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ISCTE-IUL
葡萄牙高级工商管理学院(ISCTE)是公立的国家级大学、具备欧盟质量认证的研究型独立大学,一直以来,在主要的研究领域里名列葡萄牙大学中的前三名。为中国教育部承认学历和学位的海外大学之一。
葡萄牙高级工商管理学院(ISCTE)2011年最新欧洲顶尖商学院排名第七,世界顶尖商学院排名第十九。葡萄牙高级工商管理学院这所著名的老牌学校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其教学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以及技术科学三个领域,在教学及科研方面都具有创新,高质量以及多元化的特色。ISCTE一直秉承的理念是:研究和培训是密不可分的,卓越的科研成就了出色的学位项目。
里斯本大学
里斯本大学(Universidade de Lisboa),是葡萄牙规模较大的一所综合性高等学政学府。其历史可追溯到1290年建立的中世纪里斯本大学。葡萄牙和阿尔加维联合之后,葡萄牙国王迪尼斯捐款筹建了一所综合性大学,招收欧洲各地的学者前来研究学问,并颁发各国公认的学位。
此后,里斯本大学几度在科英布拉与里斯本两城市迁返。1911年在里斯本复办。里斯本大学设有文学、理学、法律、医学、药学、心理学、美术学、口腔医学等八个系。此外,还有教育学院、孔子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地理学与国土规划研究所、卡马拉·佩斯塔纳(Câmara Pestana)细菌研究所、唐·路易斯(D. Luís) 王子地球物理研究所以及职业指导学会、司法合作学会。里斯本大学是葡萄牙高等教育中心。
马德里大学(又称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是西班牙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科系最齐全的大学,正式建校于 1499 年,但其源头可追溯到 1293 年。学校位于首都马德里市区附近(阿尔卡拉·埃纳雷斯),共有两个校区。共有 20 个学院, 6 个专科学院, 184 个科系,提供 76 个官方承认的学位。主要涵盖包括人文科学、自然和精密科学、健康科学、社会科学四个领域的知识。大学现有 90 , 000 名学生就读, 9000 名在校员工,其中教学人员 6000 名,后勤及行政人员 3000 名。 学校图书馆也是西班牙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所,拥有 200 万藏书, 40000 杂志,资源丰富。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共有11个大学学院,其中有5个是大学基础普及教育学院,6个是大学专业学院(企业研究学院、光学学院、统计学学院、护理与理疗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图书馆学与文献学院)。学院的学制通常为3年,主要从事大学基础教育。
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科系完整,课程由古典文学到尖端科技均有开办。学生的选择甚多,其中以药学、法律、政治、教育、地质学、药剂、兽医等学科最为有名。学制为5年,前三年主要是基础及共同科目,后两年则是专业科目。
巴塞罗那大学
巴塞罗那大学于1450年由阿拉贡和那不勒斯的国王阿尔丰索·埃尔·马格纳尼莫(1416—1458)下令建立。在之后的战争中,国王菲力普五世关闭了这所大学。在经历了126年之后,巴塞罗那大学于1842年重建。巴塞罗那大学是最古老,现存最久的大学。
巴塞罗那大学设有20个系,分布在4个教学区(Bellvitge,斜的,Mundet和大学广场)建筑面积达512630平方米;10个教学点;100多个专业;7所学院和研究中心;26所专业研究中心。巴塞罗那大学的声望是建立在密切关注科学研究领域里不断更新的实际需求和国际潮流的基础上的。
据《巴塞罗那大学1991?/FONT>1992年指南》一书介绍,各系、学院和研究所分属以下6个部: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部:艺术系、哲学系、语言学系、地理与历史系;②社会经济科学部:经济学系、法律系、商业学院、统计学院;③实验与自然科学部:生物系、物理系、地质学系、数学系、化学系;④保健科学部:药物学系、医学系、牙科学系、心理学系、护理学院;⑤教育科学部:教育学系、教师培训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⑥第一分校(莱伊达分校):法律系、哲学与文学系、医学系、商业学院、信息学院;⑦第二分校(塔拉戈那分校):哲学与文学系、化学系、医学系、教师培训学院、商业学院、信息学院、酿酒业学院。该校的教学用语是加泰罗尼亚语。
巴塞罗那大学的直属学院还有:现代语言学院、图书馆与文献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宝石学学院等。
校办直属研究所是全国加泰罗尼亚体育研究所。
在12个附属中等技术学校中,有女子技校4所,男子技校5所,男女混合技校3所。
巴塞罗那大学著名的学科有:历史、地理、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法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医学、药物学、教育学、古典语言学、加泰罗尼亚语言学、罗马语言学、西班牙文学等。著名的研究生专业有:艺术史、史前史与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人类学、企业经济学、对外贸易、工业物理、工业化学、应用数学、地质工程学、临床药物学、教育心理学等。
新校区南部是巴塞罗那大学科技园(在巴塞罗那足球队的诺坎普球场周围),学校设有专门为加泰罗尼亚大学学生创业融资的机构。
保尔塞尚-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
保尔塞尚-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最初创办于1409年,目前为一所多学科综合大学,可在法律、政治与经济科学、管理、环境、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授予200多种国家文凭和120种校颁文凭。
学校共有22个校园,主要集中在埃克斯-昂-普罗旺斯和马赛两大城市,(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在校注册生23000多人,其中包括3000多名外国留学生。为方便国际学生的接纳与融入,学校已设立了多项用法语和/或英语教学的专门课程计划,例如:法语高等学习文凭、欧洲商法法学硕士(LLM)、各类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以及综合管理研究生课程,等。
保尔塞尚-埃克斯-马赛第三大学设有8个院系级教研单位(UFR)-其中包括法学院、应用经济学院、科学与技术学院-、1所企业管理学院(IAE)、1所公共管理学院、马赛大学技术学院、留学生法语教学学院和8所大学职业学院(IUP),此外还拥有42个获认可的研究实验室,并形成了国际知名的社会科学和精确科学的卓越轴心。
佛罗伦萨大学
佛罗伦萨大学是一所崭新却拥有古老历史的大学。始建于1321年,初名Studium florentinum,后通过1923年的一条法律正式更名为佛罗伦萨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Firenze)。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注册学生约60,000人。现在佛罗伦萨大学是意大利最重要现代化高等学府之一。
大学现共有69个大学学部,一个著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由五个部门组成,拥有最优秀的展品),各类的服务点,例如大学语言中心,外国人文化中心,信息中心,10个科研开发高等教育中心(致力于研究使佛罗论撒大学不断创新各种专题),5 个跨学科部门中心,19个跨大学中心, 同时还参于了27个跨大学计划。
大学图书系统共有6个大图书馆而构成 (生物医学,自然学,社会学,工程学,人文科学和普拉托大学图书馆)。另外有一个大学出版中心,名为 Firenze University Press (佛罗伦撒大学新闻界), 目的是发布大学的社论(报刊、 杂志、专题著作、文集,公文、论文),不但包括文件版本,还有数码版本和补全图书馆系统的资料提供。
