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院校+师承”中医药教育开创新路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9日 | 来源: | 作者:钟秋喜

       1月14日,在中医药学院第二届名老中医传承班第一次班会上,学院副院长肖炜,学院教研办主任孙晓敏为弟子们悉心解析了在中医学习路上可能遇到的学习,职业发展等问题。
 

       院校教育战略创举:老树新花,杏林盛事
       名老中医传承班是我校2013年增设的招生特色班,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二届名老中医传承班弟子的招收。名老中医传承班弟子遴选、培养均有严格标准。具体标准如:热爱中医。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修养和深厚中医理论功底,高度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中医经典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跟师学习。实际参与跟师门诊,查房,提早下临床。并必须在学习期间撰写大量跟师临床记录及跟师临证笔记;传承创新。按照中医学术发展的规律,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培养时间从入学第二学年开始算起,至毕业时结束,共计4学年。实行考核淘汰制度,对于无法达到考核标准的学生将予以淘汰。
       这一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更加客观地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特有规律,以此构建“现代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相互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将在培养过程中重素质、重传承、重经典、重实践,实施一对一的导师制,通过“精英化教育”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传承人才。

孙晓敏老师做传承班介绍.JPG

       中西医的取舍之论:开放包容,为我所用
       同学们在会上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同学反映专业课程安排十分紧张,中西医的课程分布让大家吃不消,仿佛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必须要做出艰难的取舍抉择。
       孙晓敏说:“作为一个临床的医生,尤其是一个现代化社会里的医生,几乎所有专业知识都是重要的,就知识本身来说,没有谁更重要。只有熟练掌握中西医两种体系中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个现代中医生发展要求。”同时她引用了一句历史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可以从西医中汲取养分。
       中西皆有所长,而中医有其独特的哲学精神,要辩证统一,入乎其内,超出其外。肖炜也建议弟子们抛弃学科的局限性,在高度还原中医精神的同时不拘泥于传统中医本身,吸纳各种现代医学知识。所谓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便是如此。但是,中医学生的学科负担重是客观存在的,除了努力刻苦来进行均衡,没有其他捷径可走,进行取舍之类的矛盾是不存在的。
 

肖炜副院长为弟子分享中医学习之路.JPG

        中医人才发展规划:仁心妙术,立志高远
        如何才算是成功的医学教育?什么样的中医生才是合格的中医生?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争论。
        肖炜着重强调同学们要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深入钻研经典。经典的魅力在于个人思想和临床经验将使读者获得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而中医学术层面的上升就在于此。
       他还谈到了关于医学人士的追求,关于南医大人的追求。要”“志存高远”,不要仅仅把医学当成一份普通的维持生活需要的工作。过于浮躁,计较一时之得失,会让自我发展设限。要将眼光放长远,要有踏实做事情的情怀,将医学当成一种事业来做,做一辈子。而大学是一个可以充分延伸舒展的时候,塑造自我应当成为一生的修行。他鼓励弟子们广泛学习,自由发展,走个性化的道路。更要学会学习,不断反思,而不只是局限于知识的记忆和考试的限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大学培养目标。
        也有同学对于最近出台的“5+3+X”政策表示困惑。肖炜表示,专科培训是以往没有经历过的改变,将对现有医学体系提出重大考验。但只要努力做到专业技能扎实,道德自律,综合素质充分发展,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有灵魂的医学人才,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