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花似锦,荔枝飘香的季节,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医学语言与翻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六届全国医学语言与翻译学术研讨会于5月18日至19日在我校成功举行。本次大会以“跨界与创新:新时代背景下语言与医学的交叉研究”为主题,来自语言学、翻译学、文化学、医学等领域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医学语言与翻译的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会议在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杨海文的欢迎致辞中拉开帷幕,随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罗选民教授发表了开幕致辞,表达了对新成立的医学语言与翻译专业委员会的热烈祝贺与殷切希望。中南大学杨文地教授作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宣布了医学语言与翻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名单,标志着专业委员会正式步入运行轨道。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清华教授当选专委会首任会长,翻译系主任陈水平教授当选秘书长。副院长王中强教授主持了专家致辞环节,中国神经语言学奠基人杨亦鸣教授和老年语言学创立者顾曰国教授对专委会的成立表达了深切的期盼。李清华代表专委会感谢专家学者的支持,他回顾了专委会的发展历程,展望了医学语言交叉领域的未来发展。
为期两天的学术盛宴内容丰富,亮点纷呈。会议围绕临床语言学、医患沟通、人工智能与医学翻译等多个维度展开,江苏师范大学杨亦鸣教授分享的“中国临床语言学学科内涵与科学架构”,为中国临床语言学学科发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设想和推进策略;浙江大学马博森教授从眼动数据和话语数据实验结果为孤独症儿童临床诊治和康复治疗提供了建议策略。南京师范大学梁丹丹教授从语言入手,聚焦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语义加工和语用推理,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参考。中南大学的苏怡教授介绍了汉语自闭症儿童在核心语法理解方面的眼动研究,为特殊人群的语言康复提供了新的视角。山东大学马文教授系统回顾了近三十年语言与健康研究的发展。中国海洋大学于国栋教授报告了从会话分析(CA)视角开展医患互动实证研究的具体做法,展示了语言研究者介入临床诊治的巨大潜力。
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医学语言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四川外国语大学姜孟教授概述了医学人工智能研究现状,剖析了人工智能应用于语言脑疾病的研究案例。同济大学黄立鹤教授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语言与健康研究的潜力,展示了该领域广阔的前景。
医学翻译是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穆雷教授针对“医学翻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与建议,呼吁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建立更加精准的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大学邓联健教授对“嘉约翰英译《达生篇》与中医的早期污名化”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西方传教士为了证明西医合法性而采取的迂回策略。小牛翻译公司李洋博士分析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技术创新在医药翻译领域的前景。
18日下午的分论坛同样精彩。两个分论坛分别聚焦“医学人文与医学翻译”以及“临床语言学与医患沟通”,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30多位学者就各自研究领域展开了深入讨论。
闭幕式上,陈水平教授总结了此次研讨会的丰硕成果,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在推动医学语言与翻译领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副院长吴让科教授在闭幕词中提到,本次大会为医学语言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将推动医学与语言学交叉融合发展。
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医学语言与翻译交叉学科的认识,更为今后的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医学语言与翻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开启我国医学语言与翻译研究新篇章,专委会的专家学者将携手共进,服务国家大健康战略,为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促进医学人文关怀与健康文明交流互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