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挑战杯 南方医科大学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细则(试行) 一、竞赛的基本方式: 参赛者以个人名义或自由组建团队方式申报参与本次比赛,并且在作品上交截至日前按照比
首届“挑战杯” 南方医科大学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细则(试行)
一、竞赛的基本方式:
参赛者以个人名义或自由组建团队方式申报参与本次比赛,并且在作品上交截至日前按照比赛章程中规定的形式上交个人(或团队)作品。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学生科协负责聘请专家担任赛事的评审以及问辩工作。评审与答辩相关工作完成后,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学生科协方将根据参赛者或其团队在各流程中的表现以及终审结果颁发相应的奖项,对于部分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作品,学校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每项作品数量不等的资金支持,由其作者开展作品完善与作品深化等后续工作。
二、作品分类:
本次竞赛共分甲、乙两个子项目:
(一)甲类:学生课外学术科学作品竞赛,课外学术科学作品竞赛下分Ⅰ、Ⅱ两类。
1、甲Ⅰ: 自然科学类学术作品(仅限本专科学生参加)
参赛的作品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字数在8000字以内。
选题原则参考
参赛者在选择题目的时候,首先要重视科学性的原则,不能选择违背自然规律的课题,同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感兴趣的题目。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新意,本大赛鼓励大家尽可能从别人尚未发现、尚未研究、尚未重视的方面去考虑选题,尤其要结合自己在观察、实验、调查、考察、制作和学习、钻研中所得到的新发现、新成果、新认识、新体会去选择题目。
2、甲Ⅱ: 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竞赛。
参赛的作品为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参赛作品的选题范围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文学、历史八个学科内。
参考作品要求:
鼓励参赛者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同时希望选题切合当前社会实际需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乙类:学生课外创新作品竞赛。
作品包括各种类型的发明创造,包括硬件制作和软件编写。作品要求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构思发明,运用现代化科技,制作精细,应用价值大。发明创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中所规定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指对产品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作品必须有原理构造介绍说明材料及图表资料。其中图表资料根据项目的需要,可以包括:外观图(手绘或照片均可)、结构图(手绘或打印均可)或者原理图(手绘或打印均可)。
1、创新作品将会参照以下四点要求评分:
A、科学性
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发明创造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选题与结论科学意义的合理性。
B、新颖程度
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没有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它方式为公众所知,没有同样的发明和创新技术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记载于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指该项研究论文的选题、立论有创意,有现实意义。
C、 先进程度
指发明或创新技术同申报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D、实用性
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便于使用和投产。
2、乙类根据作品制作的难易程度,学生课外创新作品竞赛下分Ⅰ、Ⅱ两类
乙Ⅰ: 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由于考虑到创作此类作品的工作量较大,投入成本较多,因此此类作品要求作者对其创造发明作出较为详尽的分析报告,并将着重点放于作品的可行性分析及应用价值分析上。
乙Ⅱ: 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此类作品的上交形式比较多样,可以是成品、半成品或者是作品描述分析报告。若参赛者所设计的作品在上交限期内仍处于初步构思阶段,参赛者可以以文本形式仅对其创新理念作总体诠释并对其作品作粗化描述。
三、作品上交方式:
参与甲类及乙I类比赛的参赛团队(个人)以电子版论文方式发送到邮箱,并将论文相应的打印版一式五份并附上原始报名资料,在指定作品上交时间内送至校团委办公室(校学生科协)。参与乙II类比赛的参赛团队(个人),若本团队作品有实物模型、成品或半成品,则可将模型、成品或半成品附上相应的论文、必要说明或相关资料在指定作品上交时间内送至校团委办公室(校学生科协),并将上述资料的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若本团队作品无实物形式,则参照甲类及乙I类作品的上交方式上交作品。
四、参赛资格
1、在比赛接受报名期间,凡南方医科大学所有在校中国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以个人名义或组建团队申报作品参赛,为保证答辩和评审工作顺利进行,每队必须至少有一名成员在2007年7月前在校。
2、本活动鼓励参赛者跨院系、跨专业、文理科搭配组建团队(仅限该年度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
3、所有参赛队伍必须由主要负责人填写《首届“挑战杯”南方医科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报名表》,并且经团队中所有成员同意后,按照本手册中附录中的报名方式递交至校团委办公室(校学生科协),校团委(校学生科协)将在接收到报名表格后的三天之内,根据参赛者所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每个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以确认报名成功。
4、本项比赛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创新,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本校老师作为本团队的指导老师,本项比赛将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予以指导老师以及该团队相应的支持。有指导老师的参赛队伍必须在报名时提交指导老师的相关资料,并由指导老师在打印版的报名表中填写相应栏目。
五、作品内容要求:
