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专题活动
热点内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青年之声 > 正文

毒面膜:微商还是危商?

毒面膜事件不断发酵,杀熟经济好像变成了微商的代名词。有网友感叹,再也不相信代购了,也没朋友了。
    “毒面膜”事件不断发酵,“杀熟经济”好像变成了微商的代名词。有网友感叹,再也不相信代购了,也没朋友了。
    不知何时起,朋友圈出现“代购”这一行当,微博、朋友圈都被各式商品、代购信息刷屏,微博和微信变成了新的生意平台。众所周知,淘宝累积近1000万个卖家费时十年,而微商仅用了一年就完成了1200万卖家的积累。
    经过2014年的野蛮生长,微商正在演变成“社会现象”。所谓微商,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商业运营,依托于社交关系和熟人经济实现发展的商业模式,是电商在社交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衍生产物。而现今,毒面膜等事件的暴露,虚假的财富神话被戳破,预示着这个圈子的囧途。
    拉黑:一张面膜的距离
    据统计,微商们所谓的产品,70%以面膜等化妆品为主。因其低于市价几倍的价格,没有生产批号等相关手续证明,更没有大公司研发资历等原因,微商通过夸张的文案就可将其神话并受到追捧。
    90后海龟留学生周梦晗,就通过社交网络卖起了面膜。因相貌姣好,皮肤白皙通透,她的微博“坏脾气公子”的粉丝超过10万。在自己的圈子里,她成了“明星”,大家都称呼她为“女神”、“神仙姐姐”。有人气是前提,然后就开始“按部就班”地卖面膜,发展下线,壮大她的“事业”。
    在社交平台,周梦晗向人展示的个人信息是:家境富有,15岁远赴奥地利一所音乐学院求学,攻读长笛专业。对学业要求颇高,“一直很赶,想比别人早点毕业,以最快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成绩,每个阶段都在靠前的位置。”
    在富二代的光环下,她开始向粉丝们介绍自己如此漂亮的秘诀,就是用了自家的面膜。面膜的配方源自她认识的一位老中医,自己再找工厂加工生产。蚕丝是她从国外进口,因为时间仓促,公司在筹备中,所以包装简陋,但不久就会正式上市。所以现在优惠价,只要19元。她好像深谙营销之道,懂得如何利用资源,抓住买家心理,来寻找获利空间。
    但在今年2月初,这个“明星”销声匿迹了。一位面膜使用者在微博里开启了“坏脾气公子售卖三无产品面膜”的话题,称使用了周梦晗卖的面膜后,皮肤严重过敏。随后,众多买家开始投诉。目前,受害买家维权很艰难,工商部门以“案发不在本地”为由拒绝受理,不少人报警同样遭到“不在案犯地”、“找发货地”等理由拒绝。
    此前,周梦晗还多次保证她卖的面膜绝对不含重金属、荧光剂等有害成分,“出现问题照价赔偿100倍。”而这些承诺也随着她一起消失了。
    业内人士表示,美白祛痘效果好的面膜几乎都加了激素。专家称糖皮质激素属皮肤科常见外用药,具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用在面膜上,美白和祛痘效果明显;但会让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长期使用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甚至高血压。
    那么,一个素不相识的“白富美”,卖的是“三无产品”,交易方式是“直接打钱”,如此没保障的买卖,却能引来这么多人捧场埋单,显然是被网络营销的障眼法所迷惑了。
    在她们眼中,周梦晗不是一个普通卖家,她是家境丰厚的富二代、名校海归的优等生、会吹长笛的美少女、自主创业的励志姐。这精心铺垫的华丽包装,模糊了大众的判断力,让人产生这样的错觉:“她这么优秀,又怎会骗我?”甚至是“用了这面膜,我也能变成那样。”
    对此,有知名博主发布了一条长微博《谁买了朋友圈的面膜》,直指面膜微商之乱象:朋友圈卖的面膜,其实无人敢用,根本没有消费者,全靠发展代理,坑人赚钱。更有网友称“朋友圈拉黑指南:一张面膜就够了”。
    从朋友圈到生意圈
    随时随地刷微信,看朋友圈,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发现了商机的微商们就把微信朋友圈,从社交圈逐渐转变成生意圈。
    在这里,既是朋友,又是商人,这就是“微商”群体的双重身份。“微商”的数量也正因为朋友圈售物的高成交率、低成本和便捷性而愈发庞大。
    数据显示,中国海淘人数2013年已经达到1800万人,预计到2018年,中国海淘人数将达到3560万人,海淘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去年,我国网购用户达3.61亿,手机购物用户达2.36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这种新兴的购物形式。杨小姐告诉青年商旅报记者,因为国外东西价格便宜,朋友又有很多在国外念书,找他们代购就成了习惯。“即使卫生巾都是代购的,对于朋友的信赖还是高于淘宝的皇冠店。”但毒面膜事件的确也让杨小姐大吃一惊,“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坑朋友赚钱,真是醉了。”
    朋友圈里除了自己本身的朋友,朋友圈里还会出现一些朋友的朋友。那微商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目前,在微商中层级代理的模式是红利较大的一种。这种模式其实并不新鲜,不过是借助了新的社交工具之后的变种。即面膜厂商选择总代理,总代理发展下线的一级、二级、三级代理,层层发展下线,收取代理费。
    目前微商中的现状就是,做微商赚到的钱不是通过卖产品给消费者赚到的,而是通过发展下线而赚到的。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微信朋友圈营销”生态数据研究》显示,朋友圈营销虽然可以赚钱,但只是少数人能赚钱。
    该研究报告显示,在朋友圈里,产品以女性产品居多,面膜比例最大,占到32.8%;销售模式除直接卖货以外,还有32.8%的选择发展代理卖货。这其中,面膜的确占到了最大的比重,也无怪乎网友感叹“朋友圈被面膜攻占了”。
    据悉,朋友圈大多卖面膜是因为一方面面膜的利润比较高,另一方面面膜不存在尺寸等问题,方便囤货,品牌选择多且容易炒作,女性市场十分庞大。
    在这个靠“杀熟”才能生存下去的微时代,朋友圈自然沦为生意场的第一阵地。
    缺乏监管是病因
    经过一年多的野蛮生长,微商从业人员从1000万激增到2000万,短期暴增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面对外部的质疑,微商整个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诚信危机。
    议及微商泛滥,侵权欺诈的乱象时,许多人都谈及了监管责任。然而,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要求产品标注生产厂家地址、生产日期、许可证号等信息,本身就是前期监管的重要环节,也应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保障和凭证。如果说,购买者本身忽视了风险,对于买“三无”没有痛感,那么再严密的监管,都管不住人性的弱点。
    在业界人士看来,要解决假货泛滥、退换货难等问题一方面平台要负起责任,加强自律和内部的监管。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加快转变观念,完善监管方式,网络购物有很多新的特点,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不完全适用了,要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解决。只有平台负责,法律监督双管齐下才能让假货无立足之地。
    “微商发展起来,跟电商不完全一样,信息单向流动,不透明,带来很多问题,甚至带有传销性质,卖假货,社交圈不等于商业圈,如果真要把朋友圈作为商业圈,成为一个平台的话,就应该履行相应的平台义务,必须有一个环节是实名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黄建华表示。对于“微商”这一新兴业态,上演最多的一幕就是“杀熟”,利用熟人关系、虚假宣传和信息不对称攫取暴利,如果消协组织做好微商监测,及时对消费者发出警示,则其手段将不得施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