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此二维码分享
又是一年教师节,去年的我在此时才刚刚迈入南方医科大学的校园,忙于新生活动,忙于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是在看到朋友圈和公众号上的教师节祝贺,才恍然想起“哦!原来今天是教师节啊!”猛然想起,又抛之脑后。
而今年九月,较之去年则更加忙碌,各种琐事使我有些焦头烂额,但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今年的9月10日教师节,一定要为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们,教导过我的老师们送上一声祝福。或许对于桃李满天下的他们,并不缺少我这一句简单的祝福;一声简单的感谢也无法道尽我对他们的感激,但是我能为他们做的很少很少,好像只能送上略显客套的祝福,以慰我心。
初入药学门,您拨迷雾;始识学科路,您引方向
基于药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在与老师见面之前,习保民老师的名字与他优秀履历,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见面之前,我一直不免好奇——老师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亲切负责”是第一次见您的时候带给我的直观印象,也是后来与药学院其他老师接触交流后给我留下的“刻板印象”。
10月底的广州摆脱了暑气,但四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仍有余热。我还依稀记得那天您陪我和另一位同学在广州本部校区的操场上走了6圈,边走边和我们聊天——聊药学院的历史,聊校本部的建筑,聊药学不同方向的学科特点......一遍遍问我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都可以问我!”,然后再耐心详尽地一一为我们解答。
您为初入药学领域的我们拨开了迷雾,以行业专业人士的视角为我们细细答疑解惑,让我对药学领域有了初步而又专业的认识。
临分别时,您说“有机会,我们顺德见。”我一直期待着。
果然在第二学期,机会来了——习老师来到顺德上课,我们再一次和您见面了。
再次见面时,您刚刚结束了课程,就带我们一起去吃饭。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刚上桌,话题就从课堂自然展开。还细心询问我们是否有没吃透的地方。聊着聊着,话题又延伸到未来规划,您耐心听我们说对专业方向的迷茫,轻声给出建议:“多尝试实践,慢慢就能找到自己的节奏。”说着专业,您也没忽略生活细节,转头问起我们的学习压力。一顿饭的功夫,既有学习上的指引,又有生活里的牵挂,让我们格外暖心——原来老师的关心,从课堂一直延续到了饭桌上的寻常时光里。饭后,我们沿着马路,边走边聊。晚风拂过,吹散了白日的燥热,也让聊天变得更自在。
这种情谊不只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关心更像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之情!在他乡感受到如亲人般的关爱与照顾何其难得!
每堂班会课,皆含关切;每次谈心时,俱藏惦念
如果说习老师让我对于药学院老师有了“亲切负责”的初印象,那么班主任刘孟华老师就再一次给我加深了这种印象。
从广州到顺德的路不算近,可每次班会,您总准时出现在教室——提前赶车、匆匆落座,把满心的叮嘱揉进班会的每一句话里,小到天气添衣,大到学业规划,句句都记挂着我们。
待班会结束,窗外早已夜色浓厚,路灯把您的影子拉得很长。我们望着您收拾东西的身影,总忍不住说“老师路上小心”,您却笑着摆手:“没事,你们早点休息,下次咱们再聊。”每次您转身离开的背影,都藏在沉沉夜色里。那趟往返的车程,是您为我们付出的奔波,也是深夜里最暖的牵挂。
那些没见面的日子里,您的关注藏在群消息的每一条回复里,您的支持融在竞赛提醒的每一个字里——没有轰轰烈烈,却用细碎的陪伴,给了我们最踏实的力量。
遇上各类竞赛,您更是比我们还上心。主动搜集赛事信息,在群里一遍遍提醒“这个竞赛很适合大家锻炼能力”生怕我们错过成长的机会。注重我们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还特意为我们召开了一堂班会课,介绍各种我们能碰到的学科竞赛。
曾以为大学的班主任,会像隔着一层淡淡的距离,少了初高中时的朝夕相伴。可遇见您,才知这份师生关怀从不会因学段而褪色。
您本有繁忙的工作,却总把我们的成长放在心上:跨城赶来开班会,在夜色里奔波返程;盯着班级群的每一条消息,不错过我们的疑问与分享;追着竞赛动态,为我们细细规划、耐心支招。那些您挤出来的时间,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牵挂,悄悄打破了我们对“大学班主任”的固有印象。
原来真正的关怀从不怕忙碌,也从不会缺席。您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学段,都有人在默默守护我们的成长,这份温暖,早已刻进我们的求学时光里。
以理性之拒,立治学度;凭暖心之语,鼓求学志
当遇到了张婷婷老师,药学院老师“亲切负责”的形象无法撼动地在我脑海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次见您,是在《无机化学》的课堂上。您剪着利落的短发,一走上讲台,便自带沉稳干练的气场。而您严谨又不失生动的课堂风格深深吸引了我,之前让我感觉晦涩难懂的知识也变得易于理解。
与您有更深入的交流是因为一次意外——
那次忘记无机化学小测,我攥着手机反复斟酌,才忐忑地给您发了补做请求的信息,心里满是不安。
很快收到回复,您清晰地说明规则,公平地拒绝了补做——没有含糊的迁就,却也没有半句责备。您反而耐心安慰鼓励我:“一次小测的失误不用太放在心上,把重心放在期末考试上,好好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就好。复习时别慌,先把我上课讲过的例题逐道吃透,课后布置的作业题也一定要熟练掌握,还有之前三次测验的选择题,你多反复翻看几遍,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对了,你小测的页面还能不能打开?要是能打开,哪怕不计分了,也建议你重新做一遍,看看哪些题还没弄懂、哪些知识点有遗漏;要是打不开,你可以问问宿舍里已经完成测验的同学,找他们拷一份题目,自己再认真做一遍,有问题随时来问我。”
没有苛责的冰冷,只有规则之下的体谅与期许。那一刻我才懂,老师的“不妥协”是对每一位同学的公平,而藏在拒绝背后的鼓励与指引,比允许补做更加珍贵。
其实我想感谢的老师远不止这些——还有和蔼可亲的陈金香老师,从新生入学的系列讲座到《无机化学》再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她每次的课堂总让我有种春风和煦的感觉,她爱列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例子,课堂氛围总是轻松活跃又能更好学习到相关知识;还有在《有机化学》课堂上严谨治学、恪尽职守的陈清元老师,我记得每次下课,他的身边总是围满同学对他进行提问,他也总是尽职尽责地认真回答,我记得当我向他问问题的时候,即使是语句模糊的问他一些细碎的知识点,他也能快速发现我不懂的地方,然后详尽的为我答疑解惑;还有会在《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加上“课程思政”板块的田新元老师,她从课程的化学思想中凝练出不同的思维模式经验,让我耳目一新,同时对于化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新角度的认识。
还有很多很多不同风格的老师,实在是无法一一列举他们的师者仁心。
行文至此,不由得有些担忧:我的文笔并不好,而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类赞美老师的词句数不胜数,我好像只能词不达意地用朴素无华的语句浅显描摹,无法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对于各位老师的感激之情。
而我所感恩的这些,也或许只是他们认为自己职责之内的教诲与帮助,并不会刻意去记住自己到底帮助了多少学生,就像你我都不会刻意去数每天吃了多少粒米饭一样,但我想我应该会永远铭记。
——2024级药学本科林雯
上一条:【致敬老师】我和我的本科生导师
下一条:【致敬老师】师者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