1、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团队申报作品。个人申报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申报集体作品除填写团队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其中一位参赛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
2、参赛作品可以是近年来我校学生完成的课外学术科技或是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不可作为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
六、参赛作品要求:
1、科学性。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并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发明创造要求过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选题与结论科学意义的合理性。
2、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本次参赛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参赛者要注意在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以及在深人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3、合法性。参赛作品不能是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有抵触的项目,也不能是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
七、作品评奖标准:
甲类:学生课外学术科学作品竞赛
甲Ⅰ.自然科学类学术作品(仅限在校本、专科学生参加,限定在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基于以下方面评分(满分100分)
1. 可行性(10分)
(1) 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量大小
(2) 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难易程度是否超出合理范围
(3) 课题选择是否有意义
2. 创新性(30分)
(1) 课题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
(2) 对所研究的课题是否有新见解
(3) 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3. 科学性和先进性(20分)
(1) 论文和报告的理论水平
(2) 论文和报告的学术价值
(3) 论文和报告是否处于该领域前沿位置
4. 实用性(20分)
(1) 论文和报告的实际运用价值
(2) 论文和报告的现实社会意义
5. 评委评审意见(20分)
对项目作出综合书面评价或就其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不足予以指出,并在20分额度内打下主观分。
甲Ⅱ.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两项比赛(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专业)。基于以下方面评分(满分100分)
1. 可行性(10分)
(1) 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量大小
(2) 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难易程度是否超出合理范围
(3) 课题选择是否有意义
2. 创新性(30分)
(1) 课题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
(2) 对所研究的课题是否有新见解
(3) 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3. 科学性和先进性(20分)
(1) 论文和报告的理论水平
(2) 论文和报告的学术价值
(3) 论文和报告是否处于该领域前沿位置
4. 实用性(20分)
(1) 论文和报告的实际运用价值
(2) 论文和报告的现实社会意义
5. 评委评审意见(20分)
对项目作出综合书面评价或就其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不足予以指出,并在20分额度内打下主观分。
乙类:学生课外创新作品大赛
乙Ⅰ.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成本较高的制作(只要求对其产品作较为详尽的分析报告,重点放在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分析)。基于以下方面评分(满分100分)
1. 可行性(30分)
(1) 考虑该作品本身是否可行
(2) 考虑该作品中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到位
(3) 国内是否已有同类作品且与本制作相比不具明显优势
2. 创新性(30分)
(1) 构思是否新颖
(2) 设计制作方法是否独树一帜
(3) 关键技术和主要技术指标是否有独特之处
(4) 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3. 科学性和先进性(20分)
(1) 设计是否合理、精巧
(2) 性能是否优良
(3) 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否具有较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
(4) 是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 评委评审意见(20分)
对项目作出综合书面评价或就其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不足予以指出,并在20分额度内打下主观分。
乙Ⅱ.指投入较少,且为生活便利或生产技术带来便捷的小发明。参赛作品可以是成品、半成品或作品描述分析报告文本。基于以下方面评分(满分100分)
1. 可行性以及实用性(30分)
(1) 考虑该作品中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到位
(2) 考虑该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3) 国内是否已有同类作品且与本制作相比不具明显优势
2. 创新性(30分)
(1) 构思是否新颖
(2) 设计制作方法是否独树一帜
(3) 关键技术和主要技术指标是否有独特之处
(4) 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3. 科学性和先进性(15分)
(1) 设计是否合理、精巧
(2) 性能是否优良
(3) 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否具有较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
(4) 是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 评委评审意见(15分)
对项目作出综合书面评价或就其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不足予以指出,并在20分额度内打下主观分。
5. 大众评审意见(10分)
作品通过展览的形式让大众评审投票,根据投票的结果按比例折成十分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