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女性家园 > 正文

马骊:工作,也是一种幸福

发布时间:2015-03-26 浏览次数:

“工作,不只是一种生存方式,当被别人需要的时候,也是一种幸福。” 这是我校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马骊在2012年9月,作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发言时说过的话。

马骊,中共党员,1971年12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前身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本科,2000年获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现任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分子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年来,马骊始终在教学科研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刻苦钻研、不懈奋斗、忘我进取,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也收获了一份份人生的喜悦。

两次胃出血、持续高烧半月仍不忘实验,被称为“铁人”

本科毕业时,马骊以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为第一军医大学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国家二类新药rhG-CSF的研发。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从一接触课题开始,她就以实验室为家,经常一做上实验就是一通宵。在实验的关键阶段,她甚至工作连轴转,几天都不休息,经常不能按时吃饭,两次因胃出血而住院。

付出终于有所回报,她发明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重组蛋白提取纯化新工艺,有效解决了基因工程产品生产的瓶颈问题。利用这项专利技术,她所在的课题组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发了这一新药,一次性通过了卫生部检定及新药评审,获得新药证书;并以1200万元转让企业,实现产业化,这项研究成果还获得了200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寻求更好的科研培训机会,马骊在考取博士后,离开了新婚的爱人,只身来到北京,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博士课题的研究。当时实验室的条件极其简陋,2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挤着十来个人。没有独立的实验台和座位,设备也运转不开,她只能在其他工作人员下班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做实验、看文献,熬夜成了家常便饭。有一次,她持续高烧、剧烈咳嗽半个月,但即便如此,她仍然坚持在实验台边,被大家称为“铁人”。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建立了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为基础的受体功能域研究新技术体系,研究成果获得200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广东省当年度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一等奖项目。

完成学业历程后,马骊谢绝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多次挽留,放弃优厚的待遇,按期回校工作,带领团队开展T细胞免疫识别与活化、抗结核感染免疫研究,获得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26项;申请发明专利13项,获专利证书7项;参编免疫学专著3部,发表论文120篇、SCI收录36篇。在个人取得成绩的同时,研究所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零开始,研究所成为创新教育基地

2004年8月,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2005年6月生物技术学院成立,这时的研究所只有马骊和一个刚毕业的硕士,两个人一同面对空荡荡的工作室,无人员、无经费、无设备。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曾偷偷掉过眼泪。但是,心底那份不服输、坚强、向上的意志和信念支撑着自己,不轻言放弃。

在马骊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研究所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具备了承担《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技术概论》、《免疫学进展》等多门课程的能力,并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使研究所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创新教育基地、生物技术本科和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基地;先后培养博士生7人、硕士生11人,其中南粤优秀研究生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人,南方医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优秀研究生3人、院士奖学金9人次,2人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她指导的5名本科生以全额奖学金被国际名校录取为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指导的4名八年制学生在读期间就发表了论文。

作为生物技术学院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马骊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自己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个人、标兵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她带领的党支部和研究所也先后6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单位。

母亲离世,留下无限遗憾

马骊是奋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学生传道授业、与同事悉心钻研,陪伴在亲人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在亲情与事业的天平上,她倾向了事业。

她总说自己不是个称职的女儿。2010年底,母亲被查出得了脑胶质母细胞瘤,当她忙完手中的工作,飞回郑州,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下了手术台,她看着母亲头上的纱布和绷带,眼泪夺眶而出。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妈妈该多希望在上手术台的那一刻是女儿握着她的手。2012年7月10日,母亲术后复发、颅内多处转移,13日晚上当她得知“珠江学者”通过时,第一时间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在电话里还说“高兴、祝贺!”。当她3天后修改完手里的论文回到母亲身边时,母亲已经不会说话了,父亲说,“高兴、祝贺”是母亲道出的最后四个字。8月28日,母亲去世了,给她心里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后悔。但她说,如果可以重来一次,自己仍然会这样做,因为她知道,母亲能够理解她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能够支持她为事业而做出的牺牲。

她说自己也不是个称职的母亲。为了有更多的精力工作,6个月大的儿子还没断奶就被送往郑州父母家,儿子什么时候长牙、什么时候学会走路、什么时候学会说话,都只能从电话中知道,一直到3岁才接回身边。有一次,她因为全身心投入工作,忘记了去接放学的儿子,孩子弱小的身体被雨淋得浑身透湿,当儿子推开办公室的门委屈地问:“妈妈,你怎么不来接我?”,顿时她无言以对,深深地体会到为人母不能尽责的愧疚。

“花时间去工作,这是你事业成功的代价;花时间去思考,这是你获得力量的源泉;花时间去学习,这是你智慧的基础。” 马骊非常喜欢这首小诗,也许这就是她源源不断的动力。她于2006年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011年被评为二级教授,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当选为广东省妇女“十二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