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三楼党员活动中心人潮涌动,签到区和物资发放区井然有序,学员们完成签到并领取餐券、纪念品、营服等活动物资。


7月14日下午,2025年广东省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研究生暑期学校暨“游学南医公卫”科研体验行活动开幕式在公共卫生学院三楼学术厅举行。来自全国 65 所高校的 169名学子报名, 80名佼佼者脱颖而出参加线下活动,另有30余名同学通过线上分会场同步参与。公共卫生学院毛琛院长、王亚惠副书记、研究生院胡光丽副院长、招生办周磊科长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活动。开幕式由此次暑期学校项目负责人赵卫教授主持。
胡光丽代表研究生院致辞,回顾了南方医科大学自 1951 年建校以来的峥嵘发展,介绍学校在国内外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多项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果。南医大秉承“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校训,拥有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学子们提供了开放而严谨的科研环境。她期望同学们在未来学习和实践中,勇于创新、务实笃行,成长为公共卫生领域的栋梁之才。

毛琛从公共卫生学院的办学渊源与发展谈起,介绍了学院师资规模、学科建设、本科与研究生一体化培养计划、国家级平台、与国际合作项目等方面的卓越成果,毛院长勉励同学们珍惜南医平台,承担起守护人民健康的时代使命。

赵卫带来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科普与参观须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三级防护体系与负压气流原理,并通过疫情防控中的典型案例,阐明生物安全实验室在高致病性病原体研究与公共卫生应急中的关键作用。赵卫教授还介绍了实验室未来升级规划,期待为更多前沿科研提供支撑。

学员们分组参观了南方医科大学校史馆和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在校史馆,珍贵的建校文献与老照片带领大家回顾南医的发展脉络;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老师引领同学们亲临控制室、缓冲间与核心区,现场演示空气压力监控与双门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关键设备,帮助同学们直观理解生物安全防护流程。







此次开幕式和参观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的厚重底蕴和前沿科研平台。

7月15日,公共卫生学院三楼学术厅座无虚席,上午由陈清教授、张波教授、刘丹副教授、吴莹副教授、肖建鹏主任医师和杨杏芬教授六位专家学者围绕前沿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主题展开专题报告。专家们以案例剖析与方法论探讨相结合,带领大家从分子机制到大数据应用,从营养调查到临床因果推断,多维度诠释公共卫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下午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柏生所长、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谭磊副主任技师、公共卫生学院周美娟教授、周雪琼副教授和潘加亮副教授五位专家围绕疫情防控、放射医学、肿瘤机制与监测检验等前沿领域展开精彩分享。




7月16日,暑期学校暨“游学南医·公卫科研体验行”活动在公共卫生学院三楼学术厅继续举办专题学术报告分享,上午由广州实验室周荣研究员、暨南大学张其威教授、公共卫生学院彭鸿娟教授、顾金保教授和赵卫教授五位专家从实验室成果产业化、腺病毒到全球健康等多维视角,为大家带来干货满满的报告:周荣研究员围绕实验室成果产业化,深入剖析从科研靶点到市场转化的关键路径与挑战;张其威教授系统阐述腺病毒的分子进化规律、致病机制及其作为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彭鸿娟教授以热带医学为切入点,探讨全球健康议题及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性;顾金保教授介绍蚊媒传染病的综合防控;赵卫教授回顾新冠防治,并介绍相关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方向。





下午由公共卫生学院范宏英教授、黄振烈教授、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白志军主任技师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孙九峰主任技师四位专家从微生态干预、环境暴露、防控实验室到疫苗循证等多维视角,为学员带来深度分享:范宏英教授介绍益生菌在胃相关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阐明其作用机制与未来临床应用前景;黄振烈教授探讨微塑料的暴露途径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评估,结合最新监测数据提出防控建议;白志军主任技师分享疾控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的关键检测与应急支撑作用;孙九峰主任技师解读疫苗研发与循证评估原则,强调循证数据在疫苗政策制定和人群免疫策略中的核心价值。




