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由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基地、广东省“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联合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机关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共同承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暨思政课建设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21位专家作主旨报告。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共计500余名师生参加大会。
上午的开幕式和专家主旨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映红、副院长曾楠和《学术研究》副主编罗苹主持。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教授以《二十大报告的教育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丰富和发展》为题,从三个方面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拓展了教育的系统思维,进一步强调了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一个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的开放体系,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持续追踪,不断加深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以《二十大报告中几个理论问题的解读》为题,以朴实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对党、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导作用的根本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背后的发展逻辑、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等重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为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进行了系统地阐释。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相伴相随,一体两面。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利于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大文教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法治视野》为题,用一种历史的眼光,从法治的作用、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法治面临的重要任务等三个方面,对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进行了深刻阐述。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对“六个坚持”“七大思维”作了独特而深刻的阐释。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陶文昭教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材编写者的视角,对“三个时代课题”“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两个结合”“六个坚持”等二十大报告有关理论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和阐释。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美东教授以《现代化困境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题,揭示了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主要面临的困境,阐述了中国人类文明新形态战略理论设计的优越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制度设计、指导思想上,迥然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明形态,具有光明、宽阔的发展前景。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渠长根教授从红色文化的渊源、红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红色文化的功能意义三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和红色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地阐释,指出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高度、新高峰。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熊晓琳教授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思政课作了分享解读。她以本科的几门课程为例,对如何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作了生动深刻的阐释。对进行融入的三个具体办法:作为理论的融入、作为素材的融入和注重精神的涵养,也进行了详细展示。
下午共有12位专家作精彩的主旨报告,分别由《广东社会科学》主编李振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传仓、《岭南学刊》编审武晟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教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特’在何处”进行了系统阐释,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是对资本逻辑推动的西方现代化所造成的若干问题、人类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共通问题提出的一种中国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教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突破与创新作了探讨。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原创性重新标识了现代化的内涵,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先验逻辑;以其兼容性改写了现代化的理论架构,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矛盾与悖论;以其开放性书写了现代化的新范式,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排他性。
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教授从“为什么能结合”、“从哪些地方结合”、“如何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思考。她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理直气壮地去挖掘和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也是思政课建设的一个最终落脚点。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中源教授《以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进路》为题,从坚持科学治理、完善民主治理、聚焦依法治理、提升智慧治理四个角度系统论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有机成分、基础性工程和内在驱动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迪斌教授以《建构中国叙事体系的话语要素》为题,阐述了与西方话语体系相比,当前中国叙事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思路,指出构建新话语体系的核心是要努力从改革发展的大量事实和实践中去构建新概念体系,并提出了提炼新概念的三个途径。
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小龙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自己对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意蕴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价值选择,肩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使命。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丰清教授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以深厚的党史学功底,从历史维度围绕如何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早期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关于现代化的方法三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作了深刻阐释。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成飞教授从讲什么和怎么讲两个角度,阐释了自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一些思考。他指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要做好“五个牢牢把握”,要把大会主题清楚,把成就讲足,把形势讲透,把理论讲透彻,从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理论自觉。
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揭晓教授以《以“大思政课”推进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为题。他认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给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大思政课平台、加强集体备课、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等四个方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推进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继红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面向》为题,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国家安全的内容叙述,对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要强调国家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安全要怎么做等三个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述。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教授围绕“两个结合”对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作用进行深刻阐释。她指出,“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表彰和文化表彰,拓深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促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塑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尚旗教授从四个维度对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这个命题进行了探索。他强调,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要服务于提升我国文化的需求软实力,这需要政府、民间组织和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必须要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专家学者们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作了主题鲜明、维度多样、视角独特、观点新颖的精彩报告。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表示,专家的报告政治站位高,理论视野广,思想性、政治性和学理性强,富有感染力、说服力和亲和力,帮助参训人员深入学习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入脑入心;马院教师认为,通过专家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的多维解读以及对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方法指导,消解了许多理论困惑和教学难题,让人豁然开朗、受益匪浅。老师们在思政课教学中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守正创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在加强教学效果上下功夫,以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