佛罗伦萨大学积极推动各种国际合作交流计划,佛罗伦萨大学在Socrate-Erasmus学生流动性计划里占据重要位置, 和其他400所大学达成了400 个科学和教学合作协议,此外还建立了“双重证书”学位,这种毕业证书的有效范围超出国界,走向了国际。例如佛罗伦萨大学现已和巴黎大学Panthéon/Sorbonne联合提供意大利-法国法律学位,类似的例子还有跟马德里自治大学联合提供的意大利-西班牙法律学位。抱着同样的目的,佛罗伦萨大学还组织了国际性博士学位课程。 1999年,佛罗伦萨大学被欧盟誉为“欧洲优秀学院”,这个誉名说明了佛罗伦萨大学走在了发扬集合教育特点从而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前列。同时,大学的研究计划也同样走向了国际化。佛罗伦萨大学参与了大学教育制度国际化计划,特别是跟亚得里亚地区,爱奥尼亚地区和巴尔干半岛地区及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合作计划,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和中国的国家合作计划。
比萨大学
比萨大学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比萨市,为著名的意大利国立大学,也是意大利最古老的学府之一。比萨大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81年。比萨以斜塔著称,在罗马时代做为著名的海港曾繁盛一时。进入中世纪之后追随北方威尼斯、热那亚的脚步,将势力范围扩大至地中海。比萨伽利略机场是意大利的主要国际机场之一,许多欧洲航班和国内航班都在此进出。
比萨大学在2002年公立大学排名中文学专业第1名、语言学第6名、医学第4名、理学第2名、兽医学第5名。比萨大学是伽利略学医的所在地,至今仍然被公认为是理工名校。
比萨大学现有学生46536 人;教师约1800人;职员约1700人;下设11个学院;共有57个系。另外,系与系之间或单独的研究中心有25个;博物馆和收藏中心有13个;大小图书馆有16个,图书馆藏书40万册,期刊840种。本科课程开设有72个专业;研究生课程开设有71个专业。
圣乔治城
西哥特人建于公元5世纪,14—15世纪时为皇家游乐之地,登上城堡,里斯本和海洋美景尽收眼底。从大教堂顺着步道上的黄色城堡记号就可到达。 圣乔治城是阿尔法玛区最高点 从这里看下去里斯本及海洋美景尽收眼底 西元5世纪西哥德人(visigoths)建城 9世纪时回教徒扩建 14、15世纪时此地是皇家游乐之地。
圣乔治城castelo de sao jorge:里斯本区内最古老的历史遗迹,处处可见摩尔人的筑城技术,城堡的青铜炮台上可眺望整个市街及港口,景色极为优美。
航海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巴林塔不远处,屹立于海旁的广场上,气势不凡,已成为葡萄牙的象征。此碑建于1960年,为纪念航海王子亨利逝世500周年而建,外形如同一艘展开巨帆的船只,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80位水手的雕像,船头站立者即为亨利,其后为其助手加玛,两旁是一些随同出发的航海家,以及葡国历史上有名的将军、传教士和科学家,颇具气势,以纪念葡萄牙300年来开拓海洋的光辉历史。游人可登上碑顶,眺望附近的景色和海港风貌,极其明媚动人。碑前的地上刻有一幅世界地图,上面刻有发现新大陆的日期。
洛斯提-古尔班基安博物馆
卡洛斯提-古尔班基安博物馆建于1969年,被公认为葡萄牙最好的博物馆。 馆内收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地毯、绘画、雕塑等精品。展品分为两部分,一是古代艺术品,包括埃及、希腊、罗马、回教及东方等地区;另一则是15—20世纪的欧洲作品,有名的像是林布伦(rembrant)、莫内(monet)、雷诺(renoir)及罗丹(rodin)。
热罗尼莫斯修道院
建于葡萄牙鼎盛时期的发现时代,1502年动工,1516年竣工。从巴西运回的大量黄金甚至用于修道院内的装饰。著名的航海家达.伽马和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爱国诗人卡梅隆的棺木安放在修道院内供人瞻仰。建议周日参观,因为免费开放。
修道院的建筑非常雄伟,白墙闪耀着美丽的光辉。这里原是海家亨利时期设计建造的一座小教堂的遗址,1502年布瓦塔克(boytac)开始重建修道院,后来若昂·多·卡斯蒂略(jo-āo do castillo)在尼古拉斯·尚特莱纳(nicolas chanterène)的帮助下完工。19世纪,仿照中殿的风格增建了西侧殿(现在是考古博物馆)。
殿门上刻有曼努埃尔国王和王后的塑像、航海家亨利的塑像和表现圣热罗姆生活的浮雕。教堂有三座大殿,高达20米,殿内的梁柱装饰得非常华丽,堪称曼努埃尔风格建筑的典范。
马德拉群岛
马德拉群岛(madeira)是葡萄牙的领地,它位于非洲西北海岸的北大西洋内,面积796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气候,由含火山的群岛组成。这个群岛, 是葡萄牙人于1418 年发现的一个无人居住海岛。
马德拉群岛包括两座有人居住的岛屿---马德拉岛(madeira)和波尔图.桑塔岛(porto santo),两个无人居住的岛---德瑟塔斯岛(desertas)和萨尔瓦格斯岛(selvagens);马德拉岛是其中最大的岛屿,岛内人烟稀少,主要城镇名叫丰沙尔(funchal),在岛的东南沿海;波尔图.桑塔岛于马德拉岛以北约26海里(42公里)处,德瑟塔斯岛位于马德拉岛外东南面约11海里(18公里)处;萨尔瓦格斯岛又称萨尔瓦根(selvagen)群岛,由三个无人居住的岛礁组成,其位置大约在马德拉岛外西南面约156海里(251公里)处。
马德拉岛群岛纬度在32o22’20"和33o7’50"之间 ,经度在16o16’30w和17o16’38"w之间。从非洲沿海到这个海岛有310 英哩,从欧洲大陆到这里有620 英哩,从里斯本飞到这里需要1 小时30 分。
这些海岛, 由于他们特别的地理位置和群山地貌, 有着令人惊叹的温和气候。非常稳定的平均温度, 夏季22度和冬天16度, 并且湿度也保持在一个适度水平, 体现出这些海岛特别的亚热带特点。海水温度也是很温和, 由于温暖海湾的影响, 夏季海水呈现的平均温度是22度和冬天呈现的是18度,所谓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于旅游度假。
马德拉群岛位于葡萄牙大陆西南、大西洋中东部海面上,距首都里斯本978公里,东距北非西海岸约580公里,由马德拉、波尔图桑托、德泽尔塔斯和塞尔瓦仁斯等岛组成,陆地面积813平方公里,岛上气候温和,花木繁茂,风景秀丽,自公元18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是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的旅游度假之地,旅游事业发达,是著名的冬季疗养旅游胜地。
马德拉群岛由海底火山活动形成,马德拉岛面积最大,占群岛总面积的91%以上。早在公元14世纪中叶,马德拉群岛已标明在地图上,1420年起受葡萄牙统治,1976年起实行自治,首府丰沙尔座落在马德拉岛南侧中部。岛上种植业发达,盛产香蕉、甘蔗、葡萄、菠萝等,马德拉葡萄酒更是著称于世。群岛终年树木常翠,百花吐蕊,珍异鸟类数量众多。
群岛上几乎无一平坦之地,马德拉岛显得尤为突出,奇峰绝壁,巍峨挺拔,跃海而立,悬崖深谷,溪流纵横,瀑布飞泻,云雾缭绕,古木参天,山奇水美,形成一幅壮观的风景画。那蓝色的海湾,白色的沙滩,漂亮的浴场,更是迷人。岛上的最高峰1861米,顶端白云飘荡,盘山公路蜿蜒回转,若隐若现,登山俯视,苍海浩茫,波光粼粼,峰峦叠翠,使人心醉。岛上1/3的居民从事旅游业,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60多家现代化宾馆和200家大小饭店建在海滨或绿树丛中。为了发展旅游业,岛上挖山填海,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机场。
卢西亚亭
从卡什特洛一圣若热城堡下来,就到了这个亭子。它即使不算古迹,也是值得一去的游览场所。登上亭子可以俯视阿尔法玛区的全景。亭角搭了一个爬山虎棚架,亭子的内墙上爬满了淡紫色的叶子。远处可以看到两座灰白色的教堂、特茹河、码头上停泊的船等。亭子后面的圣卢西亚教堂是一座阿祖勒茹风格的建筑。
国家服饰博物馆
与位于卢米阿尔(lumiar)的埃斯特拉达大街的国家戏剧博物馆一起占据了城市以北的蒙泰罗——莫尔公园(monteiro—mor)中的华丽建筑物。处于公园之中的服饰博物馆收藏了14—19世纪的服装,占显要地位的是18世纪皇室服装。戏剧博物馆展出的是葡萄牙历史上的舞台服装、小道具和照片。
德拉冈体育场
