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致敬老师】师者星辉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浏览次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药学院“我身边的好老师”征文如星火汇聚,折射育人者之光:或是实验台前的谆谆叮嘱,或是疾风骤雨中的撑伞守候,亦或深夜办公室不熄的明灯……在此遴选动人篇章展映,致敬耕耘三尺讲台的漫天星光。


祝语凌霄破晓光,

南天鹏翼展云裳。

医韬四海悬壶志,

老脉白云育栋梁。

师道巍巍承岐伯,

教风浩浩化沧浪。

师心皎皎如明月,

节韵铮铮若玉璋。

快意杏林栽橘井,

乐鸣韶乐凤翱翔。

——吕中旭

有的老师会在课间走到学生中间,问问大家最近的压力大不大;有的老师会在批改作业时写下一两句鼓励的话;还有的老师即使下课被同学围住问问题,也总是耐心解答,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离开。这些细节,或许老师们自己都已经习惯了,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大学生活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

大学里的老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们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也用真诚的关怀对待学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榜样,我才逐渐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分数,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有责任感的人。

作为一名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未来的道路还很长,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但我也相信,只要有老师们的指引和鼓励,我就有勇气一步步走下去。教师节之际,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更在生活的细微处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

成长的路上,能够遇到你们,是我的幸运。

——麦韵雪《教师节有感:温暖与成长》

在同学的目光下被指出问题,我难免有些难为情,但转念一想,老师肯主动停下来纠正我,不正是希望我能学会、能进步吗?这份念头让我很快调整好心态,跟着老师的提示继续操作。那节课后,我又在操作上犯过几次小错,可老师从未有过不耐烦,总是一遍遍示范正确动作,语气虽带着几分严厉,却让我想起“严师出高徒”的道理。这份严厉背后,藏着的是他对学生的用心与期许。

后来到了设计性实验阶段,实验要求我们自主完成,老师本可以减少指导,可他还是特地把我们召集到一起,反复叮嘱:“每一步都要细心,保持耐心,实验做太快是没有用的。”他特意提到:“有些女同学动手能力需加强,但态度认真反而能弥补不足。”说这话时他目光掠过实验台,而我明白这是含蓄的鼓励。带着这份鼓励,我沉下心一步步操作,尽管最终的实验结果不算理想,但我再也没犯过之前的低级错误,这份进步,比任何数据都让我开心。

临近教师节,我想对那位化学实验课老师说声谢谢。是他的严厉与耐心,帮我打破了对“动手”的胆怯;是他的默默鼓励,让我学会在不足中寻找进步的勇气。原来师者的力量从不是轰轰烈烈的教诲,而是在细微处的指引,像一盏灯,照亮我们在未知里摸索的路。往后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也会永远记得,曾有这样一位老师,用他的方式,温柔地推着我进步、成长。

——陈丹欣《实验中的师者柔情》

随着约定时间的到达,我怀着期待与一丝紧张,去到了学校食堂,与我的导师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初见。与我想象不同的是,我的导师并不是那么严肃的老师,反而看起来十分和蔼与和善,那满脸的笑容让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下来。

导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袋子的水果与小吃,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个香甜软糯的烤红薯。吃饭过程中,老师耐心询问了我们刚开始的大学生活是否还适应,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惑与难题,并为我们一一解答。在与老师交流的短短一小时内,我们的心情安定了不少,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这次跨校区的见面体现着老师对我们的牵挂与关怀,我们也在与导师聊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不同城市的温暖。导师的话语深深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了动力与方向,并树立了进入科研项目的努力方向与学习目标。

导师的温暖话语温暖着我们,饭虽简单,师长关怀却重如山。

——董佳仪《跨校区的那份关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声谢谢。谢谢你们在每一个清晨的守候,谢谢你们在每一道难题前的耐心,谢谢你们让我们这些孩子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师者如光,虽微至远。你们点燃的光亮,将继续照亮我前行的路。

——张泽宇《师者如光》

值此佳节,感念之情终难尽诉。我们感谢的,不仅是他们授予的知识,更是他们曾为我们打开的那个广阔、明亮、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他们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星辰,其光不耀于日月,却足以照亮我们一生的航程。⽽我们所能做的最好回报,便是带着被他们点燃的内心的光,坚定地走下去,成为一个更好的⼈,继而再去照亮世界的一角。

——曲怡霖《星辰与播种者》

大学里的有机陈老师已是花甲之年,有机化学的知识常常晦涩难懂,他却总能化繁为简,带领我们一步步探索有机化学的奥秘。记得上学期参加化学微视频大赛时,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尚未学到的提取实验,我们向他请教时,他语气平和,从反应机理到实验的注意事项,他一步步地向我们讲解,虽然涉及还未学到的知识,但经过他的指导,整个实验的脉络便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之后我也曾多次向他请教专业知识,他也总是温柔地娓娓道来,甚至很多时候在讲第一遍后我没听懂,他仍耐心地讲解直至我完全掌握。那一刻,我看见的不仅是一位教授,更是一位将知识视为生命的学者。

