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由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健康医疗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创新学术会议”在深圳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主任委员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承办,广东省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张永慧主任、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和晓峰主任、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逯建华副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毛琛院长、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夏结来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文华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国伟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彭志行副主任、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系余红梅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超龙副院长、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刘涛副院长、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刘刚主任、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郑静副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陈征主任等领导及专家出席大会。开幕式由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杏芬教授主持,来自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高校和医疗机构近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大会现场)
开幕式伊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毛琛主任委员对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给予的大力支持及健康医疗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的积极参会和配合表示衷心感谢,并为学会探索长远发展路径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构想。广东省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张永慧主任高度肯定了健康医疗大数据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委员会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为我省公共卫生事业的数字化转型构筑了核心架构、注入了强劲动力,成效显著。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和晓峰主任为我们擘画了健康医疗大数据驱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圳蓝图。她着重阐述了在数据要素化改革的新背景下,如何前瞻布局,打通壁垒,以数据创新赋能科研、临床与公卫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实践路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逯建华副主任指出大数据正重塑传统公共卫生模式,尤其在传染病预警、流行趋势研判与精准干预等方面,已成为构建“智慧疾控”体系不可或缺的核心驱动力,并为深圳市疾控在此领域的探索实践指明了方向。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杏芬教授主持开幕式)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毛琛主任委员发表讲话)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张永慧主任致辞)

(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和晓峰主任致辞)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逯建华副主任致辞)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夏结来教授以“疫苗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为题,系统阐述了疫苗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学创新,深入探讨了适应性试验设计、多重检验等关键技术,为突发传染病疫苗的快速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支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文华研究员以“以人群调查大数据,支撑政策与行动创新”为主题,基于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揭示了我国居民膳食模式与慢性病的关联性,为制定精准化营养干预政策提供了科学证据支持。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国伟教授以“膳食营养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作用的研究”为主题,通过大规模队列研究阐述了特定营养素和膳食模式对延缓认知衰退的作用,为促进老年脑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彭志行副主任以“我国多源异构大数据驱动的新发突发传染病AI预警新范式”为题,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传染病智能预警体系,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实现了对传染病异常信号的早期识别和风险预测。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系余红梅副主任围绕“基于纵向神经影像的痴呆风险动态预测与分类诊断”的主题,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纵向神经影像数据构建痴呆风险动态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痴呆高危人群、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超龙副院长以“东风-同济队列多组学研究进展”为主题,分享了利用该队列,整合多组学数据揭示吸烟、衰老与DNA甲基化关联的分子机制的重要成果,通过创新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吸烟导致的过早衰老的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夏结来教授作报告)

(赵文华研究员作报告)

(黄国伟教授作报告)

(彭志行副主任作报告)

(余红梅教授作报告)

(王超龙副院长作报告)
本次会议为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开发者和行业管理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跨学科、多层次的合作与创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科学发展和规范应用,对提升我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