2003年11月16日完工。是所有球场中最为壮观的。顶棚为斜面设计,场内阳光充足。 vci波尔图环线和葡萄牙的高速公路网络均直通球场。从葡萄牙的主要城市到波尔图有充足的公车。地铁也是到球场的绝佳选择,从安塔斯地铁站出来就是。波尔图国家机场距体育场仅15千米,并有直达市中心的大巴。
欧足联评定的五星级球场。整个球场被一露天广场包围。广场上有很多为球场和俱乐部服务的部门。广场下有停车场(2300个泊车位),球队训练场,新闻中心(拥有自己的电视频道),技术区,健身俱乐部,游泳池和娱乐街,两个可旋转的大屏幕。
德拉冈体育场可容纳52000人,仅仅翻修就花费9820万欧元,2003年11月16日完工。虽然容量有限,但是它是葡国所有球场中最为壮观的。
作为葡国的五星级球场之一,德拉冈体育场的环境也是第一流的。整个球场被一露天广场包围。广场上有很多专门为球场和球会服务的部门及设施。广场下是大型停车场(2300个泊车位),球队训练场,新闻中心(拥有自己的电视频道),技术区,健身俱乐部,游泳池和娱乐街,以及两个可旋转的大屏幕。
波尔图环城高速和葡国的高速公路网络都可以直达球场。地铁是到球场的最佳选择,从安塔斯地铁站出来就是。国家机场距体育场仅15千米,并有直达市中心的大巴。
圣若热城堡
圣若热城堡被称为里斯本露天博物馆.它的部分围墙是西哥特人建造的,在迷宫似的围墙上能看到整个城市。特茹河绕着围墙流过,起到警戒作用。从圣迪尼斯时期到曼努埃尔时期,城堡一直被作为王府,这里是散步的美丽场所:花园、池塘、几只天鹅或孔雀……它先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和基督教徒占据,多次被当做葡萄牙的军事、政府和行政机关中心。1940年,萨拉查下令拆毁曼努埃尔以后的一切建筑。
在这里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城市的建筑艺术:从阿尔法玛到远处市区的未来主义城堡和吊桥,以及城市中心的卡莫教堂(carmo)的露天废墟。
里斯本国家考古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帮助你从葡萄牙历史遗迹开始了解从旧石器晚期到罗马时期人类进化的概况。一排从类人猿到人类的颅骨清楚地显示出脑颅骨的扩大,即大脑的发展。
然而,某些颅骨碎片更突出了这一过程,通过制造工具和物品,类人猿进化成为人类。展出的两具保存完好的人类遗骨是在埃斯库拉尔石窟(escoural)中发现的,其推定年代是史前巨石建筑时期,它表明了单人埋葬的事实。此外,还展出了陪葬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一块人形的花岗岩石(公元前4000年)显示出褐色的跳舞人形。
一件卢西塔尼亚——罗马时期巨大而精美的花岗岩雕刻品:表现的是一位淳朴而威严的军人,一手持圆形大盾牌,一手按在剑上。
最后,在一幅石板壁画上(确切地说是罗马时期的壁画)有几个雕像和一些日常用品,如双耳尖底瓮。
皇家赤足女修院
皇家赤足女修院是查理五世的女儿命人在1559年建筑的。由于从前哈布斯堡王室的女子多在此隐居,因此其中收藏着许多王室赠送的贵重物品,其质与量都非常可观。
历史上有名的奥地利马克西米连二世去世以后,其皇后玛丽及玛嘉烈特公主,都在此渡过余生。其间的礼拜堂是十八世纪重新修建的,有贝拉斯克斯所绘的顶棚画。如今这座修道院的一部分开放为美术馆,最值得参观的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肖像画,以及苏巴朗、布鲁盖尔、里韦拉、提香等名家的画作。
普拉多博物馆
普拉多的主体建筑,于18世纪末由建筑师胡安·德·比利亚努埃瓦按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原先作自然科学馆用。以后几经沧桑,特别在法国入侵西班牙——拿破仑把他的兄弟安置在西班牙王位上之后,普拉多改作绘画博物馆,于1819年根据斐迪南七世(1813—1833在位)的命令开幕。除大量绘画作品,这里还搜集了雕刻、素描、家具、钱币、徽章、从壁毯到彩色镶嵌玻璃窗的各种装饰艺术品以及稀世的珠宝。在18世纪末的另一幢建筑比利亚埃尔莫萨宫里,陈列18世纪欧洲及西班牙艺术家的作品;后者以戈雅的作品为中心,突出了这位阿拉贡天才艺术家无与伦比的品格。距离这两座建筑不远,是“隐逸馆”,它是同名旧皇宫遗存下来的部分,陈列19世纪的艺术品,即从戈雅之后开始,至胡安·格里斯、米罗、毕加索——其著名的《格尔尼卡》于1981年收进——一代,作品均属普拉多。
马德里皇宫
马德里王宫是在费利佩五世的命令下于18世纪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山岗上,一个原先阿拉伯城堡的基础上建造而成的。是波尔梦王朝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其豪华壮丽程度,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萨切蒂(Sachetti)1738年开始建造工程,1764年竣工。萨巴蒂尼(Sabatini)完成了东南侧宫和大楼梯。王宫呈正方形,中间有一个大院子。从东侧的王子门可以通往中央大院。萨巴蒂尼建造的御花园和摩尔花园(Campo del Moro)也非常引人入胜,王宫正面也是极其宏伟。关于王宫建筑风格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它是巴洛克风格,也有人认为它是新古典主义的杰作。宫内独立建筑无数,著名的有阿拉巴特洛斯大厅(Salón de Alabarderos)、大柱、镜子厅(Salón de los Espejos)和卡洛斯三世国王房间(Cuarto del Rey Carlos III)等。王宫里还可以欣赏到委拉斯凯斯(Velázquez)、戈雅(Goya)、鲁本斯(Rubens)等大师的画作。
瑞內索菲亚美术馆
瑞内索菲亚美术馆位于马德里的旅游中心在太阳门广场,其收藏最为不同,她的方向是现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基本上含扩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西班牙的现代艺术一系列风格上转变,包括超现实,抽象主义,到二次战后的前卫派(Avant-grade)等。值得留意的是馆藏着重的是西班牙本身的艺术风格在欧洲的艺术风潮下的脉络和发展,尤其是几位世界知名现代艺术家如毕卡索,米罗,达利等人的作品,均在本美术馆占有重要的份量,为最不可错过的作品。
丽池公园
丽池公园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最著名的公园,于17世纪由菲利浦四世下令兴建,园内植物超过了一万五千株。公园里有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的玻璃宫,与委拉斯盖兹宫一起曾作为皇室成员的娱乐场所,目前都已演变成展览馆,每年都有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 公园里有一座的美丽的玻璃宫,是以铁和玻璃建造的,屋前的喷水池中还有天鹅悠游其中;另外还有一座委拉斯盖兹宫,这两个宫殿均建于十九世纪末,目前都已经成为展览馆。起先是作为皇室成员的娱乐场所。
公园里的植物品种繁多,达到万种以上。园内还有一座的美丽的玻璃屋和一座建于19世纪末的委拉斯盖兹宫,现在都被辟为展览馆。位于火车站附近。另外还有一座委拉斯盖兹宫,这两个宫殿均建于十九世纪末,目前都已经成为展览馆。
太阳门广场
一提起西班牙,就会让人想起斗牛,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就是举世闻名的斗牛之城。这座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央的城市,地处海拔670 米的高原之上.是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之一。 马德里有300 多个街心广场,市中心位于三广场:太阳门广场、中心广场和西班牙广场。最有名的地方是太阳门广场。 太阳门广场在马德里的正中心位置,从那里有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现在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孩子们游玩的场所,所以永远人声鼎沸。
巴塞罗那国家宫
国家宫建于1929年万国博览会前,是蒙锥克山脚下的重要建筑。站在西班牙广场上望向蒙锥克山,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国家宫的雄伟建筑。晚上,大厦前的“神奇喷泉(FuenteMagica)”随音乐舞动,变幻出无限的光与影。
