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引起的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中,I型干扰素(IFN-I)的精细表达调控对宿主有效清除病毒、避免炎症因子风暴导致组织损伤至关重要,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尚待阐明。
2024年4月9日,我院刘叔文教授团队联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刘菁教授团队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iz1 represses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and limits viral clearance during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转录因子Miz1在感染IAV的小鼠肺上皮细胞中积累,并阻断编码IFN-I的基因表达。在感染IAV的小鼠中,Miz1转录调控活性缺失可导致IFN-I产生增加,小鼠病毒清除率增强,存活率上升,表明Miz1在抑制宿主抗病毒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机制研究表明,转录因子Miz1通过募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至Ifnb转录启动子区域,调控其核小体乙酰化水平,与干扰素调控因子IRF-3/7竞争性抑制小鼠肺上皮细胞中IFN-I表达。此外,IAV感染宿主细胞后,促进Cullin-4B介导的Miz1蛋白E3泛素连接酶Mule发生泛素化降解,导致Miz1在宿主细胞内积累,进而降低IFN-I的产生,促进病毒复制。这项研究揭示了IAV通过“劫持”宿主Miz1蛋白的调控并逃逸宿主免疫防御的潜在机制,为靶向Miz1及其调控通路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潜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项目(81728007)的资助,项目负责人刘菁和合作者刘叔文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武文姣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Arunagiri Vinothini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signal.adg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