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招首页 > 正文

13项成果亮相Fully3D,5名研究生获优秀论文奖

发布时间:2025-06-19 11:33:57     阅读次数:

5月27-30日,放射与分子医学成像三维重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Fully 3D 2025 (The 18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Fully Three-Dimensional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Rad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在上海召开,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工程系教授路利军、副教授边兆英和曾栋带领团队成员携13项成果受邀参会,涵盖智能成像算法、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处理等前沿领域。其中4项获邀作专题口头报告,9项进行壁报展示,团队5名研究生荣获Fully3D 2025 Travel Award。

Fully3D会议自1991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已成为生物医学多维图像重建算法与计算方法的旗舰平台。本届大会设立了10个专题会场,覆盖PET/SPECT重建、运动校正、X射线CT重建、基于先进探测器的图像重建、基于图像重建的深度学习等热点方向。会议共接收168篇摘要,遴选出55场口头报告和113个海报展示,全面呈现了当前多维医学成像重建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团队聚焦医学CT成像技术的前沿发展与临床应用突破,通过一系列涵盖创新硬件设计、智能成像算法、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处理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报告,在会场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在“重建技术与应用”主题会场中,博士研究生王昊展示的《Multi-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for Low-dose CT Image Reconstruction via Continual Recurrent Learning》,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机构协作范式的低剂量 CT 重建方法,缓解了多机构数据异质性的影响,实现了多协议下的高质量成像,为医疗机构数据协作提供了新思路。

在“成像系统和技术”主题会场中,硕士研究生余烨辉展示的《Spatio-Temporal Gaussian Splatting for 4D-DSA Reconstruction》,提出基于时空高斯建模的方法,用于4D-DSA重建,提升重建精度和效率。

在“图像处理与分析”主题会场中,博士研究生蒙铭强展示的《Synthetic Data Augmentation using Cross Institution Latent Diffusion Models for Robust CT Imaging》,提出了利用跨机构潜在扩散模型进行合成数据增强的方法,以增强 CT 成像的鲁棒性。

硕士研究生曾翠蝶展示的《FTTF-L: Functional Transform-based Low-rank Tensor Fractization Learning Model for Temporally Sampling Cerebral CT Perfusion》,构建了基于函数变换的低秩张量分数化学习模型,用于脑部 CT 灌注成像的时间采样优化。

在壁报展示会场,团队多名学生表现突出,以壁报交流方式向国际同行展示团队最新研究工作,包括超低剂量CT成像技术在经皮穿刺介入手术应用、跨机型CT同质化成像技术、新一代静态CT成像系统设计、3D-DSA高清成像技术,及6D光子计数心肌灌注CT功能成像技术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子在Fully 3D 2025国际会议上表现优异,研究生蒙铭强、王昊、曾翠蝶、余烨辉、宋含笑荣获Fully3D 2025 Travel Award。该奖项不仅彰显了我校在医学影像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也让更多优秀的南医学子在国际学术舞台绽放光彩。

展望未来,学院师生将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医工力量。