设于国家宫内的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MNAC)是加泰罗尼亚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着从新罗马时期、哥特时代直到到现代的艺术品。特别是11-13世纪的新罗马时期艺术作品,多为比利牛斯山脉的教堂中壁画、雕刻的原作,非常珍贵。如波依谷地的很多教堂中的壁画就保存在这里。其中最珍贵的一幅为《光荣基督》。
圣家赎罪堂
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作“神圣家族教堂”、简称为“圣家堂”,堪称上帝的建筑,它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毕生代表作的。它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市区中心,始建于1884年,目前仍在在修建中。尽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物,但丝毫无损于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建立教堂的目的在于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城市社会活动中心,原计划不仅有教堂还有相应的学校、工厂、会议厅等等。教堂的位置在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教堂最初被命名贫民教堂,曾一度改称新教堂,最后决定取名神圣家族教堂,可见其重视的程度。
圣家族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天主教教堂,整体设计以大自然诸如洞穴、山脉、花草动物为灵感。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
巴塞罗那桑塔·玛利亚·德尔马尔教堂
这是一座建造于14世纪的加泰隆尼亚——哥特式风格的教堂。这里是海陆的交界点,为了保护航海者的旅行安全,大家就是在这里祈求大海的圣母玛利亚庇护的。干净的墙壁和八角形的柱子,以及精美的彩画玻璃营造出幽雅的空间气氛。这里虽然与卡泰多拉尔同属于哥特地区,但这里的建筑风格与卡泰多拉尔风格迥异,而且游人稀少非常安静。
巴塞罗那休塔德里亚公园
这个公园是室内的和平避风港,有花坛、莲花池、瀑布、喷泉、湖、乐队演奏台、纪念碑、棕榈树和令人神清气爽的林荫小道,以及功能齐全的有趣建筑物。花园是法国人Forestier的作品。水池中心名叫《忧伤》(Desconsol)的雕塑是Josep Llimona的代表作。公园里集中了19和20世纪加泰罗尼亚雕塑家的优秀作品:Fuxà(Buenaventura Aribau塑像)、Clar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泰罗尼亚志愿者纪念碑)、Llimona等。还有加泰罗尼亚名人半身像,如Milà I Fontanals。
公园里的建筑物品味高超的有红砖造的“三条龙城堡”,现在是动物博物馆(Museu de Zoologia),1888年由Doménech I Montaner设计,被认为是现代派建筑的先锋;还有玻璃钢结构的暖花房(Hivernacle),Josep Amargòs作;砖木结构的植物园室内部分(Umbracle)属于Fontseré本人;以及新古典派风格的地质博物馆(Museu de Geologia)。原军火库,现在的加泰罗尼亚议会宫(Parlament de Catalunya)应受到特别的注意。这幢美丽的建筑自1900至1932年间收藏并展出艺术品和考古发现,后来成为议会,一直持续到1939年。1945年改为现代艺术博物馆,1980年恢复民主成立了加泰罗尼亚议会之后再次成为政治机关。
巴塞罗那哥伦布塔
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400周年,巴塞罗那当局决定为哥伦布树立一个纪念碑。1888年万国博览会期间,哥伦布了望塔正式落成。这座巍峨的圆柱形纪念碑全部用赭红色大理石建成,塔身高达60米,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环绕柱体中部雕有五个凌空飞舞的女神,底座四周雕有八只巨大的黑狮,还有记载哥伦布航海事迹的碑文和当时资助他远征的国王费迪南德和王后的雕塑。圆柱顶端的哥伦布全身立像由蒙杰伊克城堡前的大炮熔化后铸铁制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哥伦布塑像,呈现出哥伦布凝神远望、右臂指向前方海洋的姿态。了望塔位置的选择也很有意义,这里是兰布拉大街的终点,也是游览港口区的起点,象征着市中心和海港的相连。1992年,巴塞罗那概念派艺术家安东尼出了一个疯狂的点子,给它在大洋彼岸找了一个伴儿——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不惧高的游客可以乘内部电梯登上顶端的位于塑像脚下的了望台,观赏港区、蒙杰伊克山和整个城市的全貌。
伊夫岛
伊夫岛是马赛最小的岛,小岛300米长,180米宽。起初,这个小岛一直无人居住,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来到此地时,充分意识到了它的防御价值,下令在此建起堡垒,即伊夫城堡。
据说伊夫城堡防守极为严密,犯人要从这里逃出去,简直是不可能的——然而被关押在这里的法利亚神甫和爱德蒙·邓蒂斯成功地逃了出去。大仲马根据他们的经历,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伊夫城堡正是因为这部小说而声名大噪。
圣母加德大教堂
圣母加德大教堂是马赛的象征,它建于150米高的一个山丘上,从这里可以俯望马赛全城,以及眺望地中海风景,非常壮观。
大教堂主体建筑上方有一座金色的高达9.7米的镀金圣母像,每年有百万名游客慕名而来一睹她的芳容。据说,几乎在马赛的任何角度都可看到这尊闪闪发光的圣母像,大教堂也因此成为马赛的标志。
从教堂的大门进入,首先是僧侣的宿舍,里面住在僧侣。这些僧侣终身都在此修行,每天凌晨2点即展开第一次的祈祷,下午回到宿舍后,还会进行晚祷。
从东边的阶梯走下去,进入教堂内,里面有许多祈祷航海平安的模型船,墙壁上还留存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与联军交火的枪弹痕迹。
马赛旧港
马赛旧港是马赛真正的中心区。在清晨可以听到人们用动听的当地话谈论头一天晚上捕鱼的收获。内港的两边分别是圣约翰城堡和圣尼古拉城堡,它们都是路易十四时代建造的。
旧港事实上并不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重建的,但当地人还是以“旧港”称呼它,是习惯,也是一份历史情感。每天清晨这里的鱼市场都热闹非常,而码头则泊满小渔船及小艇。坐上码头渡轮就可以聆听到大海的气息,感受到主导着这里的海洋气氛。这种气氛在法国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马赛商业港一带更为强烈。
过去紧挨着旧港有一座贩卖奴隶用的单层甲板大帆船码头。商业港口的繁荣导致了这座贩奴镇的出现,今天,这座意大利风格的广场在吃饭时间十分热闹。
玛卓大教堂
玛卓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式的建筑,大教堂庄严宏伟,华丽典雅,是19世纪罗马拜占庭式建筑瑰宝,今天所见是重建后的结果,但内部仍有收藏1122年意大利艺术家Luca della Robbia所造的一个祭坛,和15世纪一座献给Lazarus(圣经人物,撒拉路)的祭坛。此外,教堂里还有一座令人尊敬的主教(Xavier de Belsunce)之墓。
马塞美术馆
马赛美术馆展出着在巴黎很少见到的埃克尔德·普罗旺斯作品。如瘟疫侵袭的马赛、马赛画家蒙特切利、彼切等人的作品,给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展出的马赛的风俗、传统及民间工艺品的古代马赛博物馆也很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如果前去马赛历史博物馆参观,你便能接触到公元前600年马赛诞生,到4世纪马赛的古代历史,这对于了解阿拉伯文明渡海而来的过程很有帮助。
圣维克多修道院
圣维克多修道院建于公元五世纪,是在古代旧城遗址上建立起来的,它一直雄踞于旧港的南岸。几经毁坏之后,修道院在14世纪的教皇乌尔班五世统治下得到加固。
修道院的城下教堂内,藏有公元五世纪的重要文物以及许多当时留下的石棺,收纳了许多基督徒和异教徒的遗骸。墓穴中埋葬最古老的两个殉教者骨骸的墓穴,是修道院初建时的遗物。正是从这座修道院出发,整个普罗旺斯地区开始了基督化的进程。
蒙特卡洛赌场