——孙晨鸽《无声处的惊雷》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做分析化学实验的窘迫,当时您在课上考察我们对实验预习的成果,您问了我一个“刁钻”的问题:为什么这次实验取3ml的稀盐酸,这个数据是从何而来?我看着实验预习报告册上从书中摘录的实验步骤,一时不知从何说起。3ml本是书上实验步骤中提及的溶液用量,让我解释一个课本上的数据来源,这好似有些“强人所难”。您似乎看出了我的窘迫,开始引导我思考这个题目,“换个问法,当你已知一个物质的物质的量,怎么去求与他反应的物质所需的物质的量”“那如何从这个物质的量得到溶液的体积”您带我一步步深入这个看似刁钻的问题的本质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实验预习的重要性与魅力所在。

实验过后,作为小组长的我在实验室看值日生做卫生,顺便及时将实验数据写到实验报告册上,却一时忘了时间,反应过来的时候,您已在我面前“怎么还没回去?”我本以为是实验室要更换实验器材,起身准备离开时您坐在了一旁的凳子上和我聊了起来。“实验就是要带着严谨的态度去做 ,分析实验更是讲究精密度和准确度。就比方说让你稀释一个溶液,你会用什么玻璃仪器去稀释?”思考了一会我便答“一定规格的容量瓶”看着您欣慰的笑,我便知道这是您心中的答案。“对的,容量瓶相比其他稀释仪器会更精确一些。对于要求精确的数据,我们应当去选择相应的实验仪器,而不是什么顺手用什么,这是我们实验的一个很基础却很重要的一个要求”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严谨的实验态度,早在这些细节体现出来。

更让我感念的是您对我实验的指导。对于之前的滴定分析实验,我时常没法把握好标准溶液的用量,您指导我可以采用“快滴,慢滴,逐滴,半滴”循序渐进的方法;第一次滴定时要慢慢来,滴一个大概的突变点,会更方便之后几次滴定终点的判断,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实验效率。在您的指导下,我实验报告的书写也有一定的改变。您教会我将数据整理致一个综合的表格里,便于数据的记录,也可以很好的避免表格内容的重复已经表格数量过多。

如今我实验操作越来越熟练,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越来越美观与严谨,也渐渐明白:分析化学不仅是测定物质的组成,更是在培养严谨的思维与踏实的态度。而这些,都是您在一次次指导中教给我的人生课题。

——俞晓娴《纸短情长,唯念师恩》

比分数更珍贵的,是田老师用行动教会我的:学问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解惑从不分场合时间。那些路灯下的讲解,那些写在便签的公式,那些雨中奔跑的背影,构成了我大学时代最温暖的记忆。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位总在赶路却从不敷衍的老师。她可能不知道,那些匆忙的黄昏里,有一个学生不仅学会了分析化学的知识,更懂得了什么是师者的担当。最美的教育,原来就发生在这通往校车的路上——那里有昏黄的路灯,有奔跑的身影,更有永远不会迟到的答案。

——欧澎《路灯下的滴定曲线》

您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园丁,始终为我们拓展成长的沃土。班级群里那些时常弹出的竞赛推文,是您用指尖传递的机遇种子。无论是专业相关的学术比赛,还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创新活动,您都鼓励我们多去尝试。

您是我们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守望者。记得刚入学时,面对全新的环境和繁重的课业,我们这群"萌新"常常手足无措。是您,在班级群里,用一句"孩子们最近都好吗?"的问候,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您从不具体追问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也不刻意检查某次小测的成绩,而是慢慢教会我们自我管理的重要。

顺德校区那顿热气腾腾的煲仔饭,成为我大一生涯珍贵的记忆。提前三天约您时,我还在犹豫时间的不合适,您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那天晚饭,砂锅里腊味的香气与米饭的焦香交织在一起。您先是亲切地问起我的学习的情况,鼓励我努力克服有机化学学习问题,当我小心翼翼地吐露"想读博当大学老师"的梦想时,您温和地鼓励我一鼓作气攻读博士学位,聊到最后,您动情地说;“我真的很希望能把我走过的所有弯路,得到的所有经验都告诉你们,帮助你们走接下来的人生路。”

——李雨瑄《春风化雨润无声》

看到老师正背着手,潇洒地在实验室里巡视,像一位观摩棋局的看客。我赶紧抓住机会举手:“老师,这个移液管……是右手拿洗耳球,左手握移液管吗?”她踱步过来,没有亲手示范,而是用目光扫了一眼我手中僵持的移液管和洗耳球,语气轻松地说:“你觉得哪只手更方便控制力度和抽吸?哪只手用来稳定?想一想,然后试试看。试错了没关系,吸多了就放掉重来,实践出真知。”

