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黎诚耀教授、李婷婷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2019年影响因子:20.581)正式在线发表一篇题为“Role of core protein mut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ccult HBV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HBV基因突变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主要针对HBV的S区和BCP区的变异,核心蛋白(Cp)变异在OBI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这项研究通过对26名OBI献血者的Cp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其中1名OBI献血者存在2个Cp 毒株(SZA和SZB),毒株SZA的Cp有9个突变位点(P50H,L55I,W62R,S74G,S87G,L95I,I97L,T142M,T147A),而毒株SZB的Cp有6个突变位点(P50H,L55I,S87G,L95I,I97L,T142M)。SZA的HBcAg、HBeAg表达水平要低于SZB和野毒株wt,SZA的Cp突变影响病毒的复制水平,下调HBeAg和HBcAg的转录水平。研究针对这些突变位点,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成功构建了30个具有不同Cp突变位点的质粒,进行后续的细胞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OBI毒株SZA Cp的W62R,P50H/W62R,P50H/W62R/S74G突变导致HBcAg和HBeAg的低表达水平,这与OBI的形成密切相关。Cp的W62R突变可能会改变病毒的核衣壳结构,从而影响HBV复制过程中的核心蛋白的表达、聚合、pgRNA的包装和分布。该研究为OBI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该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研究生陈静娜和博士后刘博超,通讯作者为黎诚耀教授、李林海教授和李婷婷副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1655,31970886,31770185)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 2017YFD0500300)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82782100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