赌场是一座宫殿式的美丽建筑,周围景色也是山明水秀。照摩纳哥法律,本国人不准入内赌博,观光客凭护照交十法朗便成为一日会员,凭此证才能进入赌场。场内气派堂皇,墙上的装饰与帷幕,加上白天也亮的钻石般闪烁的水晶灯,满铺的红地毯烘托着,穿着整齐礼服的侍者,还有歌剧表演的大舞台,气氛上自然不同凡响。
摩纳哥王宫
这座淡黄色的庄严宫殿被誉为是摩纳哥的守护神。高墙尖塔的它曾是军事要塞,现在还留有广场周围的防卫堡和炮台遗址。这里一半是王室的私人住所和办公场所,另一半是博物馆,目前游客可参观的部分包括:意大利式长廊、路易十五客厅、马萨兰客厅、座厅、巴拉丁小教堂、圣马力塔楼。
摩纳哥大教堂
摩纳哥大教堂(Cathédrale de Monaco)始建于 1875 年, 建筑风格为当时风靡一时的罗马 - 拜占庭风格, 它的价值尤其体现在它的引人注目的一整套文艺复兴之前时期的尼斯艺术家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叶饰和落水管弯头出口豪华的装饰着祭坛后部路易 - 布雷阿(Louis Bréa )的圣 - 古拉(St-Nicolas )装饰屏。 吸引人注意的还有位于教堂祭坛间周围的回廊中的另外三个尼斯学派的护墙板:圣 - 罗什(Saint Roch ), 圣 - 安东尼(Saint Antoine )和勒 - 罗塞尔(le Rosaire )。 在教堂右侧的十字耳堂, 在圣器室门的上方, 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被称为 Pieta du cure Teste 的路易 - 布雷阿(Louis Bréa )的装饰屏, 其背景为摩纳哥风景。
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万(有统计显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为17.4万,而2009年10月份刚刚公布的常住人口总数还不到6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
威尼斯与帕多瓦组成大帕多瓦-威尼斯地区。别名“亚得里亚海的女王”、“水都”、“桥之城”及“光之城”,堪称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威尼斯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118个岛屿和邻近一个半岛。这个咸水潟湖分布在波河与皮亚韦河之间的海岸线。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叹息桥
连结着总督府和旁边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叹息桥,叹息桥是威尼斯的必访景点之一。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叹息桥是一座拱廊桥,架设在总督宫和监狱之间的小河上,享有盛誉。它建于1600年(另一资料:1603年)。因死囚被押赴刑场时经过这里,常常会发出叹息声而得名:当犯人在总督府接受审判之后,重罪犯被带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别人世,过去临刑死囚走向刑场时必须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死囚们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想到家人在桥下的船上等候诀别,百感交集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发出叹息之声——再向前走便要告别世间的一切了。据说恋人们在桥下接吻就可以天长地久,有一个传说:有个男人被判了刑,走过这座桥。 “看最后一眼吧!”狱卒说,让那男人在窗前停下。 窗棂雕得很精致,是由许多八瓣菊花组合的。 男人攀着窗棂俯视,见到一条窄窄长长的贡多拉,正驶过桥下,船上坐着一男一女,在拥吻。那女子竟是他的爱人。 男人疯狂地撞向花窗,窗子是用厚厚的大理石造的,没有撞坏,只留下一摊血、一个愤怒的尸体。 血没有滴下桥,吼声也不曾传出,就算传出中,那拥吻的女人,也不可能听见。血迹早洗干净了,悲惨的故事也被大多数人遗忘。只说这是“叹息桥”,犯人们最后一瞥的地方。且把那悲剧改成喜剧,说成神话。电影“情定日落桥”就在这取景的。叹息桥两端连结着总督府和威尼斯监狱,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
威尼斯港
威尼斯港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之一,港口长12千米,总面积达250公顷,伸展出去,宽阔广大,每年进出港门的船只在万艘以上。威尼斯不仅风光奇特,而且还是文化名城,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就独树一帜。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都是画坛著名大师。在意大利歌剧艺术发展史中,威尼斯也占有重要地位。城内古迹繁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宫殿和众多的海滨浴场。歌德和拜伦都曾对威尼斯城赞扬备至,拿破仑则称其为“举世罕见的奇城”。
圣萨卡利亚教堂
圣萨卡利亚教堂创建于9世纪,15世纪后改建成现在的哥特式教堂。教堂主殿右侧的礼拜堂地下室仍保留有浸泡在水中的10世纪纳骨堂,还有礼拜堂中的金色多翼祭坛画、精美名画《洗礼者约翰的诞生》、《圣母子及圣人天使》等。
运河沿岸
乘坐水上巴士,沿着约4公里长、把城市一分为二的大运河,进行一次最富威尼斯特色的河上之旅。 在桑塔·露琪亚车站上船,很快左边就可以看见16世纪文艺复兴式的科雷尔博物馆(Museo Civico Correr),1883年2月13日作曲家瓦格纳在这儿去世。 很快在右边可以看见巴洛克式的3层建筑佩沙罗宫(Ca’Pesato),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变成了东方博物馆。左前方,有漂亮阳台的哥特式建筑是黄金宫(Ca'd'Oro)。右边是鱼市,有很多小船出入。运河往左拐后,威尼斯的名胜雷雅托桥(Ponte di Rialto)就映入眼帘。 再往前是16世纪贵族的雷佐尼科宫(Ca’Rezzonico),如今已变成了18世纪的威尼斯美术博物馆。迎面可以看到的大桥是去往学院美术馆的研究院大桥。穿过大桥,右边能看见安康圣母教堂美丽的八角形建筑时,大运河的旅行也宣告结束了。
科雷尔博物馆
科雷尔博物馆位于圣马可广场东侧的拿破仑馆及新行政楼2、3层。2层展示有新古典主义雕刻家卡诺瓦雕像及总督肖像画、古钱币、国营造船厂示意图、古地图、兵器等;3层则按照年代展示了威尼斯历代的绘画作品,如安特尼罗·达·梅希纳的《圣母和三天使》、贝里尼父子的作品等。
雷佐尼科宫
雷佐尼科宫(威尼斯18世纪博物馆)曾经是提香的画室作在地,约17世纪中叶由隆格那设计开工,1750年由马萨利完成的巴洛克式宅邸。保留着豪华装饰的舞蹈厅内,展示着18世纪的生活用具、陶器、织锦画等,让人充分了解当时贵族优雅奢侈的生活。
学院美术馆
藏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四座未完成的“奴隶像”、第二座“圣母哀子像”和其它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
圣母百花大教堂
花之圣母大教堂(又译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现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故称为“花的圣母寺”(Santa Maria del Fiore)。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1296年由Arnorfo di Cambio负责建造的,中央巨大圆顶是由名建筑家布鲁内勒斯基 (Brunelleschi)所建造的第一座文艺复兴式圆顶,共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完成,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米开朗基罗在计画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时曾说过:“我可以盖个比翡冷翠教堂圆顶更大的圆顶,但绝无法及上它的美。” 教堂建造于1248年,佛罗伦萨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想把教堂的穹顶建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尽管教堂完工的日期又因此被推迟了将近二十年,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座前后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时间,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最后完工的大教堂已经成了佛罗伦萨的代名词。
