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招首页 > 正文

乙肝防治“三大战役”:从母婴阻断到肝癌早筛,再到治愈突破

发布时间:2025-09-01 15:35:54     阅读次数:

什么样的未来,才是没有乙肝的未来?

在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看来,就是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减少乙肝“增量”问题,另一个是管理好“存量”问题。

为此,他带领团队十数年如一日在不断攻坚前行着“三大战役”:乙肝母婴阻断、肝癌早筛早诊、乙肝治愈。也被称之为乙肝领域的“三大板块”、“三大难题”,被公认为当前乙肝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三大科学问题。

第一大战役:让所有的乙肝妈妈生出健康宝宝

从医院到社区,彻底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路径,让每一位乙肝妈妈都能诞下健康宝宝 —— 这正是 “小贝壳” 项目早早擘画的蓝图。

这个研究,最早可以溯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侯金林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

这个理念在当时有多超前呢?要知道在当时,乙肝疫苗还没有纳入计划免疫,每年乙肝阳性的孕妈差不多超过100万,如果不阻断,她们的小孩几乎七八成都会感染。

随着乙肝疫苗逐步进入计划免疫,母婴传播率减少到5—10%。而剩下的5—10%,就犹如要跨越一座从未有人登顶过的珠穆朗玛峰,没有人知道,正确的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所以,直到2015年,侯金林在业内首次公开提出“乙肝母婴零传播”理念时,同行们大多是惊呼,觉得太异想天开。因为在当时,放眼整个国际领域,也没有人敢提出“零传播”的策略。

不仅技术上受到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区以及抗病毒药物可及性等条件的制约难以实现,研究经费也是个巨大问题。

“如此庞大的患者基数,需要长达数年的跟踪研究,很难有一项科研课题经费能做到保障。”

面对这些似乎都不太能克服的困难,侯金林并没有想过放弃。

团队先是运用互联网技术,远端链接国内各地的乙肝孕妇、产科医生、感染科医生,解决了跨地区、多中心研究的同步问题。

后又在多方联系沟通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认同了这个项目,愿意与南方医院以公益项目的形式合作开展。

一切准备就绪。

同年7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以举办第五届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小贝壳”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开始的第一年,团队就成功组织了10家示范性医院,纳入1008名乙肝阳性孕妇,开展多中心研究治疗。

“半年后,参与项目的医院检查新生儿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控制在0.9%。”

恰好第二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将乙肝母婴传播率降至2%以下的目标,足见这个项目的前瞻性和扎实卓越的前期成效。

2017年,亚太肝病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在上海召开专题联席会议,会上发布了时任大会主席的侯金林牵头制定的《乙肝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其英文版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中国制定指南国际应用的经典案例”,中文版则入选《中国医学论坛报》评选的2018年度国内十大医学研究。

自此,团队开始着力搭建全国性的乙肝母婴阻断协作网,开展大规模、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和阻断治疗,并以各示范基地医院为辐射点,培训更多基层的医生加入进来。

在团队和各级各届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广东全省乙肝母婴传播率下降至0.77%,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江门市已完成消除母婴传播认证。

迄今,“小贝壳”已实现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份全覆盖,纳入178家医院,拥有1593名注册医生,管理着3万余名乙肝孕妇,母婴传播率下降至0.2%。其探索出的乙肝母婴传播全程防控跨学科跨社区临床管理体系,得到世卫组织高度肯定,侯金林并因此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分享相关经验。

曾有一位乙肝孕妈,她的妈妈也是乙肝患者,早早就发展成肝癌离开了她。而她,因为患了乙肝,从小到大,都活在周围人的偏见和歧视中。她整个人生上半场一直被乙肝的阴云笼罩,求学、求职、求偶都不顺利,直到她怀了这个孩子,正好是来到南方医院,团队帮助她阻断成功了,让她生下了健康的宝宝。

她在“小贝壳”APP的后台留言:“我感觉灰暗了30多年的人生这一刻被点亮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这辈子还能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我也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感恩这个社会,感恩像有侯教授团队这样的医务工作者。 ”

“小贝壳”不仅改变了很多孕妈妈和宝宝的命运,也深深影响了每一位参与项目的志愿者。正因如此,“小贝壳”也吸引了全国项目医院的1500多名志愿者参与进来,并获得他们十年如一日的无偿支持。这里面有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有各地医院的管理者,甚至还有社会人士。共同的目标和里面,让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内心建立了深深的连接感。

这个项目很大,愿景更大,名字却带着“小”。 而事实上,他们正在做的,可能是一件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2025年3月,小贝壳项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给团队项目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圆满句号。

但团队的前进步伐并未停止。几年前,侯金林团队就已经开始将目光关注到非洲国家地区,世界肝炎联盟主席也曾多次主动找到侯教授团队,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将像“小贝壳”这样的项目带到非洲去。

