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贾钰华、李义凯当选第五届广东省名中医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9日 | 来源: | 作者:
近日,从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推动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激励全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省人民政府同意授予丁国安等80位同志广东省名中医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中,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贾钰华、李义凯当选第五届广东省名中医。
截至目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拥有全国名中医2名、广东省名中医9名。
贾钰华,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贾钰华出生于1959年10月,师承广东省名老中医关汝耀教授,从事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贾钰华在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方面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见解。其首次提出因地因时因人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观点,指出南方地区心律失常的特点是湿热为患,或挟湿挟热,并虚实夹杂,快速性心律失常多见痰、瘀、热、虚夹杂,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特点则是虚、瘀、痰并见;其所创定心方以丹参为主药,配以酸枣仁、三七、黄连、苦参、瓜蒌皮、麦冬制成,全方活血祛瘀、清心安神,祛邪而不伤正。其还提出虚瘀毒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病机制等学术观点,以益气活血解毒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并创建定心方三号,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疗效显著。贾钰华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得到了陈可冀、张伯礼、吴以岭等院士国医大师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疗效确切且取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与多项科研成果。
贾钰华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系统开展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血瘀证的机制研究。其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并善用疏风开肺方治疗咳嗽病、肺结节,威金利胆消石方、金槟排石汤治疗胆石症、泌尿系结石等内科杂病,临床经验丰富,深受患者赞誉。贾钰华还担任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临床(心血管)方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带头人,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常务理事、国际数字医学中医诊断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企业家健康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国家和省级学会职务。多年来先后承担三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得二十多项科研和教学成果奖。
李义凯,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李义凯出生于1962年11月,曾先后师承新医正骨疗法创始人冯天有教授、全国名中医石印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从事中医药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为首届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南方医科大学二级教授。
李义凯秉承王清任“敢于质疑,精研求真”的学术精神,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软组织疼痛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独特见解并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即“明确诊断,准确定位,优化手法,调骨治筋,精准治疗”。李义凯提出了以穴位为基础,以解剖形态学为依据的筋伤精准治疗模式,赋予穴位精细的临床解剖学内涵;对针刀的解剖学基础和安全性进行系列研究,纠正经验假设,避免操作风险,提高临床疗效;提出了以病变节段定位法取代触摸棘突偏歪的推拿诊疗模式和以形态学为依据的半脱位诊疗方式,并改良和创立了以弹性障碍区为依据的系列脊柱推拿手法。该研究成果在全国广泛传播与应用,极大增加了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疗效并减少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李义凯带领团队长期从事骨伤推拿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尤其是对中医正骨手法和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解剖与生物力学等方向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其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推拿正骨手法、针刀、中药等手段治疗骨伤科常见的颈肩腰腿痛、骨折脱位和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和致密性髂骨炎等风湿骨病类疾病。李义凯在临床诊治上诊断明确、治疗精准、取效迅速,深受患者赞誉。李义凯还同时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推拿科)负责人和广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推拿科)学术带头人,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推拿技术和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国家和省级学会职务。多年来,其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三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得科研、著作和教学成果奖等十余项。在人才培养上,主编如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等教材4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