若想登上大教堂的屋顶,可从其右侧内的礼拜堂左边走廊进入,登上463级的阶梯。教堂正面经两次改建,教堂后博物馆里(Museo del'Opera del Duomo)收藏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品。
乔托钟楼
百花大教堂旁边的82公尺高塔,由建筑家乔托于1334年开始建造,外观是一个四角形的柱状塔楼,把粉红、浓绿和奶油三种颜色,以几何学的配色方式调合,和旁边的百花教堂十分和谐,底部还有精致的浮雕,内部有楼梯可达顶部,共有290阶。
圣乔凡尼礼拜堂
面对百花大教堂的八角形教堂,建于5世纪~8世纪间,是托斯坎尼地区罗马式建筑的代表。
礼拜堂最具观光价值的就是三面青铜门浮雕:入口处南侧的青铜门是由安德烈.比萨诺于1330年制作的,28张图样是关于约翰传教的故事;东侧礼拜门是由吉尔伯提(Ghiberti)自1425年起花27年时间所制作,十张图样描述亚当和夏娃及旧约圣经的题材,被米开朗基罗誉为“通往天堂之门”;北侧青铜门也是吉尔伯提的作品,由28张图样组成,主题是表现基督的生涯及其12门徒的事迹。
乌菲兹美术馆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殿堂,珍藏达文西乔托(Giotto)、拉斐尔、提香(Titian)、鲁本斯(Rubens)、卡拉瓦乔(Caravaggio)、米开朗基罗、和波提且利(Botticellis)等人的杰作。重要作品有波提且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春”;达·芬奇的“三博士的朝拜”;拉斐尔的“金翅雀的圣母”和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等名作。
国立巴吉洛美术馆
佛罗伦斯最伟大的雕像美术馆,收藏14到17世纪托斯坎尼地区雕刻作品而闻名。这里收藏有多纳太罗的“大卫像”-中世纪以来第一座男性裸体雕像;以及米开朗基罗年轻时的作品“未完成的达彼得像”“酒神像”等。
米开朗基罗广场
广场位于亚诺河对岸,是眺望佛罗伦斯的最佳据点,广场中央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的复制品,而位于它后面的就是美得令人怦然心动的浪漫主义教堂San Miniato。
维琪奥王宫
这座防御完整的宫殿内部曾是麦迪奇(Medici)家族的住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从1873年来一直守候在门口左侧,不过现在所见是仿作。二楼大厅堂是共和国政府的大会议场,两侧的壁上有米开朗基罗的名作“胜利”。王宫前是佛罗伦斯最热闹的西纽利亚广场(Plazza della Signoria),“祖国之父”柯西摩.麦迪奇的骑马雕像睥睨全场。邻近王宫的集会所(Loggia dei Lanzi)有许多古代及文艺复兴式样的大理石人物雕像。
维琪奥桥(Ponte Vecchio)
建于1345年,为翡冷翠最古老的桥梁。Vecchio这个字是古老的意思。维琪奥桥上有二层楼的建筑,以前是乌菲兹宫通往隔岸碧提王宫的走廊。桥上两边都是特产品的专卖店,商店的背后伸展到河上,特产店以贩卖宝石和贵重金属为主。
西尼奥列广场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这里有一座建于十三世纪的碉堡式旧宫(现为市政厅)。旧宫上的塔楼高94米,它是意大利最夺人眼目的公共建筑之一。旧宫侧翼的走廊,当初为修道院院长和行政长官宣读文告的会场,现在连同整个广场成为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其各种石雕和铜像作品栩栩如生,形象传神,如人们所熟悉的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复制品等,令参观者和各国游客叹为观止。
建于1296年的圣玛利亚·德尔·弗洛雷大教堂,为佛罗伦萨众教堂之首。这是一座十分辉煌的罗马式建筑,从设计开始一直到整座建筑完工,它是几代艺术家劳动的结晶。它那由白、绿和粉红色条纹大理石砌成的外墙,极具魅力,而那独特的大圆顶和那别致的钟楼为其精华所在。您若登楼俯瞰,佛罗伦萨那迷人的古城风貌一定会令您难忘。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歌和绘画的摇篮,伟大诗人但丁就出生在这里。至今,佛罗伦萨仍保存着但丁的故居,许多游人慕名前来这里参观。被称作文艺复兴艺坛“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在1506年聚会于佛罗伦萨,成为艺术史上的千古美谈。
比萨斜塔(Torre di Pisa)
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 比萨斜塔毫无疑问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是奇迹广场的三大建筑之一。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五乡地
五乡地又称五渔村,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Liguria)拉斯佩齐亚省海沿岸地区,是蒙泰罗索(Monterosso al Mare)、韦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及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等五个村镇的统称。
从比萨向北,或是从热那亚向南火车历程一小时,便可到达拥有神奇海边美景的五乡地(Cinque Terre)。Cinque Terre在意大利语里是“五片土地”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五个海边大胆粘连在一起的小渔村。直到上世纪初,这里还是五个不通道路的隔世小村。 1997年,五乡地和韦内雷港(Portovenere)、帕尔里玛群岛(Palmaria)、蒂诺岛(Tino)、提尼托岛(Tinetto)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9年被辟为国家公园(Parco Nazionale delle Cinque Terre)。虽然这里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却仍然保持着原始的朴素风貌。
五个村之间有山路相通,有的地段还有悬崖凿出的隧道。比如,里奥马乔列和马纳罗拉两个村子之间有一段建在悬崖上的小路,被称为“爱之小径”(Viadell' Amore)。小路上长廊的墙上写满了情侣留们的爱情宣言,当然其中也不乏中文。
在五乡地,勇敢的人可以考虑在悬崖边喝咖啡,当然恐高的话也可以考虑在路边的阳伞下用餐,同时享受到阳光、海风和美景,相信每口都嚼得出海的滋味。
梵蒂冈城
梵蒂冈城(Cittàdel Vaticano)是梵蒂冈城国的首都、世界天主教的中心、罗马教廷所在地,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壹伯河右岸。北、西、南3面有高墙与罗马市隔开,而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同罗马市畅行无阻。梵蒂冈是世界上的一个特殊城国,梵蒂冈城区便是梵蒂冈国家的疆域。
梵蒂冈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独立主权国家,是天主教最神圣的地方,具有巨大的历史和精神上的意义。梵蒂冈城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艺术精品,另有许多不同时期的建筑,主要的有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和使徒圣保罗的墓地等,每年吸引着上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1984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将梵蒂冈城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在公元5世纪末就有了雏形。其内有六公里的展示空间,里面有很多博物馆和展厅,保存着无数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珍宝。西斯廷教堂和拉斐尔画室是梵蒂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在梵蒂冈博物馆内,地上有几种颜色的引导路线,它是按小时计算路程,最短的是两个小时。最好事先规划一下路线,集中在几个主题上。这里的展厅主要包括:八角庭院、动物雕塑馆、缪斯厅、圆形大厅、马车厅、烛台陈列廊、壁毯陈列廊厅、地图陈列廊、圣母怀胎廊厅、拉斐尔画室、博尔戈大火厅、西斯廷教堂、梵蒂冈图书馆和画廊。
