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贯穿于其中的根本逻辑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的历史方位是由近代以来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确定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次解决的三大历史主题,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贯穿在这三大主题中的历史逻辑。从站起来的主题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是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竞争中落后了。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大机器应用为基础发展工业化时,我们仍然停留在农业为主导的生产方式上;当资本主义开拓全球市场、对外侵略扩张时,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历经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从富起来的主题看,建国后,“一化三改”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冷战格局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以先进的工业国为目标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抓住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机遇,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让中国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和开创性的成就,进行的深层次和根本性的变革,让中国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站在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而当今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也开始从工业化、信息化进入到智能化的新阶段。智能化作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综合性发展阶段,日益成为现代化的新形态和新方向。现代化进入到智能化阶段,为我国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转变、实现弯道超车式的赶超与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从强起来的主题看,面向21世纪中叶,如果能够推进与实现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强必霸的“修昔底德陷阱”,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和平与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主题变换,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融入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化潮流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间轴”上做出的历史定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要回答和解决的时代课题。作为理论逻辑,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个明确”之中;作为实践逻辑,社会主义现代化渗透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中。 从总任务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总任务,其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第一阶段,从二0 二0年到二0 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二0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主要矛盾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代替落后的生产力,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广泛而全面的需要代替单纯的物质文化需求,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出现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从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看,经济建设方面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美丽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作为21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看,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不仅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而且提出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发展战略,力争到二0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综观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理解十九大系列创新观点的一把“钥匙”,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