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工作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广东省教学团队——中医基础学教学团队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7日 | 来源: | 作者:

 广东省教学团队——中医基础学教学团队

一、 团队组成

本教学团队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建设单位,以中医基础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带头人——贺松其教授为牵头人,由老中青年三代教师组成。骨干成员均为具有二十年以上教龄、在中医基础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第一线岗位为本科生授课的专职教师,包含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临床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名师、全国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 “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全国规划教材主编、“南医优秀教师”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专业背景包括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基础及海外留学经历等。

中医基础学教学团队以中医基础理论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形成了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理梯队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本团队对教学工作认识统一、教学过硬、教医研文化互补、发展势头好、充满活力、勇于创新,尤其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团队带头人】贺松其,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基文史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医古文研究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师承制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7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第五批培养对象。2010年获南方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副主编2部,参编10部。主持广东省教学改革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5项。主编、副主编科研著作6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级课题7项。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南方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

二、依托学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基础学科是2000年批准的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依托学科-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该学科群目前拥有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6个(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医脑病学、中医痹病学、中医肾病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病建设单位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中药新药研究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2个。

三、教学方面

教学条件:以中医基础学教学团队质量建设为契机,以教师教学发展为中心及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科研临床促进教学为手段,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为纽带,进一步凝炼学科发展方向,整合资源,突出学科特色,走“教、医、研、文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道路,精心打造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教医研协同创新的中医基础学科教师教学发展平台。通过对中医基础学教学团队质量建设的研究与探索,首先优化中医基础学科课程设置,强调通识教育及中医药文化教育在中医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医基础学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为全面提升中医药人才素质教育提供方法。团队建设过程中,以通识教育为载体,注重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邀请有影响的文化专家来宣讲中医药文化。科教融合,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教学团队质量建设。以教学研究为视角,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评估和激励机制,以名师督导为核心,强化教学咨询和示范功能。

教学方式:注重教学与临床、科研、中医药文化发展相结合,并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材,写入教案,进入课堂,更新教学内容;实行导师制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操作技能;以现有重点学科和科研实验室为依托,积极开展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广泛引入“Webquest”样式的实践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研究型、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研究: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中医基础学科课程设置与教师人员队伍的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初步确定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MOODLE平台建设、《内经》多媒体课件建设以及《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医品在线课程等三门核心课程为建设目标,部分完成3门核心课程的建设任务;在中医基础学科系列教材的建设方面,已完成6本规划教材的副主编及参编工作,其中副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中医药文化学》。在中医基础学科教学方法研究,已经发表教学论文10篇。在科教融合,科研促进团队质量建设方面,已获得10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广东省自然基金,7项省中医药局课题。在中医基础学科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团队新增博士导师1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研究成果可广泛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医学多专业方向的中医基础学科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研究成果可在高等西医院校的中医药基础学科教师教育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研究成果可推广到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学科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应用领域,为其提供参考。

教材建设:团队成员主编、参编全国各类教材30部,出版各类辅助教材5部,完成自编教材10部。

四、科研方面

本团队从事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围绕岭病证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1)中医蔵象理论研究;2)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3)中医证候本质研究;4)中西医结合肝病证的研究;5)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病证研究。6)中西医结合肠易激综合征病证研究。7)中西医结合肠道病毒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工程产业化研究的体系。近五年,团队成员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60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获资助研究经费超过2000万元;共申请专利5余项;发表统计源期刊以上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课题20项、学校学生课外课题近60项。

五、临床方面

中医基础学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以教师教学发展为中心及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科研临床促进教学为手段,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为纽带,走“教、医、研、文化”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道路。基于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紧密关系,团队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和强调中医临床对中医基础教学的促进作用,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临床工作,承担大量的中医门诊的诊疗任务,并在中西医结合肝胆病、脾胃病、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诊疗特色,所在的专科皆为广东省重点专科。教医研的紧密结合,有力促进了教学团队的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