博物馆内所展示的巨作使梵蒂冈博物馆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上最大最辉煌的壁画博物馆之一。
西斯廷教堂SistineChape
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艺术大师米开基罗在此创作了绘画珍品《创世纪》和《末日的审判》。顶棚的《创世纪》面积300平方米,由9幅中心画面组成,画出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末日的审判》则位于正面壁上,充满绝望阴沉的气息,该画描绘的是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把万民召集在自己面前,分出善恶的情景。艺术家通过上帝分辨善恶,表达了自己爱憎分明的情感。米开朗基罗创作时,工作极为艰苦,谢绝一切助手。由于长期仰面作画,他颈项僵直,导致无法正常直立身体行走,看书读信都要放置在头顶仰视。歌德曾评论说,“没有到过西斯廷礼拜堂的人,无法了解一个人所能做的事。”
庇奥·克里门提诺美术馆MuseoPio-Clementino
馆内收藏名作包括《克尼多斯的维纳斯》(VenusofCnidus)、《沉睡的阿莉亚多尼》(SleepingAriadne)、《望楼的阿波罗》(AppoolBelvedere)、《拉奥孔》(Laocoon)、以及《望楼的躯干雕像》(MaleTorso)等。
拉斐尔画室
天花板壁画《雅典学园》(TheSchoolofAthens)闻名于世,还有《希略多拉斯的放逐》(ExpulsionofHeliodorusfromtheTemple)和《波塞纳的神奇弥撒》等名作,在拉斐尔回廊内还有取材于旧约圣经的《拉斐尔的圣经》。
梵蒂冈画廊TheVaticanPinacoteca
可欣赏到拉斐尔的《基督变容图》、达芬奇的《圣杰洛姆》和卡拉瓦乔的《基督下十字架》等名画。
威尼斯广场 Piazza Venezia及维克多•埃曼努埃尔二世纪念堂
威尼斯广场是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它的正面是绰号为“结婚蛋糕”、“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这是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耗时25年才建成。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Tirreno),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Adriatic),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努埃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
威尼斯宫 Palazzo Venezia (威尼斯宫博物馆 Museo di Palazzo Venezia)
威尼斯广场左侧是威尼斯宫,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在威尼斯共和国繁荣时期,这里曾经是威尼斯大使馆所在地,因此有了这个名称。这里还曾作为墨索里尼的办公室,这个法西斯首领曾经从2楼的阳台向广场上挤满的人群发表了著名的“阳台演说”。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汇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的博物馆了。
耶稣会教堂Chiesa di Jesus
这座教堂建于1568年,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内部以金箔和大理石铺陈出豪华的气氛,罗马各教堂只有圣彼得大教堂能与之相提并论。而最令人注目的当数屋顶壁画,和拥有号称全罗马最繁复的巴洛克式祭坛的San Ignatius礼拜堂。它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图拉真广场 Foro Traiano
图拉真广场建于公元107年,两所巨大的图书馆、两座宏伟的大会堂、至今还耸立在废墟上的图拉真胜利纪念柱(Traiano Colonna)和一排排雕像构成了当时全城最壮观的地区。广场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在将近300米的深度里,布置了几进建筑物,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筑物交替。纪念柱在广场最西侧,记录着皇帝征服罗马尼亚地区的战功。18块希腊产的大理石砌成高30米的圆柱,表面雕刻着达齐亚战争场面的宏大画卷,雕刻精美,气势恢弘,仅各种人物就有2500多个。浮雕按故事情节分,从下往上总长达200米。
这里也曾是古罗马的“购物中心”,有约150间店铺,所卖的物品也是包罗万象,鲜花、香料、蔬果、海鲜应有尽有,还有裁缝店和修鞋的匠人。据说图拉真大帝时代为了更加讨市民的欢心,在这里设立了这个大市场,将谷物和葡萄酒、橄榄油等分配给市民。
卡比托利欧广场Piazza del Campidoglio
广场位于罗马七座山丘中央的Capitol山丘顶上,是古罗马帝国的政治中枢所在。广场由米开朗琪罗设计,地面上有放射状的几何图形,周围则是美丽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群,包括罗马市政府所在地—有个高钟楼的Senatorio宫。卡比托利欧广场是威尼斯广场与罗马旧墟之间最主要的观光点之一,广场中央有罗马皇帝马可奥理略(Marcus Aurelius)的骑马铜像,这是罗马骑马铜像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在广场上的这尊是复制品,真品保存在新宫的博物馆里。
特莱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
罗马素有“喷泉之都”的美称,几乎在每个大型的广场十字路口都会有喷泉。这些喷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建于不同时代,呈现不同风格。而在总共3000多座喷泉中,最负盛名的是位于西班牙广场的特莱维喷泉,也被称为“许愿池” 、 “许愿泉”或“少女喷泉”。
喷泉是由尼科拉 (Nicola)设计,于1762年历时30年完工,喷泉以罗马神话中海神尼普勒(Neptune)战胜归来为题材,采用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整个喷泉气势磅礴、大气恢宏、泉水清澈。喷泉以波里公爵府的墙面为背景,喷泉的中心是海神尼普勒,海神脚下有两匹骏马,被两个人身鱼尾的男人所牵引,分别象征着平静与汹涌的河流,左边的一个毫不驯服,右边的那个温顺随和。在背景墙的顶部,有四个女神各持不同的神器,象征着四季,整个画面恢宏震撼,是喷泉作品中的精品。
据说,只要背对着维莱特喷泉,从肩部以上将一枚硬币投入喷泉中,人们将会重返永恒之城——罗马,这就是“许愿池”、“ 许愿泉”的来历。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向喷泉内投入硬币,定期会有一个慈善机构将这些硬币收集,用于慈善事业。
西班牙广场 Piazza di Spagna
这里以《罗马假日》中的女主角在此买花、吃冰淇淋、看人群的镜头而成为罗马知名度最高的广场,它是巴洛克大师彼得罗•贝尼尼(Pietro Berninii)的杰作。前往Trinita dei Monti教堂的 137级阶梯,是很多女孩的梦想。当初本来是打算建造一座媲美许愿池的喷泉,后来由于经费问题而改为建台阶。1725年,法国大使出资修建了台阶,却因为西班牙使馆坐落在此而得了个西班牙台阶的名字。现在的台阶上永远是人山人海,不仅有旅游者,当地人也喜欢把这里作为约会碰头的地点。卖花小贩和画像的街头艺术家也聚集在这里,热闹嘈杂。市政府规定禁止在台阶上吃东西。台阶下的广场中央是巴洛克式破船喷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前面总是有人在弹吉他或拍照,也有口渴的游客掬水畅饮,广场西侧的西班牙大使馆。拥有两座钟塔,高高俯视着广场的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i)是当时的法国首相Mazarin下令建造的。