7月17日上午,全球健康研究院的王成副院长、郑和平主任技师、唐时幸教授、何群教授及多位研究生导师共同为大家呈现全球健康系列主题:王成副院长介绍全球健康研究院的发展定位、主要研究方向及国际合作平台;郑和平主任技师说明了全球健康学科发展及研究特色;唐时幸教授阐述全球健康学科的发展历程、特色研究领域与前沿成果;何群教授探讨公共卫生人才的国际化职业发展道路及跨文化适应能力要求。多位研究生导师与学员面对面共话全球健康职业前景与能力培养,分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实践经验。此次主题报告兼具宏观战略与实践指引,为同学们未来投身全球健康事业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行动框架。




7月17日下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樊静洁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王冬亮教授、公共卫生学院查龙应教授、廖文镇教授、孙素霞副教授和南方医院李青副主任医师六位专家从妇幼健康、营养干预到医学营养治疗等视角,为大家带来深度报告:樊静洁副主任医师以妇幼健康研究为切入点,阐述公共卫生项目在母婴保健中的应用场景;查龙应教授讲解合理营养与疾病防治的关键关联,强调膳食平衡对慢性病预防的重要性;王冬亮教授探讨菊苣中多种活性成分的抗炎机制,展望其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潜力;廖文镇教授系统介绍脂肪肝的营养管理策略,从膳食调整到生活方式干预给出实用方案;孙素霞副教授 解析营养与肿瘤关系,分享膳食模式对肿瘤预防与康复的研究进展;李青副主任医师从临床实践出发,阐述医学营养治疗的基础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路径。






三天内30余场报告,既有前沿技术细节,又涵盖宏观战略视野,为学员们筑牢理论基础、丰富方法工具、开阔国际视野,也为后续的科研实践与职业规划注入了强劲动力。暑期学校的学术报告活动开启了线上同步直播,三天累计有1000余人次在线聆听了多场学术报告,扩大了此次活动的影响力。
7月18日,来自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和热带医学等方向的50名学员先后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以下简称“省职防院”)开展沉浸式科研游学。此次游学聚焦“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与“职业病防治前沿进展”,通过示范基地体验、科普互动、设备实操和专家对话四大模块,拓展研究生的学科视野,深化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上午9时,师生抵达市疾控。市疾控科教部温思军老师从单位职能与组织机构、专家团队、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市疾控的基本情况。随后,师生分两组依次参观“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病原虫媒展示厅”。在“病原虫媒展示厅”,市疾控程志飞老师以“白纹伊蚊与登革热”为案例,系统介绍广州市登革热媒介监测网络、布雷图指数(BI)动态预测模型、无人机超低容量喷洒等核心技术。同学们通过观察蚊卵、幼虫、蛹、成蚊的立体结构,并借助显微成像系统比对了解了广州本地蚊种与东南亚输入蚊种的翅脉差异。



下午15时,师生转场至省职防院。省职防院科教部主任温翠菊介绍:省职防院是全国首批“国家职业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拥有华南地区唯一的“职业性尘肺病诊疗”和“职业性噪声聋诊断”双国家级质控中心;同时省职防院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机融合,相互支撑”为职业病防治理念,大力推进全链条、全方位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随后黄永顺主任医师、赵娜主任医师、肖斌主任医师等专家介绍其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科研兴趣。


此次游学是南方医科大学落实教育部“卓越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与广东省“新医科”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校外实践合作”常态化、项目化、制度化,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培养具备全球视野、本土情怀、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
7月19日,学员们依据各自研究方向分组,与导师就全球健康、疾病防控、营养与监测等主题开展深度对话。各组通过案例分享、方案设计与经验交流,探讨未来科研方向与合作模式。全球健康专场交流中,师生围坐一堂,就国际合作、跨文化能力培养与研究生涯规划进行了热烈探讨,精彩瞬间尽在交流图片。






7月20日上午,全体学员齐聚,举行隆重的结业仪式。公共卫生学院领导为完成所有课程与实践任务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进行表彰。现场掌声不断,为每一位学员的努力与付出送上肯定,也激励大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未来的科研与实践。


为期七天的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研究生暑假学校暨“游学南医公卫”科研体验行活动圆满收官。多维度专题报告、实验室探秘、分组交流与基地考察相互补益,让学员在知识、方法与视野上获得全方位提升。结业仪式既是对本次学习成果的见证,也为大家开启新的征程注入动力。期待未来学员们在公共卫生领域绽放光彩,为守护人群健康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