她的平和反而让我更加窘迫。我只能硬着头皮,凭感觉用右手握住洗耳球,左手去扶移液管。果然,笨手笨脚,第一次吸液差点就把液体吸进洗耳球里。但就在这试错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原来左手握管、右手操控洗耳球,力度和稳定性才是最好的。这个我本以为需要被“传授”的技巧,竟在自己狼狈的实践中被身体记住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以为自己要熬过去了,装置搭到最后,又出了问题。冷凝管下的牛角管直直地伸出来,正对着接收产物的锥形瓶瓶口。但牛角管太长,锥形瓶口又高,无论如何摆放,都和书上的标准图大相径庭。“老师,这个牛角管太长了,瓶口接不住,会滴到外面去。”我再次求助,期待着她会给我换一个更短的配件。老师走过来,只是斜睨了一眼我的装置,嘴角似乎还含着一丝笑意。她没有去拿新仪器,反而用手指轻轻点了一下那根倔强的牛角管,让它自然地倾斜了一个角度。“仪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她轻松地说,“它的方向难道是不能变的吗?斜着放,让液滴顺着管壁流下,对准瓶口不就行了?想一想,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是严格遵守‘仪器必须竖直’的教条,还是安全、高效地得到产品?”

这句话如同一个开关,“啪”的一声,点亮了我脑海中某个一直昏暗的区域。我突然明白,他所有的“不直接回答”,都是在把我往一个方向上推:从机械的记忆与模仿,转向真正的理解与变通。

那堂课,我的实验做得磕磕绊绊,最后收集到的产物少得可怜,但那种通过自己思考、试错并最终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无比充实。

潇洒的蔡老师,用她独特的“不教之教”,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真正的学习,发生在思考之后,发生在亲手实践之中。而这,是比任何具体的实验成果都更为珍贵的礼物。

——曹笑语《先思考,后提问》

在第一节课上,我对实验有着很多不解。而石杰老师在讲台上专注的讲解知识,本以为她并没有注意到我的笨手笨脚,可当她讲完后,就来到了我的身边,一边讲述着刚刚我的操作错误,一边指导我重新做实验,而帮助完我之后,又去了另一个同学身边。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她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操作,耐心的帮我们纠正。我切实的感受到了师者的孜孜不倦。

当我参与化学的比赛,或是化学学习上有问题时,我都会主动联系石杰老师。她不仅在比赛中担任我的指导老师,也解决了很多我的学习疑问。不仅是石杰老师,我也开始主动与更多老师联系,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帮助我很多。有的老师并不知道我是谁,来自哪个专业,我只是他们众多学生中的一员,但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感谢老师们对我们出自本能的帮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向每一位教师工作者表达我的感谢!

——袁千惠《致无私助力成长的人》

大一下学期,我陷入深深的迷茫。专业课程的枯燥让我怀疑自己的选择,转专业的念头日夜盘旋。那个深秋的夜晚,我徘徊在校园。最终我还是给马老师发去了消息“老师,我想转专业。”让我没想到的是,她没有预料中的严肃,而是以温柔和知性的口吻给我建议。那一晚的谈话持续到深夜。她没有直接告诉我该不该转,而是告诉我拿出一张纸,中间画了一条线:“左边写你热爱的,右边写你擅长的。”当我们一起分析完,我发现交叉点恰恰是本专业的深化方向。“主修你感兴趣的课程吧,”她的建议清晰而中肯,“人生不是简单的转向,而是在深入中拓宽。”,那般宁静而笃定。现在回想,那晚的灯光像暗海中的灯塔,而我是一叶找到航向的扁舟。

一年来,那盏灯始终亮着。为竞赛组的同学亮通宵,为每一个迷惘的我们亮到问题解决。同学们都说:“有马老师在,灯就亮着,心就安着。”她的灯光下,诞生了无数创新的方案,解决了无数成长的烦恼,也见证了我们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李呈北《那盏为我而亮的灯火》

我记得那时的天空很蓝,收到的百香果双响炮是前所未有的甜蜜与清凉,同学们的笑容灿烂,老师们和导员们顾不上自己擦汗,只是关切地穿梭在我们中间,一遍遍地询问“够不够喝?”,千叮万嘱地和我们说:“有任何不舒服一定要立刻休息,不要硬扛。”

那一刻,手心的冰凉瞬间驱散了身体的暑气,而那份不期而至的、源于师长的细致关怀,却以一种无比温暖的姿态,永远地烙印在了我们关于大学最初也最深刻的记忆里。它让我们这群刚刚离家的“小吐司”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学院”二字所承载的,不仅是严谨的学术殿堂,更是一个温暖的家。这份关怀本身,就是最生动的“开学第一课”:它超越了书本,用最质朴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为人师表”的爱与担当,启迪我们未来所从事的医药事业,其终极奥义永远是“以人为本”的赤诚与温度。如今细想,每一位老师都如同夜空中微亮的星子,他们以知识为火,以关爱为光,在我们迷茫的长夜里默默守护。正是这点点微星聚火,让我们不惧前行路上的黑暗与漫长。

师恩难忘,如明月沁我心。教师节将近,谨以此记向各位辛苦付出的老师们表达感恩之情!愿这点点师恩如星火长明,照亮更多学子的前行之路。预祝各位老师们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