而在一位真正的医者眼里,哪里的病人都是病人,都是需要他帮助的对象。

第二大战役:让乙肝不会成肝硬化,肝硬化不会成肝癌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很多人就在你周围,你不知道他有肝脏疾病,不知道他感染了乙肝,不知道他因为喝酒,肝脏正在发生病变,甚至,他自己也不知道,直到一切都无法挽回。”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肝癌高发大国。最新全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仍有 7500 万慢性乙肝感染者,约占全球慢性感染者总数的三分之一;每年因乙肝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约为 30.8 万,占全球乙肝相关死亡总数的近 30%。

更要命的是,在我国现有的7500万慢性乙肝感染者里,诊断率仅22%,治疗率不足15%,肝癌80%确诊时已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14%,是所有肿瘤里治愈率最低的。

这些数据背后,是大量隐匿感染者因未及时筛查而错失治疗窗口的悲剧。

“肝癌,是一种不疼不痛的癌症。老百姓对这个认知还不够深。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管理率都还远远不够,需要整个社会重视和共同发力。”

“只要能早点发现,早点治疗,早点纳入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一切都还来得及。”

“但要怎么才能管理好高风险人群?如果要打个比方,就像网箱养鱼似的,我希望把他们全部网进来,然后去筛查、去分层管理。”

为此,侯金林团队早早就开始筹划建立一套规范的肝癌高风险人群肝癌的筛查和管理体系,一旦成功,肝癌早诊率可以提高至60%~70%。

一切准备就绪后,2020年11月27日,侯金林团队牵头发起了针对风险人群的肝癌早筛“彩虹计划”。它的核心技术是一套可评估5年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预测评分体系——aMAP评分,这是全球首个跨病种(乙肝、丙肝、脂肪肝等)、跨种族(亚洲人、西方人等)的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再借助国内发达的互联网,探索建立“医院—社区—体化”肝癌筛查管理模式。项目很快被列入国家重大项目。

项目还在研发阶段时,侯金林就制定了“顶天立地”的工作思路。

令人意外的是,这套能够指导全体慢性肝病人群实施个体化肝癌筛查策略的“神器”,纳入的都是最寻常的检验指标,人均体检成本不到20元。项目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等场所设置“小彩屋”,可现场采手指血快速检测HBsAg进行乙肝筛查。

“彩虹计划”在茂名化州、东莞寮步、珠海和赣州于都等地先后试点,计划在1000家医疗机构管理100万肝癌高危人群,在项目医疗机构基本实现肝癌早筛早诊全覆盖。

在前期试点队列建设中,这个项目一干就是15年,累计纳入17000名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综合干预控制病毒,将肝癌的发生率减少了50%。

2023年,广东启动“全省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行动”,计划投入2.8亿元完成1400万人筛查,目标在2026年实现70%筛查覆盖率。

第三大战役:让乙肝治愈不是梦

多年来,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都是全球热点问题,但从临床现状看,目前乙肝的临床治愈率并不理想,甚至不到10%。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乙肝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经过长期的临床队列研究,侯金林团队发现,患者如果能够在科学管理的背景下,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确实可以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但现状是,国内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期慢乙肝无药可治的情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乙肝相关的肿瘤的病人,甚至都没有抗病毒治疗,现在想起来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侯金林一直特别重视新药研发——不仅积极推动国际新药的国内接轨,还特别支持国内原研新药的开发。上世纪90年代末后,多种一线抗乙肝抗病毒药物相继成功上市,与乙肝疫苗形成“组合拳”,大大推动我国乙肝防治的进程。

多年来,他带领团队还肩负着多个前沿药物的临床研究。国内目前广泛应用的乙肝药物里,很多都是侯教授团队牵头临床研究的。 近些年,国内几乎所有乙肝的药物临床试验,侯金林团队均有参与,其中大部分还是全国牵头单位,如“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守门员”替诺福韦类前体药物等。

2024年,侯金林联合国内外团队,在乙肝治疗过程中,首次引入靶向HBV RNA的小核酸药物和免疫激活药物的治疗策略,使得乙肝治愈率突破30%,相关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2025年4月,侯金林团队在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一项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通过新型联合疗法,慢性乙肝患者的功能性治愈率突破30%。这一成果标志着乙肝治疗从“终身服药”向“有限疗程治愈”的跨越。

团队目前正在研发的乙肝新药,也是一个国际多中心的研究,目前已经进入三期试验,该药2期研究结果显示治愈率在百分之二三十范围。还有一款寡核苷酸药物在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可实现超过28%的患者乙肝表面抗原转阴。

“我们不仅要继续探索前进,研发新的药物,还有我们现在做的功能治愈模型,看哪些人容易功能治愈,采用什么方案容易功能治愈。 ”

为此,医院还专门开设乙肝治愈门诊,一方面让乙肝病人树立信心,认识到乙肝是可以治愈的。另一方面,可以他们尽早接触到新药,看到新的希望。

“一定要让老百姓深刻认识到,乙肝可防可治,及时关注,科学管理,每位乙肝患者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