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党风廉政 > 正文

【廉政史鉴】教化之功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2日 浏览次数:

《论语》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孔子有一回到卫国访问,他的学生冉有为他驾车,孔子坐在车上看着卫国人口繁多,脱口而出:“人真多啊。”冉有接下老师的话头:“人已这么多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孔子说:“应当使他们富起来。”冉有继续问:“富起来之后呢?”孔子说:“应当对他们进行教化。”这便是孔子“庶、富、教”的施政纲领,其中“教”就是推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

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孟子说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讲的也是教化。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强调为政要把匡正世风民俗放在重要位置。历代有作为的官员,也都将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西汉时期的文翁曾任蜀郡太守,在他到蜀之前,“蜀地僻陋, 有蛮夷风”。文翁到蜀地后,决定从文教入手,改变蜀地风俗。他先是在城中“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文翁石室”,石室在当时既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也有祭祀先贤的作用。据说司马相如这位大才子就曾在文翁石室念过书。

文翁还选拔“开敏有材”的郡县小吏,“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他们人数众多,“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这些人学成归来后很多都担任了重要职务,“官有至郡守刺史者”。不仅如此,他还在石室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跟随他“实习政事”,为他们将来从政打下基础。文翁提倡教化大大改变了当时蜀地的思想观念和民风民俗,史书赞美他“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人称“文翁化蜀”。今天许多人追溯巴蜀文脉,都会提到文翁石室,对文翁的功绩念念不忘。

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东汉时期的官员。山阳太守秦彭,任上开辟良田数千顷,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推行儒家教化,以礼义教育百姓。史书上说“以礼训人,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敦明庠序。”每年到了春秋飨食习射的时候,他总是要先整顿宾主升降揖让的礼仪。他还为百姓制订了四条戒律,用来确定“父子、兄弟、夫妇”六亲和长幼之间的礼仪。乡里百姓奉行教化者,秦彭提拔他为乡里的“三老”,并常在农历八月份送给长者酒肉,表示敬老之意。在他的治理下,乡里百姓都心存仁爱,因此他得到了民众的信任和拥戴。在他离开山阳时,百姓不想让他离开,《东观汉记》载:“老弱攀车,啼号填道”,其感动民众至于斯。(汪亚洲)


转载自广东纪委监察网 - 南粤清风网 http://www.gdjct.gd.gov.cn/shgc/content/post_174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