业医院成功转制与发展的典范”。
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医院”揭牌
——“中西医结合模式”。整合中医药学院学科团队,改建原广州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创建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成功植入南方医院肿瘤团队。现已成为一所“西医为基础、中医为特色、中西医结合为优势、肿瘤学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国家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广东省“中医药强省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全力打造建设以中西医联合查体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中心暨国家治未病中心、国家和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传统疗法与康复中心等中医特色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指出,乘着中医药发展的东风,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医院走出了一条西医学校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新路子,开创了聚焦重点病种推进中西医优势叠加的新模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一行到中西医结合医院调研 ——“南医五院模式”。与广州市政府共建,整体接收从化中心医院,组建第五附属医院,率先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创新组建依托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集团资源的区域医联体,成为省内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先行者之一。通过专家帮扶、学科植入等措施,举全校之力迅速提升了医院水平,共建三年余即建成三甲医院,填补从化区域没有三甲医院的空白,初步建成广州北部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充分发挥医联体网顶作用,当地医保参保人转往外地就医的数量逐年减少,从接收前的4%现已降至0.15%,助力当地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荣获“全国医联体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成为医科大学助力县域龙头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参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典范。
第五附属医院获评三甲医院
——“深圳医院模式”。与深圳市政府共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积极探索建立“管办分离” 管理体制,医院建院之初,就执行去行政化、去编制化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院长负责制和全员聘用管理,以事定岗、以岗定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推行了精益流程改造项目,施行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医院医疗业务迅速全面展开,多个“三名工程”团队全部入驻,开展了大批高难度的手术,如深圳市首例自体肺移植,协助港大医院行ECMO手术,开展冠状动脉搭桥和二尖瓣置换术,成功救治了颈椎外伤高位截瘫患者等,为深圳“大病不出市”作出积极贡献。在2020年深圳市61所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4,多次在全市公立医院患者综合满意度排名前三。开业几年来,医院已具备三甲医院服务能力,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与“南医大速度”有机融合,被原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领导誉为政校合作推进现代医院管理体制、践行公立医院改革的典范。
深圳医院开展系列高精尖技术 ——专科医院“直营店”模式。整体接收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深圳口腔医院,从供给侧发力,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与高端医疗,把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领参与医疗美容、口腔正畸、健康体检等非基本医疗服务市场拓展与发展。着力探索国家级水平专科托管创新发展模式,口腔医院分别与顺德医院、第五附属医院共建顺德口腔分院、从化口腔分院,皮肤病医院与南海医院共建皮肤医学中心。以口腔医学院(南方医院口腔医院)、口腔医院、深圳口腔医院为重要支撑,有序推进深圳口腔医院(坪山)筹建、开业工作并快速打开发展局面。以专科医院“直营店”模式托管专科的探索已迈出坚实步伐。
口腔医院、皮肤病医院、深圳口腔医院成建制划转签约仪式
——“顺德医院模式”。与顺德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将其纳入大学直属附属医院运营管理,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以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改革、使命的丰富和拓展、医院发展平台和资源更加丰富的“三变”和医院公益性质不变,医院产权不变,医院服务宗旨不变的“三不变”为合作共识,促进“大病不出县,大病治得好”、老百姓家门口获实惠。学校通过人才延伸、技术延伸、平台延伸、品牌植入、学科植入“三延伸两植入”,持续输送优质资源、参与医院共建工作。通过政校合作,顺德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DRG学科建设综合指数居广东省区级人民医院首位,全力打造珠江西岸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通过国家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认证,搭建了区域复苏中心、急救平台和糖尿病医防联盟,大幅提升了当地重症疾病救治成功率,同时有效降低重症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以“政府投入+高校输入”两大途径快速提升县域医院能力的政校共建新模式在顺德落地生长。
南方医科大学国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顺德医院揭牌
——“南医七院模式”。接受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委托,全面接管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及辖区全部社区医疗机构,并于2020年5月升格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为广佛同城接壤区300万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医疗卫生保障、健康管理服务。依托新型“全科医学+”医共体建设,建成以全科医学为基础的区域全人口大队列研究平台、0-100周岁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组建里水镇区域医疗联合体,以五个“一”为建设路径:树立同一个健康镇工作目标、指定同一个法人代表、打造同一个区域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同一个健康服务网络、应用同一套绩效考核方案。大学深度参与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探索“基层区域卫生与健康综合服务”模式已在南海初步形成。
第七附属医院牵头建设“全科医学+“医共体
“点线面网”结合,
着力探索医科大学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分级诊疗新模式
学校牢牢把握解决基层群众就医问题这一核心要求,把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科研、技术、资源优势,着力建设以大学为主体,以直属附属医院为核心,以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为节点,以医教研双向协同为纽带,纵横互联的医疗服务网络。通过“点、线、面、网”结合的形式,既推动优质资源沉下去,又帮助基层资源强起来。
扶强基层龙头,以点带面,托起基层区域医疗服务面。学校把1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多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结成了附属医院战略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成员医院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联盟成员医院积极参与当地医联体、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带动了属地医疗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南方医院先后托管了燕岭医院、新塘医院、白云区人民医院、太和医院,在增城、知识城、白云区江高镇建设分院,与院本部实行一体化管理,优质资源直接延伸到基层;珠江医院与佛山三水区政府合作共建三水医院;第五附属医院、第七附属医院作为当地医疗体系的网顶医院,牵头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坪山总医院牵头建设深圳市坪山区医疗健康集团,统筹管理坪山区人民医院、坪山区妇幼保健院、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27家社康中心。非直属附属医院中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中山市小榄镇人民医院等医院先后成为三甲医院,成为属地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牵头建成了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牵头形成了“区办院管”的紧密型医联体等。
共建深圳市坪山区医疗健康集团签约仪式
构建专科联盟,串线结网,织就基层医疗服务支援网。通过优势专科植入、延伸与集聚,创新专科联盟建设。珠江医院着力打造横纵相联、上下贯通的“珠江专科医疗联盟”,建成37个专科(专病)联盟,辐射19个省市自治区、300余家医院、800余个专科;第三附属医院成为“广东省县级人民医院骨科能力建设项目”牵头单位;口腔医院组建了“广东省口腔医联体”;皮肤病医院牵头省内多个地区的皮防慢病单位组成医疗合作联合体。在专科联盟的架构上,各项医疗服务有序开展,形成了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网络、儿童危重症转运网络、航空救援网等专业急救网络;“皮肤云”皮肤病诊疗、“小贝壳”乙肝孕妇管理、双向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协作网;医疗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和基层医疗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修培训结合的技术协作网络等。
珠江医院启动“珠江专科联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