司汤达(Stendhal)、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瓦格纳(Richard Wagner)、李斯特(Franz Liszt)、勃朗宁(Robert Browning)等大文豪和艺术家们都在这一带居住过,西班牙台阶右边还保存有济慈(John Keats)的故居,现在是济慈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纪念馆,那里是文学爱好者必去瞻仰的地方。
五百人广场 Piazza dei Cinqucento
五百人广场位于罗马火车站前,是为意大利远征埃塞俄比亚时五百位为国捐躯的意大利士兵而建的。游客面向广场,站在罗马火车站前,从右边可以看到城墙的遗迹。这是两千年前罗马共和时代的城迹,名叫“塞维尔之墙”,是当时包围整个罗马城墙的一部分。古色古香的城墙和现代式的罗马火车站,形成鲜明的对比。
圣玛丽亚马焦雷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
罗马四大圣堂之一,始建于5世纪,经无数次改建而融入了各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堂中央并排的36根石柱是古罗马神殿的影响,中央祭坛的马赛克画是5世纪的古物,坛后屋顶上金色的马赛克《戴冠圣母》图为13世纪作品,祭坛右侧的西斯拖五世礼拜堂 (Capella di Sisto V ) 为文艺复兴风格,祭坛左侧的保林纳礼拜堂 (Cappella di Paolina) 则是17世纪初期的巴洛克式。
万神殿 Pantheon
“Pantheon”是个希腊词,其意为“所有的神”。它是供奉宇宙主要神的神殿。起初是根据古罗马统帅阿格里帕(Agrippa)的意愿于公元前27年至25年建造的。目前的神殿是阿德里亚诺皇帝(Adriano)在公元120年至125年重建的。
这座结构和谐的建筑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会使人想到希腊殿宇和罗马古典圆形大厅。殿堂内部比例协调,直径与高度相等,约四十三米。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殿顶圆形曲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相接。米开朗琪罗曾经赞叹这建筑是“天使的设计”,万神殿也是罗马时代独创建筑物中保存得最好的。
在万神殿里有一些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的陵墓,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拉斐尔。在拉斐尔的墓上,是他的弟子洛伦泽托所作的巨石圣母雕像。意大利统一后,万神殿成为国王的陵墓,维托里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就埋葬在万神殿左右两边的后殿里。
古罗马市场 Foro Romano
又称古罗马废墟,系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商业、司法和信仰中心。这是一块四方形的广阔空间,如同一个巨大的现代广场。它位于居民区的中心,通常在一座城市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古罗马广场完整呈现公元前后罗马人公共生活区域的遗址,内部有各种市民生活必须用到的地点,较重要的为艾米亚神殿(Basilica Emilia),元老院(Curia)、黑色大理石(Lapis Niger)、SettimioSevero凯旋门、圣道(Via Sacra)、Saturno神殿、朱利亚神殿(Basilica Giulia)、弗卡柱廊(Colona di Foca)、Castore暨Polluce神殿、Vesta神殿、维斯塔利之家(Casa della Vestali)、Tito凯旋门,以及评价最高的Massenzio神殿。今天这里形成了古罗马遗迹的汇集处,可称谓世间稀有的露天博物馆。
君士坦丁凯旋门 Ardo di Constantino
古罗马时代共有21座凯旋门,但是现在罗马城中仅存3座,君士坦丁凯旋门就是其中的一个。位于古罗马角斗场西侧的君士坦丁凯旋门长25.7米,宽7.4米,高21米,拥有3个拱门,其上的雕塑精美绝伦、恢宏大气,与古罗马角斗场共同见证罗马的辉煌。
君士坦丁凯旋门因当年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us)而得名,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帝王,他在位时期统一了罗马全境,他也是第一位公开信仰基督教的君王。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君士坦丁大帝在战胜了他的强劲对手马克森提(Maxentius),统一了罗马西部后修建的。这座凯旋门在公元312年后开始建造,用罗马水泥建成,其上的雕塑多为浮雕,且多半是从当时罗马帝国的其他建筑上搜集而来,组合拼装成了君士坦丁凯旋门。众多浮雕中最为著名的是凯旋门顶端的八块浮雕,他们是从马克•奥尔略皇帝(Marcus Aurelius)纪念碑上拆卸而来,现在珍藏在卡皮托利诺博物馆。 集合了众多不同时代的罗马雕塑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平衡了众多风格的雕塑风格,在静态中展现了自己的恢宏气质。
真理之口广场 Piazza Bocca della Verità
坐落长方形大竞技场Circo Massimo西侧的这座广场位于古Boarium旧墟遗址上,该旧墟是当时的牲畜市场和公共屠宰场,并没有什么浪漫气氛。但是广场边圣母教堂通道前摆放的“真理之口”浮雕(Bocca delia Verita),却因《罗马假日》中的一幕戏而闻名于世。其实那张嘴只是古时侯的出水囗而已。这是一块人形面谱的大理石板浮雕,本身只是一只古罗马时代的井盖,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被发现,立于一根哥林多式柱头上。另外,真理之口广场前的火神殿(Tempio di Vesta)也值得一看,这是一座由20根科林斯式圆柱围成的建筑。
斗兽场 Coliseum
斗兽场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也被称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自从诞生的那天开始,斗兽场一直都是罗马的城市象征,也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即使今天,站在大圆形竞技场的遗迹上,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两千年前疯狂的观众地动山摇般的呐喊。如果在傍晚参观斗兽场,夕阳给这座庞然大物染上一层火红,强烈的光影对比勾勒出竞技场雄浑的形体,也凸现它肃杀悲壮的神态。这座椭圆形建筑高57米,周长527公尺,有4层看台,可容纳8万观众。看台下面有80多个囚室,用于囚禁角斗的奴隶和猛兽。这座斗兽场是公元卫世纪罗马皇帝提图斯为了纪念征服耶路撒冷,强迫几万名战俘和奴隶,劳动了10年建成的。
在这里可以见到古罗马建筑最基本结构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结构。一系列的拱、券和恰当安排的椭圆形建筑构件使整座建筑极为坚固。当时的建筑就是依靠这种高水平的结构形式,使内部空间得以解放。竞技场设计了宽敞的阶梯和走廊,并设计了八十个拱门,在每一个拱门的入口处都有标有数字,方便让观众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让五万人于十分钟内进入剧场内坐定。这样的设计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进步的。竞技场的功能性设计也非常合理,角斗士从何处出入,在哪里休息,猛兽关在哪里,死伤者从何处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
直到公元608年,竞技场一直用于角斗和斗兽,中世纪时改成一个城堡。此后部分被毁,成了挖取建筑材料用以建造教堂和宫殿的场地。这样破坏一直持续了好几个世纪,到了十九世纪才被制止,并开始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